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儿科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85

《中国儿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儿童肥胖相关肾病 下载:14 浏览:148
  • 阳海平 李秋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渐增高,肥胖相关肾病(ORG)越来越受到儿童肾脏专科医师的关注。ORG早期表现为蛋白尿、肾小球肥大,后期可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下降,如不及时干预,可呈慢性进行性进展,最终部分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文章从ORG发病机制(包括肾脏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脂代谢紊乱及其介导代谢性炎症等方面)、临床与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系统总结。
  • 先天性肾积水与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下载:14 浏览:145
  • 王秀丽 吴玉斌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是引起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因,先天性肾积水是CAKUT常见类型,通常在胎儿期通过超声检查被发现。严重的先天性肾积水会导致肾实质损伤及最终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不良后果。先天性肾积水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人体组织标本及动物模型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慢性炎症及凋亡等机制导致肾小管萎缩及肾纤维化。通过蛋白质组学等先进的生物学技术,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不断涌现,为早期诊断监测此类患儿的病情提供了有力手段。
  • 急性肾损伤与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下载:24 浏览:252
  • 李艳红1,2 方芳2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对肾损伤的评估仍然依赖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识别,导致治疗延迟,AKI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实现AKI早期诊治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儿童AKI与成人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已发现的AKI生物学标志物是否适用于儿童及新生儿尚需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颇具儿科临床应用前景的几种AKI生物标志物及其作为早期识别AKI标志物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为儿童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向。
  • 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下载:31 浏览:316
  • 王晶晶 毛建华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临床对这类疾病认识往往有所不足,检验手段尚不规范,容易造成漏诊、误诊。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钾血症、高钙尿症、多饮多尿、佝偻病、生长发育落后等,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出现肾功能受累,可进展至晚期,病损呈不可逆性改变。文章重点介绍部分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强调详细询问病史、重视肾小管功能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与高钙尿症相关的肾小管疾病的诊断思路。临床医师需重视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 线粒体相关性肾脏病的认识 下载:25 浏览:256
  • 张爱华 车若琛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 摘要: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相关性肾脏病可分为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累及肾脏和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肾脏疾病。遗传性线粒体细胞病主要包括线粒体DNA(mtDNA)点突变、片段缺失重组、线粒体拷贝数缺失及编码线粒体呼吸链的核基因突变。获得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不良诱因影响下线粒体出现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mtDNA拷贝数减少等表现。上述两种情况最终导致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病变,以及肾囊性变和肾肿瘤发生。目前尚缺乏针对线粒体细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和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潜在的研究热点。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儿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0
访问量 140632
下载量 49623
总被引次数 492
影响因子 0.9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