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四大学科及海洋交叉学科和海洋工程环境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海洋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10

《中国海洋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及其比较分析—以大连、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为例 下载:32 浏览:386
  • 狄乾斌 周杰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 摘要: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途径,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已陆续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论文通过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和特征的探讨,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海洋城市、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评价体系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包含海洋综合实力、中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三个子系统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目前已经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大连、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六个沿海城市为例,采用熵值法和模糊物元模型对样本城市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引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耦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六个城市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水平综合排序中相对稳定,上海、深圳位于前两位,城市间三个子系统的评价值差异性比较显著;(2)除上海外,其他五个城市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够高,多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状态;(3)该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水平的实际状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我国地方海洋科技政策的变迁分析—基于1997—2021年228项政策文本的实证研究 下载:38 浏览:376
  • 李纪琛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 摘要:
    以1997年来我国沿海重点海洋经济和海洋技术产业发展省市出台的228项地方海洋科技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三种量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变迁研究。分析发现:制度厚度呈现出由“薄”到“厚”的发展过程,但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和衔接性却持续走低;政策工具维由单一孤立到多元协同,但需求类政策仍较缺乏;政策目标维由单一目标的重点突破到多政策目标的齐头并进。由此,政策核心实现了由关注科技进步到强调海洋科技创新的转变。
  • 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制度:必要性、依据和主体 下载:30 浏览:353
  • 孙世民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 摘要:
    海洋是一个统一的、流动的整体,海洋环境关涉到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通过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的方式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体系。但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表明,仅仅依靠这两种责任形式是不够的。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追究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更加全面地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为这种国际刑事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还规定了承担这种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
  •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海洋空间规划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40 浏览:382
  • 马琛1 余静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 摘要: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实现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的有效工具,已在许多海洋国家实施。采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构建知识图谱,研究2000—2019年海洋空间规划发展历程、研究力量、研究前沿进展和研究主题,为未来进行海洋空间规划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近20年来关于海洋空间规划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热度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学者及研究机构处于主导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是海洋空间规划全球实践热潮的主要推动者,并促进了海洋空间规划的国际合作,为海洋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交流和服务平台;(3)海洋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其实施的核心步骤分别展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2017年第二届国际海洋空间规划大会确定海洋空间规划的五大优先事项后,蓝色经济、生态系统服务等议题开始纳入海洋空间规划研究,标志着海洋空间规划理论体系走向全面和完善,全球性海洋空间规划建设拉开序幕。
  • 波罗的海治理实践对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启示 下载:56 浏览:393
  • 郭雨晨1 练梓菁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 摘要:
    随着海洋空间规划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探寻海上合作的新议题。欧洲为目前跨界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开展的集中区域,波罗的海区域又在整个欧洲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以波罗的海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为研究内容,旨在为我国今后与其他东南亚沿海国的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得出,欧盟法律政策、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沿海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普遍建立、区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欧盟资助,以及该区域网络化治理特征等因素是促成波罗的海区域跨界海洋空间规划发展与活跃的关键原因所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海洋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4
访问量 160589
下载量 70562
总被引次数 692
影响因子 1.2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