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研究进展
水产研究进展
《水产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渔业资源、海淡水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水产饲料与营养、水产品保鲜与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464

《水产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 下载:75 浏览:440
  • 刘小芳1,2 任燕1 张德锋1 巩华1 石存斌1 常藕琴1 潘厚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 摘要: 为调查鱼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通过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119/173,68.9%)和嗜水气单胞菌(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10个毒力基因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ast(55/173,31.79%)、alt(58/173,33.53%)、lip(152/173,87.86%)、exu(154/173,89.02%)、fla(143/173,82.66%)、gcaT(148/173,85.55%)、 eprCAI(41/173,23.70%)和ahyB(51/173,29.48%)普遍存在于173株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Ⅰ~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的eprCAI、ahyB、ast和alt等4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异育银鲫攻毒结果显示,3.0×106 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但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能够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团头鲂Hox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与表达分析 下载:82 浏览:467
  • 刘宁 黄欣 刘寒 王卫民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 摘要: 为探究团头鲂Hox的分布、进化及表达调控,实验基于团头鲂全基因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H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团头鲂基因组中鉴定有49个Hox,根据系统进化树聚集为5个亚类;49个Hox分属于7个基因连锁群(HoxAa、HoxAb、HoxBa、HoxBb、HoxCa、HoxCb和HoxDa),并且不均匀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团头鲂H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与斑马鱼所有Hox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团头鲂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的转录组结果显示,在HoxA基因群中,HoxA2a和HoxA3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其他基因在肌肉、肌间刺及结缔组织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HoxB基因群中,HoxB9a、HoxB3a、HoxB8a、HoxB1b、HoxB5a和HoxB5b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B7a、HoxB10a和HoxB9a在成鱼肌肉、结缔组织及肌间刺中高表达;HoxC基因群中,HoxC3a和HoxC4a在幼鱼阶段高表达,HoxC3a和HoxC8a在成鱼的3个组织都有表达;HoxD基因群中,HoxD9a、HoxD10a和HoxD11a在胚胎S2期表达量较高。研究表明,Hox在团头鲂早期胚胎时期和肌间刺的形成中有表达,提示团头鲂肌间刺的形成可能受Hox基因家族调控。

  • 脊尾白虾隐花色素基因cry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下载:88 浏览:466
  • 朱佶轩1 戴琴1 高威1 段健诚1 宋崇阳1 张攀1 阎斌伦1,2,3 高焕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 摘要: 为探究隐花色素基因(cry1)在甲壳类中的节律调节功能,实验根据脊尾白虾转录组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脊尾白虾cry1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脊尾白虾cry1全长2190bp,开放阅读框1845bp,5′端非编码区为241bp,3′端非编码区为104bp,共翻译出6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70.5ku,理论等电点为5.09。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cry1与凡纳滨对虾的同源性最高,为71.6%。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cry1在眼柄、鳃、心脏、胃、肝胰腺、性腺、肌肉、肠道和腹索神经中均有表达,其中眼柄的表达量最高,性腺和心脏次之;不同时段的表达结果发现,其表达量在日节律(24 h)中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光色条件下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结果显示,注射小干扰RNA(siRNA)后3~6 h蓝光光照下脊尾白虾cry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光照,9~24 h蓝色和白色光照下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RNA干扰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cry1可能主要响应蓝光周期节律。目前对甲壳类生物钟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为深入探究甲壳类生物钟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帮助。

  • 鳜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培养 下载:79 浏览:475
  • 旷玉兰1,2 梁旭方1,2 蔡文静1,2 何珊1,2 徐晶1,2 高俊杰1,2 魏君冉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 摘要: 为了建立可行、高效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技术,本研究通过分离鳜下丘脑组织,用Ⅰ型胶原酶将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用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在培养的第3、4、5和6天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显示,培养第3天时细胞贴壁量少,胞体小并且呈单个分布;在培养第4天,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且具有典型的神经元的形态,胞体饱满;第5天神经元胞体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大,突起增长增粗,许多分支互相交错连接而形成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第6天细胞活性减弱,开始凋亡。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显示,在培养第5天,细胞活性最高;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和免疫荧光鉴定法对神经元细胞进行鉴定,经RT-PCR检测发现,培养的下丘脑细胞可以表达神经元特异基因noggin,经免疫荧光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纯度为95.9%。研究表明,通过此培养方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鳜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鳜的摄食与能量代谢相关机理奠定基础。

  • 南极海冰变动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53
  • 刘赫威1 余为1,2,3,4,5 陈新军1,2,3,4,5 汪金涛1,2,3,4,5 张忠1,2,3,4,5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 摘要: 为了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影响,本实验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公海渔场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55、95和195m水层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量、CPUE、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海水温度均有明显的年间及月间变化。相关分析法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CPUE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正相关;海冰覆盖范围与5m海水温度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负相关,而与95m海水温度在月间变化上呈正相关。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不同海水深度阿根廷滑柔鱼各月适宜和最适温度范围,不同深度的各月最适温度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海冰覆盖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推测海冰覆盖范围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栖息地适宜比例,并进一步影响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会显著影响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不同水层的水温,进而影响其渔场的分布及资源丰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水产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