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02

《中国土壤》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土壤盐碱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86 浏览:487
  • 高惠敏1,2 王相平1 屈忠义2 杨劲松1 姚荣江1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的生产实际情况和盐碱土特点,设对照(CK)、施用脱硫石膏(S)、施用腐植酸(F)、施用黄腐酸(H)、施用农家肥(J)和施用生物炭(C)6个处理,以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改良剂对向日葵产量及向日葵收获后土壤盐分、pH、总碱度、钠吸附比的影响,探究该区最适盐碱改良材料。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施用改良剂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均降低了土壤盐分,且处理间效果差异明显;其中,S处理和F处理效果较好,盐分相对升高率分别较对照处理降低38.71%和37.41%;H处理降低土壤pH效果最大,比对照处理降低了0.375个单位;H处理、C处理降低土壤总碱度效果较好,而F处理和C处理降低土壤钠吸附比(SAR)效果较好;F处理和C处理向日葵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对照处理增产46.98%、38.14%。综合各改良材料对土壤盐碱指标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腐植酸改良剂是该试验区较适宜改良剂。
  • 秸秆生物炭与减量氮肥配施对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8
  • 刘慧屿 娄春荣 韩英祚 王秀娟 何志刚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 摘要:
    针对棕壤区土壤酸化、氮肥利用率低下、土壤结构破坏等突出问题,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生物炭添加可以促进植株养分吸收,有效节肥45 kg hm-2纯氮,并保证玉米产量;②与常规施肥比,连续多年秸秆生物炭添加可以升高12.36%土壤有机质与12.88%土壤pH,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③秸秆生物炭配施氮素180 kg hm-2处理可以增加土壤粒级> 0.25 mm粒级的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综合各指标评价,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氮素具有"削峰填谷"的调节功能,秸秆生物炭配施氮素180 kg hm-2处理可以达到减氮改土,并保证玉米质量和数量的生产目的。
  • 重度盐渍化湿地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添加及浅翻处理的响应 下载:86 浏览:489
  • 田晓燕1 陆冠茹1,2 高楠1,2 杨锦媚2,3 于君宝4 韩广轩2 管博2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 摘要:
    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及浅翻处理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度盐渍化湿地土壤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浅翻及生物炭添加对重度盐渍化土壤的短期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一的浅翻处理使土壤表层电导率提高,但浅翻处理并未显著改变土壤的容重、含水率和总碳含量。添加高量生物炭后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表层孔隙度,土壤表层总碳、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浅翻处理不能提高酶活性,但配合中、高量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的活性。综合来看,短期内生物炭的添加对于重度盐渍化土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施肥和土层置换对深层土壤秸秆碳固定与残留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0
  • 李小红 王淑颖 程娜 付时丰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 摘要:
    深层土壤指深度大于20 cm土层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1 m深土体有机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对土壤碳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制还不很明确。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40~60 cm)为研究对象,用土壤添加13C标记秸秆后设置原位(40~60 cm)与土层置换(0~20 cm)的田间培养试验方法,量化秸秆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分析秸秆碳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和土层置换对秸秆碳在深层土壤中固定的影响,以期为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150 d),原位培养SOC中秸秆碳的贡献率(fm)和秸秆碳残留率(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2.62%和44.86%,土层置换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40.09%。第150 d与第30 d相比,原位培养fm和Rmaize分别降低4.15%和8.33%,土层置换fm和Rmaize分别降低1.86%和3.36%。无论土层置换与否,不施肥(CK)处理的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高于施肥(N4和M2N2)处理3.83%和3.08%。以上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秸秆碳的固定与残留受施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施肥处理有利于秸秆碳在深层土壤的固定。
  • 湘东地区双季稻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镉活性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7
  • 薛毅1 盛浩1 黄勇1 欧阳凯1 宋达清2 周清1 张杨珠1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 摘要:
    施有机肥对水稻-土壤体系中镉(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选取湘东(长沙、株洲)2个高产双季稻生产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监测施商品有机肥后,双季稻植株Cd含量和土壤Cd、pH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双季稻产量变化,探究施用有机肥对双季稻生态系统Cd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当年施有机肥分别降低早、晚稻糙米Cd含量25.9%~41.1%、28.7%~55.9%,稻草和稻根Cd含量也分别下降14.1%~71.8%和24.0%~43.8%。双季稻植株体内Cd含量的下降可能主要与水稻生育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下降有关。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分蘖盛期(13.0%)和孕穗期(12.4%)的降幅最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施有机肥提升株洲点水稻土pH值0.2~0.4个单位,但降低长沙点水稻土pH值0.1~0.4个单位。此外,施有机肥还分别提高早、晚稻产量3.8%~7.1%和5.7%~10.3%,具有实现高产双季稻田稻米降Cd、稻谷增产的效果。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壤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160235
下载量 30587
总被引次数 408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