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本刊以增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97

《中国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基于数据挖掘的健脾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与规律分析 下载:66 浏览:471
  • 安文蓉1 徐云生2 黄延芹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健脾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689份病例,将其录入到名老中医网中,运用"种子概念"方法对症状信息进行自动化提取,利用统计功能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健脾消渴方治疗的T2DM中,症状复杂多变,以口渴、乏力、多尿、肢体麻木、消瘦症状最常见;用药频率较高的前三位是生黄芪、天花粉、黄连,分别占92.4%、83.5%、75.4%;四气以寒性、温性药为主,分别占41%、32%;五味以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为主,分别占34.60%、32.70%、17.30%,性味合参,寒温并用,甘苦并用;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35.23%;病程较长,以5~10年者最多,占35.10%。结论健脾消渴方以健脾益气,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主治"气阴两虚,热瘀互结"型T2DM。

  • 基于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镇痛机制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73
  • 黄霞1 粟胜勇2 陈舒1 黄小珍1 覃美相1 蒋香玉1 母叶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模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神经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及p-ERK的表达情况,探讨基于ERK信号通路介导电针颈夹脊穴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模型大鼠,并于造模后第3天进行干预,模型组予每日抓取1次,针刺组取双侧颈2/3(C2/3)、颈6/7(C6/7)节段颈夹脊穴进行普通针刺,电针组在此基础上以一侧穴位为一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后处死。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神经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电针组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p-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加;与针刺组对比,电针组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p-ERK蛋白表达升高(P<0.05),自噬小体数量增多。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对CSR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神经细胞自噬,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以修复损伤神经根可能是实现其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糖尿病病名理论框架 下载:68 浏览:476
  • 刘鑫1,2 吴琪琪1 石岩1 杨宇峰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 摘要: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或消瘦,与中医的消渴病症接近,可归属于消渴范畴。然而由于各代医家对前人理论和经验的认识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在理解上也各有偏颇,往往赋予消渴不同的内涵。基于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以医籍中有关糖尿病论述部分为"体",以现代医学知识为"用",理顺中医病名的层次关系,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四个角度对糖尿病(消渴)相关中医病名进行追溯与探讨。

  • 细胞焦亡与HIV/AIDS肺脾气虚证 下载:68 浏览:481
  • 张淼 许前磊 刘飒 王娟 马素娜 张海燕 谢世平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 摘要: 细胞焦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参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近期研究表明细胞焦亡是艾滋病T淋巴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占95%以上。在前期课题组对HIV/AIDS肺脾气虚证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发现差异表达基因CASP1、CASP4、IL1B与细胞焦亡相关,探讨了细胞焦亡在HIV/AIDS肺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明确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中医防治艾滋病的能力和水平。

  • 骨碎补总黄酮对IL-1β介导的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干预的最适浓度范围 下载:69 浏览:479
  • 陈颖颖1 李冬霞1 杜梦梦2 张丽宁2 胡琪2 周丽2 罗莎2 周同亮1 陶庆文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索最适药物干预浓度范围。方法细胞分为正常组、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共6组,每组均以IL-1β10 ng/mL诱导细胞致炎,骨碎补1.0组以骨碎补1.0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5组以骨碎补0.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25组以骨碎补0.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125组以骨碎补0.1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062 5组以骨碎补0.062 5 mg/mL加药干预,在12、24、36、48 h 4个时间点检测SW1353细胞的增殖率与凋亡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细胞增殖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4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细胞均呈不增殖状态(P<0.01),0.062 5组细胞增殖在12 h与36 h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在24 h与48 h时较正常组略低(P<0.01);细胞凋亡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与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凋亡率在10%以上,存活率不足正常组90%(P<0.01),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3组细胞凋亡率<10%;光镜下结果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状态不佳,数量较少,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3组细胞状态与正常组细胞相仿,但骨碎补0.25组细胞数量较少,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 5组细胞数量与正常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干预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选择的最适浓度范围为0.062 5~0.25 mg/mL。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2876
下载量 60952
总被引次数 596
影响因子 1.39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