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四大学科及海洋交叉学科和海洋工程环境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海洋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10

《中国海洋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明代东南沿海士绅与海疆治理—兼论明代月港部分开禁政策蓝本的构画 下载:60 浏览:403
  • 黄友泉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倭乱期间,以谢彬为代表的部分东南沿海士绅以其经验与智识,在助官弭定月港"二十四将"叛乱及推动海禁政策调整等海疆事件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明代东南沿海士绅有着多重身份与多元诉求,在不同海疆形势与政策环境下,呈现出差异化的态度、立场与作为,是影响明代东南海疆治理达成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而官绅间的良性互动为实现海疆治理的有序化及海疆政策的合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探究 下载:59 浏览:398
  • 赵领娣1 王亚薇2 脱颖1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作为主要发展预期目标之一,同时指出要着力促进就业。近些年来,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海洋劳动力就业、缓解全国整体就业压力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基于对2006-2016年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算,首次建立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对可能影响结构偏离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探究。结果表明:(1)主要海洋产业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潜力。(2)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人均收入与消费、对外贸易四大因素均有助于减小结构性偏差,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两因素则会加大结构性偏差。据此,提出一系列促进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协调发展、实现海洋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基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下载:55 浏览:370
  • 赵爱武 孙珍珍 高冰新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关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针对海洋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在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海洋产业集群成因、海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机制等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能力差异特点,从内生性自组织系统动力作用机制出发,以示范区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飞跃为起点,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涉海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下载:46 浏览:389
  • 揭晓蒙1 汪永生2 王文涛1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涉海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海洋领域的创新能力。运用三阶段DEA模型,通过控制外部环境因素评价了国内95家涉海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表明,规模效率不高导致中国涉海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地区经济水平、财政科技支出、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国有涉海企业的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而非国有涉海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涉海企业创新效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高"集聚。不同研究方向的涉海企业创新效率差距较大,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综合效率最低。因此,需要强化国家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励企业更好地发挥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主体作用,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差异化的涉海企业创新格局。
  • 新时期东海海空安全机制研究 下载:30 浏览:338
  • 金永明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 摘要:
    中日双方为实现两国首脑将东海变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的愿望,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终于在2018年5月签署了《中日防务部门之间的海空联络机制谅解备忘录》,实现了管控东海海空安全的阶段性目标。但起源于美苏之间的海上事故防止协定目的是为了弥补海洋法规则的缺陷、避免海上安全事故和不测事态,所以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并不是最终解决海上安全冲突的具体措施,同时要使其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后续会谈、充分协商、事先通报和遵守规范等方法和手段提升互信。在中日两国对东海海域划界的原则和方法尤其对钓鱼岛主权归属发生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各国为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势必依然会在东海海空发生安全冲突和不测事态,所以在遵循已经达成的原则性共识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就东海争议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展开实质性磋商并达成新的共识,无疑是构筑建设性安全关系和发展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为此,抓住中日两国拟将启动的东海资源开发磋商时机十分关键,两国如能在钓鱼岛问题上有所进展,则能为确立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性质和定位发挥关键性作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海洋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4
访问量 160589
下载量 70562
总被引次数 692
影响因子 1.2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