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相关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神经精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成果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893

《神经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道) 下载:78 浏览:475
  • ​张赛 曾涛 魏易琼 李泽 成秋生 阮祥才 韦程刚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 摘要: 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2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患者的腰椎穿刺结果、头颅及脊柱MRI特征、CT脊髓造影(CTM)特点以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10例患者头颅MRI显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强化、颅内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增大及脑组织下垂等, 其中1例显示垂体出血。7例患者脊柱MRI显示脊柱硬膜外积液和(或)静脉丛扩张, 其中1例显示T6背外侧硬脊膜不连续增厚、背侧硬膜外大量积液致脊髓受压前移。12例患者CTM均显示脊髓脑脊液漏, 85个漏点中40个(47%)位于颈椎, 22个(26%)位于胸椎, 18个(21%)位于腰椎, 5个(6%)位于骶椎。12例患者共行硬膜外血贴治疗14次, 其中4例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 初次均有效;8例行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 6例初次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无效。结论头颅MRI联合脊柱MRI是诊断自发性颅内低压无创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能明确是否有脊髓脑脊液漏, 并能准确定位漏点部位;硬膜外血贴是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的有效方法, 其中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可通过脊髓造影对漏点进行精确定位, 从而更加有效。

  • 中年女性每日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0 浏览:475
  • ​李迪 李艳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 摘要: 探讨每日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与中年女性偏头痛的关系。方法 在线获取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中数据(https://www.swanstudy.org/)。参与者通过自评问卷的方式评估是否患有偏头痛。膳食摄入量通过1995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估算。比较偏头痛成员与无偏头痛成员临床资料及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膳食微量元素中影响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2953例42~52岁女性中,有479例(16.2%)成员患有偏头痛,归为偏头痛组;剩余2474例成员归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成员家庭总收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微量元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成员每日膳食中钙、磷、锌摄入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偏头痛组中高于推荐膳食供给量(RDA)中锌摄入量的人群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家庭总收入、BMI、TC、TG、LDLC、HDLC后,每日膳食钙、磷和锌摄入量成为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随着这3种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增高,偏头痛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每日膳食微量元素中的钙、磷和锌摄入量增加将加大偏头痛发作风险,饮食因素可成为偏头痛防治研究的切入点之一。

  • 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下载:80 浏览:472
  • ​蒋觉安1 刘翠平2 薛群2 方琪1 俞立强2 张陆陆2 蒋建华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 摘要: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9例MS患者为MS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7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成员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以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 B淋巴细胞上OX40L的表达。分析MS患者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EDSS)与OX40和OX40L表达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临床分型及性别对OX40和OX40L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8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复发期MS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及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S组患者外周血CD4+OX40+、CD14+OX40L+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00)。(3)与缓解期MS患者比较,复发期MS患者中CD4+ T细胞OX40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MS患者之间OX40和OX40L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治疗的复发期MS患者ED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X40在MS患者外周血中异常表达,并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分型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提示该共刺激分子在MS的免疫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Lennox-Gastaut综合征合并孤独症与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2 浏览:481
  • ​何娜1,2 黎冰梅1,2 汪洁1,2 刘晓蓉1,2 李斌1,2 卞文君1,2 区锶文1,2 高志炜1,2 廖卫平1,2 汤斌1,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 摘要: 探讨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中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的共患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LGS的患者64例, 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医生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进行孤独症评估;采用《中国儿童韦氏智力量表》(C-WISC)和《Gesell儿童发育诊断量表》对患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 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对LGS并发孤独症及智力发育障碍的影响。结果 64例LGS患者中仅3例(4.7%)患者合并有孤独症, 其平均ABC和CARS评分分别为80分和40分。不同年龄分组中, 起病年龄<1岁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40.9±26.7)分和(26.0±8.9)分, 与其他年龄组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物数量分组中, 服用≥3种抗癫痫药物(AEDs)患者ABC和CARS评分最高, 分别为(27.8±22.8)分和(22.2±8.7)分;与服用1~2种AEDs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不同癫痫发作频率、具有/不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 ABC和CAR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50例(78.1%)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其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类型, 占31.3%。轻度、中度以及极重度智力障碍患者人数分别为12(18.8%)、7(10.9%)和11(17.2%)。与不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比较, 伴有智力障碍患者起病年龄更低、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慢背景活动比例更高、具有症状性病因的比例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起病年龄早, 癫痫发作频繁, 服用≥3种AEDs且具有明确病因的LGS患者合并孤独症的几率更高。起病年龄是LGS患者合并智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脑脊液病原菌二代测序在α疱疹病毒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481
  • ​陆杰 关鸿志 王多浩 祝东林 尹俊雄 任海涛 石静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 摘要: 探讨脑脊液病原菌二代测序(NGS)技术对α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牵头的脑炎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中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确诊的15例α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分别来源于南京脑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均采用脑脊液病原菌NGS技术鉴定诊断。观察15例患者进一步行脑脊液病毒PCR或抗体检测的验证结果,腰穿及脑电图、MRI检测结果,以及背景细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结果 15例患者中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8例,HSV-2感染2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5例。4例进一步行脑脊液病毒PCR检测,8例进一步行抗体IgM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中蛋白质含量轻度升高,达到(0.91±0.50) g/L。9例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HSV-1脑炎中6例患者MRI异常,表现为颞叶内侧、海马、扣带回及岛叶MRI T2相上异常高信号,可一侧受累为主或双侧同时受累。15例患者中11例发热,最高体温为(38.6±0.61) ℃;头痛13例,精神行为异常8例,意识水平降低7例。所有患者检测结果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可疑背景微生物,最常见的背景菌为痤疮丙酸杆菌(13.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9.59%),假单胞菌(8.22%),食酸菌(6.85%)等。结论 脑脊液病原菌NGS技术可有效鉴定颅内α疱疹病毒感染,是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神经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0529
下载量 45892
总被引次数 682
影响因子 1.00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