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

海洋研究

《海洋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全球性海洋科技的新发展,报道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及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等,为全球的海洋学科研究服务。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海洋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29
qikan5@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海洋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下载:54 浏览:510
摘要:
文章根据2006—2016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和GDP相关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并开始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总体海洋产业结构模式表现为三二一模式,海洋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②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因此提出优化升级海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等针对性的建议。
基于因子分析的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研究 下载:52 浏览:547
摘要:
福建省具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天然的区位优势,海洋渔业是其最具稳定增长优势的海洋产业,然而由于海域环境污染、水产养殖病害、近海过度捕捞等问题,近年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生产贸易能力、资源禀赋、科技推广能力和相关产业发展状况4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海洋渔业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但在科技创新推广、相关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方面较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水平,提出推进渔业组织化建设、培养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多元化休闲渔业等合理建议,以期对福建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特征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449
摘要:
文章通过广东省2005—2018年风暴潮海洋灾害损失资料,总结分析了广东省沿海城市台风风暴潮登陆情况、风暴潮灾害损失概况和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我国南海区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未来展望 下载:36 浏览:447
摘要:
文章根据我国南海区海岸带、河口、内陆径流及海域微塑料污染的相关调查资料,整理南海区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包括微塑料丰度、形状和聚合物类型等分布特征,归纳微塑料的潜在来源途径,提出健全塑料管理体系的建议,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产生和排放,最后提出应深入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建立对微塑料的风险评估框架。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 下载:47 浏览:553
摘要: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新时代澳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下载:54 浏览:506
摘要:
文章结合国家有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澳门海域实际情况,分析海域对于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海洋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开展岸线整治修复,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维护滨海湿地功能,推动海湾综合治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海洋旅游市场;实施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推动公众参与。同时,结合澳门实际情况,提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海岸线管控思考与探讨 下载:57 浏览:562
摘要:
海岸线是海陆交互的分界线,也是实施陆海统筹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对海岸线的管控正逐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当前,我国海岸线管控中存在规划引领不足、海岸线资源分类分级需进一步细化、海岸线人工化显著、海岸线管控分类较单一等问题。文章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海岸线管控进行分析,提出优先统筹海岸线规划编制、推进海岸线分类分级精细化、探索研究海岸线有效供给方法、增加海岸线用途管控、强化海岸线整治修复、加强海岸线精细化管控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下载:49 浏览:454
摘要: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情况及其优势和不足,从构建大湾区海洋创新发展产业链、驱动陆海科技创新一体化、完善科技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突破要点和路径。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下载:36 浏览:565
摘要:
文章基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海洋产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海洋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而对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影响则不显著。选择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七大海洋产业,利用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各个海洋产业产生的非对称效应。总体来看,各海洋产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均表现出负向响应,从侧面验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洋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结论。最后提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要关注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建议。
试论自然资源法的内涵与外延 下载:87 浏览:339
摘要:
文章探讨科学与法学意义上自然资源概念的差异,聚焦自然资源法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领域的规制本质与主要特征。当前国内外对自然资源法内涵与外延的看法不尽一致,但自然资源法中的"通用性"内容却是稳定存在的,这有助于在理论和实务中理解和运用自然资源法;与自然资源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都应该或可以归入自然资源法范畴;应当根据具体适用领域,区分自然资源法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自然资源法奉行一定的价值标准,必须考虑发展价值与保护价值之间的动态平衡或阶段性侧重;应科学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加快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50 浏览:326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共同蕴含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文章在探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7项策略,包括:建立海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涉海产业合作统筹谋划;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海洋发展环境;以人才为牵引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建立多方联动的应急保障服务平台;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故事;强化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
珠江口黄茅海底质沉积中介形类的生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下载:54 浏览:334
摘要: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遥感制图与分析 下载:63 浏览:340
摘要:
滨海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掌握滨海湿地的分布状况对于我国滨海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8—2019年"哨兵2号"卫星10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完成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的遥感制图;对岩石海岸、砂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浅海水域共10个亚类建立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对滨海湿地进行分类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广西和海南滨海湿地面积共计1 377 140hm2,各地滨海湿地面积与岸线长度基本呈正相关,海岸线越长,滨海湿地面积越大,各地典型滨海湿地的类型也不相同。
海域使用项目宗海图编绘前期分析方法探讨 下载:52 浏览:497
摘要:
宗海图的绘制水平和质量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与海洋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文章总结宗海图绘制工作的经验以及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项目用海工程概况分析是项目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更是宗海图绘制的前置条件;通过项目工程资料概况分析,项目符合性分析,现状用海资料、周边确权资料收集和分析3个方面,凝练宗海图编绘前期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广西南流江口海岛变迁研究 下载:57 浏览:532
摘要: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中国和葡萄牙海洋科技合作实践 下载:23 浏览:542
摘要:
中葡海洋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葡两国的合作,文章以中葡双方海洋科技合作为视角,分析了两国间开展合作的优势及合作现状,并提出了建立中葡海洋科技交流机制性平台、推动建立中葡联合海洋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中葡海洋科技项目务实合作等建议,期望对今后中葡海洋领域深入合作提供参考。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三生空间”分区体系研究 下载:56 浏览:564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岸带区域生产、生活等活动逐渐增多,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给海岸带区域的各种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提出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海陆统筹的角度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根据系统性、复合性、兼顾性、前瞻性4个原则,提出了一套包括3个大类、9个二级类、33个三级类的海岸带空间分类体系,并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海域使用分类进行了较好的衔接,以期为有关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及思考 下载:410 浏览:340
摘要:
对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构建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评价原则、思路、流程与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针对区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完善分区、探索分类,严格兼容、加强管控,定期评价、动态调整等对策建议
我国主要海洋捕捞政策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影响探究 下载:24 浏览:397
摘要: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下载:41 浏览:561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对近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研究,从水体质量、富营养化、赤潮情况等方面对我国海洋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我国四大海区水质问题逐年改善,但南海的近岸污染问题、东海和渤海的赤潮问题等仍需加以重视。文章的大量数据分析为我国建立更符合国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海洋研究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69
访问量 :
140562
下载量 :
20598
总被引次数 :
385
影响因子 :
0.806
海洋研究最新录用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