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白驳风颗粒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对非节段性白癜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白驳风颗粒每日1剂口服,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皮损局部照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不同分期、皮损面积、病程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趋化因子9(CXCL9)水平,并与3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期、皮损面积<5%、病程<1年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91.43%、91.67%,分别显著高于稳定期的64.00%、皮损面积≥5%的70.37%、病程≥1年的73.08%(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血清ICAM-1和CXCL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进展期患者高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者高于<5%者,病程<1年者高于≥1年者(P<0.05);治疗后,除稳定期外,其他患者ICAM-1和CXCL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白驳风颗粒协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临床疗效较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ICAM-1和CXCL9表达水平对其发挥治疗作用。
摘要: 对中国原创性思维模式中医"象思维"进行了细化、分化和深化研究,提出"象隐喻"是中医"象思维"的认知隐喻机制。并从中医学的场景考察了"象隐喻"的功能,给出了"象隐喻"的定义,描述了"象隐喻"的过程和表征特点,并阐述了"象隐喻"提出的意义。
摘要: 五脏特别是作为形声字的肝、脾、肺、肾四脏命名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象思维决定的。肝、脾、肺、肾四脏的声旁干、卑、巿、臤并非仅仅表示读音,而是四脏意义的主要来源。古人根据解剖学的结构观察与当时认为的五脏功能根据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干""市"的具体器物之象和"卑""臤"之具体功用之象来命名其脏。明乎此,才能对象思维与中医学建立的紧密关系有深刻把握。
摘要: 从顺势思想出发,探究"气"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由此从体质判断、经脉逆顺、针刺时间把握,即顺人身之气、顺经脉之气、顺天时之气三个方面,分别探讨顺应气势的主体思想在针灸理论中的贯穿。此外,基于对西方顺势疗法的基本认识,对比中医、针灸顺势思想与顺势疗法在"顺"的含义、客体、主体三方面之异,说明二者异源同名。
摘要: 总结颜乾麟教授以衡法稳定、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临床经验。认为冠脉斑块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衡,同时肝失疏泄、脾虚失运亦为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故以衡法为基本治疗准则,力求恢复气血平衡为要。总结临证分期辨治思路,初期以肝气郁滞为主,治以疏肝解郁;中期气滞血瘀,治以清气活血;中后期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后期阳虚血瘀,治以温阳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