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研究进展
水资源研究进展
《水资源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水资源保护领域中的新颖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推广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45

《水资源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物理-生态复合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64
  • 王璐1,2 杨明强1,2 郭伟忠2,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为解决南京城市中心清江东沟的黑臭问题,采用河道清淤、微纳米曝气增氧和人工生态纳污浮床为主的物理-生态复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并连续10个月对其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治理结果显示:对比治理前,治理后的河道水体透明度明显改善,透明度最高提升至42cm,氨氮的最高去除率达到95%,整治成效公众满意度达92%,黑臭现象消除,整治成效显著。应用物理-生态复合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道技术切实可行,公众对治理成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环境效益。
  • 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下载:69 浏览:409
  • 王胜艳 陈小丽 刘国钧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指标,对2010—2018年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新通扬运河(泰州段)水质浓度逐年好转,上游水质优于下游,上游水质浓度较好且年际变化较小,下游水质浓度年际变化幅度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措施。
  • 基于熵权法-正态云模型的辽宁省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下载:65 浏览:432
  • 贺磊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将正态云模型引入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能够科学衡量其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对辽宁省2025年、2008—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运用熵权法-正态云模型进行评价。从社会、经济、水环境和水资源子系统中选择19项指标,结合相关资料构建分级标准和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熵权法计算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及其权重,其中水生态承载力分级确定度依据权重矩阵与隶属度矩阵计算。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了投影寻踪法、模糊综合法和熵权法-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研究表明:辽宁省2008—2011年、2012—2018年、2025年分别处于基本可承载、可承载和绝对可承载状态;投影寻踪法、模糊综合法和该评价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该模型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可为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水资源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1
访问量 120565
下载量 30268
总被引次数 258
影响因子 0.419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