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
《教师教育与创新》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师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540

《教师教育与创新》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从科研兴校到科研强校——以北京市教育科研发展为 下载:81 浏览:488
  • 曾天山 李红恩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 摘要: 教育科研是实现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都要求教育科研应从经验取向转向科学实验取向,这些变化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亟须树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强校理念下的教育科研实现了从边缘到支撑、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全面、从跟从到引领的价值转型。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课题教学的引领、组织管理的变革以及文化环境的营建等方面。科研强校的教育科研观要求立足校本需要做科研、基于真实问题做科研、多方参与做科研、凝神聚力做科研。科研强校已经成为引领北京市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北京市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

  • 基于心理资本的学习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下载:86 浏览:497
  • 罗生全 顾艳丽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 摘要: 学习效能受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的影响和调节,心理资本不仅能为学习效能的提升提供内生力,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能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与心理资本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效能形成了预期性、能动性和发展性三个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开发四种能力形态。基于心理资本的学习效能提升,其内在驱动是丰厚学生的心理能力,核心要求是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选择是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在内外因素协同作用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以帮助学生建立恰当而积极的自我认知系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 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X大学为例 下载:85 浏览:492
  • 于波1 骆玉凤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 摘要: 职前教师教学能力是准教师为顺利从事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研究依据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3个维度设计了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17.0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X大学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影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职前教师学习品质。根据目前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根据学生需求设置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基于中小学教学现场进行教学能力训练;强化职前教师自我导向的学习观念等。

  •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初始状况研究——基于D师范大学的调查 下载:71 浏览:482
  • 梁荣华1 曹艳玲2 饶从满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 摘要: 作为未来的反思性实践者,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D师范大学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初始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但各下设因子的发展水平显著失衡,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明显滞后;(2)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内部差距显著;(3)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育实习经历、本科是否是师范生等因素,没有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同时,应着重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的同时,要尽量缩小内部个体之间的差距;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反思性实践模式,以促进职前教师在循环和递进的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也能实现螺旋式发展。

  • 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备课教学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481
  • 杨文阳1 胡卫平2 于晓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 摘要: 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来设计教师备课教学系统,着力解决教学设备调用、多样化教学资源集成、复杂教学场景适配等问题,特别是体现教师教学应用的灵活性、便捷性,支持师生之间互动,满足教师备课、授课及个人研修的多种需求,这是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或推广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对话理论为基础,针对教师信息化备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移动学习环境为设计出发点,提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教师备课教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应用环境和功能模块作了详细设计与分析。该系统可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潜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教师教育与创新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0
访问量 140652
下载量 53261
总被引次数 539
影响因子 0.9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