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
《中国海洋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四大学科及海洋交叉学科和海洋工程环境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海洋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10

《中国海洋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明代海外贸易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下载:50 浏览:370
  • 宋建晓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 摘要: 明代海外贸易时禁时弛,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对明代海外贸易的研究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围绕明代海外贸易的政策,着重比较分析了禁止海外贸易派和有限制地开展海外贸易派的主要观点,认为开放海外贸易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禁止海外贸易。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明代海外贸易弛禁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主要是处理好开放与安全、合作与共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多中心理论视域下渤海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54
  • 郑建明 刘天佐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 摘要: 渤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载体,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对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渤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权力运行缺乏多维性,同时作为治理主体的市场和公众未发挥其治理作用。在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公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参与制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海洋环境治理的注意力变迁:基于政策内容与社会网络的分析 下载:46 浏览:346
  • 王刚 毛杨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 摘要: 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体现了政府对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其变迁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本文基于1983-2016年间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布的318项海洋环境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变迁。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水平整体较高,呈现出一种波动式的缓慢上升的变迁趋向,且近期显现出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且政府在各类海洋环境事务中注意力水平的不稳定性愈加凸显;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供给源呈现多元化,各政府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中的注意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 区域海洋环境合作对南海低敏感领域合作的借鉴与启示 下载:31 浏览:330
  • 王秀卫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6期
  • 摘要: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是目前全球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最成功的范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涉及18个区域海,目前达成71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条约。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模式、机制和原则,足以为南海等区域海洋的环境保护合作提供借鉴。我国应积极发挥区域影响力,致力于推进南海区域环境保护公约的谈判,成立相应的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区域各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的协同。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海洋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4
访问量 160589
下载量 70562
总被引次数 692
影响因子 1.2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