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活动的跨国性、组织化特征日益明显,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和手段呈多样化趋势,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恐怖主义挑战更加严峻。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提高我国反恐能力,我国应立足自身反恐军事力量建设,寻求同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反恐、安全、发展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建立更为务实、高效、灵活的反恐合作机制。
摘要: 明代海外贸易时禁时弛,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对明代海外贸易的研究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围绕明代海外贸易的政策,着重比较分析了禁止海外贸易派和有限制地开展海外贸易派的主要观点,认为开放海外贸易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禁止海外贸易。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明代海外贸易弛禁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主要是处理好开放与安全、合作与共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摘要: 渤海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载体,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对渤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渤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渤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权力运行缺乏多维性,同时作为治理主体的市场和公众未发挥其治理作用。在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渤海环境治理中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公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参与制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 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体现了政府对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其变迁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本文基于1983-2016年间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布的318项海洋环境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变迁。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水平整体较高,呈现出一种波动式的缓慢上升的变迁趋向,且近期显现出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注意力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且政府在各类海洋环境事务中注意力水平的不稳定性愈加凸显;海洋环境治理中政府注意力的供给源呈现多元化,各政府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中的注意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摘要: 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是目前全球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最成功的范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涉及18个区域海,目前达成71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条约。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模式、机制和原则,足以为南海等区域海洋的环境保护合作提供借鉴。我国应积极发挥区域影响力,致力于推进南海区域环境保护公约的谈判,成立相应的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区域各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