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地理研究进展
地理研究进展
《地理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创新性的论文、研究报告,对地理学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评论,反映国内外地理学进展情况的报道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37

《地理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预处理+MBR+NF工艺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下载:54 浏览:454
  • 王冰 何秋成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以浙江省某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MBR+NF工艺进行处理研究,研究了各工艺段对渗滤液中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并对MBR的溶解氧、PH等影响因素进行单独分析。膜系统对纳滤系统回收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置式MBR系统对有机物和氨氮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外置式MBR系统对DO、PH要求较高,最佳运行参数分别为DO 2~3mg/L,pH 7~8;纳滤系统对重金属、色度、有机物有着较高的截留率,对氨氮截留效果有限。纳滤用于外置式MBR后,处理超滤出水,对未降解有机物有着有效的截留和处理效果。该工艺对COD、氨氮、SS的去除率达到了99%、99.5%、99%,较低的出水浓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地面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461
  • 李佩芝1 周长春2,3 华维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综述国内外数篇论文,从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模式同化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面稠密观测资料的应用与优劣之处。综述表明:地面加密自动站、风廓线雷达、地基GPS、雨滴谱仪等多种观测仪器组成的地面稠密观测网具有时间尺度密集、覆盖面积广泛、能捕捉较多细微变化的优势,通过该观测网所得数据总结出的一系列指示性指标在强对流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因中国地形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数据缺失、仪器造价昂贵等问题,导致该观测网所得指示性指标不能适用于中国全境,应根据该观测网数据分析总结适应本地的预报指标。
  • 昆明太华山1954~2019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特征 下载:55 浏览:468
  • 杨燕妮 李振荣 王占良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基于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突变检验和小波变换方法,统计昆明太华山近66年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归纳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昆明太华山近66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99~2004年之间发生了突变。年平均气温显著偏冷的年份集中在1980年前,显著偏暖的年份集中在2010年后。分析出年平均气温有16年左右的周期,还有7~8年和3~4年的小尺度准周期变化。年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3.134 9 mm/年,呈递减趋势。1954~2019年年降水量累计距平曲线总体呈双峰波动状态。年降水量存在14年的周期最显著,还存在6~7年和3年的小尺度准周期变化。2017~2019年的年降水量震荡周期等值线在6~7年和3年为负值,而且均未闭合,因此,可大概预测未来2年内昆明年降水量持续偏小。
  • 贵州一次连续暴雨的低值系统及湿位涡分析 下载:57 浏览:471
  • 赵杰1 唐红忠1 周文钰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利用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末贵州区域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强,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副高西北侧的西南风为持续性暴雨提供水汽输送;东亚中纬度地区维持"西高东低"形势,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贵州交汇,这种大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有利于连续暴雨的发生;贵州西部地区的低值系统是造成贵州区域连续暴雨的重要中尺度系统;MPV1低层负值区,高层正值区的配置为贵州暴雨的有利形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使得贵州区域呈现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层水汽丰富并伴有强的水汽辐合,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
  • 云南文山一次低涡暴雨成因初探 下载:64 浏览:449
  • 董兴欣 冯德花 黎霖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利用FY2G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雨量站等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6 h 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22日~25日云南省文山州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两高之间的辐合区和低涡切变线。由于高原槽不断东移加深,孟湾低压与印度半岛低压系统合并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文山州受强偏南气流影响,产生强烈水汽辐合,造成持续强降水;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且合并到大的对流云团中,有较大范围的对流云团持续影响是此次大暴雨的主要云图特征;雷达上持续存在"S"型径向速度图,且存在较强降水回波在文山附近生消发展,造成明显的"列车效应"。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地理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5
访问量 140586
下载量 50623
总被引次数 607
影响因子 1.10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