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研究
土壤研究
《土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499

《土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 下载:76 浏览:345
  • 黄心怡1,2 赵小敏1,2 郭熙1,2 江叶枫1,2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对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对象,通过高清遥感影像和GIS空间技术,结合参与式村民调查结果,对村域土地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规划。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现有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延伸;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宜采用"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工作模式;村民民主参与是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保障;规划后村域土地利用结合村庄发展特色,形成"一轴两翼一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顺应农村生产方式转型趋势,为具体空间项目的落实和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奠定基础。印畈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实需求,其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 小波检测湍流相干结构方法的改进与其应用 下载:64 浏览:205
  • 赵建华 张强 王胜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记为"CS")在湍流物质、能量的输送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目前以小波变换检测CS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温度在不稳定与稳定条件下分别呈现出缓升陡降与缓降陡升的斜坡模态特征与完整的理想CS波形,对之进行了改进。该改进方法可以提取具有变动时间尺度的单个CS与连发CS的信号。由此改进方法,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湍流观测资料,经过质量控制与滤除线性重力波,分析了马铃薯下垫面上CS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白天(夜间)CS的典型特征是空气辐合上升,温度升高(降低),水汽密度增大;紧接着,空气辐散下沉,温度降低(升高),水汽密度减小。(2) CS以每30 min出现15个、持续时间18.2 s、长度尺度≤15 m、间隔18 s、间歇因子55%(稳定)与85%(不稳定)、且两个并发的特征最为典型;(3)上扬支与下扫支的持续时间呈现极为显著的、斜率小于1的线性关系,CS并不对称;(4) Taylor长度尺度与稳定度和摩擦速度呈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动力因素倾向于产生大而少的CS,热力因素则产生更多的小的CS;(5)内外半径比揭示,CS在不稳定条件下比稳定条件下相对集中,标量相对集中在CS的中部,矢量相对分散。
  •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333
  • 张立恒1,2 李清雪1,3 王学全1,3 贾志清1,3 陈新均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通过对3、5、10、16和30 a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和林下土壤进行研究,揭示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对林下0~80 cm土层的根系和土壤分别进行采集,并用EPSON10000XL扫描仪和WINRHIZO系统对根长(L)、表面积(S)和生物量(B)进行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土壤容重和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根系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根系L、S和B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其分布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相对于流动沙丘,3 a和5 a生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林龄增大,林下土壤性质发生明显变化。16 a和30 a生人工林下土壤容重明显减小,分别与L、S和B呈显著负相关(P <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在根系大量分布的浅层土壤大幅增加,分别与L、S和B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增加不明显,分别与L、S和B相关性不显著。3种径级(细、中、粗)根系中,细根和中根的L、S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根的L、S和B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由此可见,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有利于林下土壤结构优化和养分的增加。
  • 地膜覆盖和施肥对棕壤剖面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79
  • 赵搏 丁雪丽 汪景宽 刘奎 张维俊 徐英德 谢柠桧 李明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试验与土壤样品数据,系统分析了30年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有机碳的比例在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总体效应大于覆膜处理,不论是否覆膜,长期单施氮肥、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剖面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并且对表层土壤影响最大。不覆膜土壤0~40 cm土层中,单施氮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影响显著,氮肥施用量越多,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越大,而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氮肥混施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基本没有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具有决定作用。
  • 黑土区田块尺度微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与碱解氮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272
  • 邵帅1 刘焕军1,2 潘越1 张新乐1 杨昊轩1 李厚萱1 于滋洋1 武丹茜1 钱蕾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流失方程(RUSLE)地形因子未体现田块微地形,造成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精度不高。本文考虑垄向对坡面径流方向影响,通过高空间分辨率DEM,以栅格为计算单元,沿垄向提取相邻栅格的方向性坡度、方向性剖面曲率微地形因子,揭示田块尺度土壤侵蚀与沉积在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以时空变异的实测碱解氮含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统一耕作管理的田块上,土壤侵蚀模数坡顶<坡中(阴坡<阳坡),方向性坡度为主控因子,凹形坡>直型坡;微凸、微凹地形分别能加剧和抑制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坡耕地R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修正提供依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土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9
访问量 178952
下载量 60598
总被引次数 708
影响因子 1.20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