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所呈现的群体-社会性、个体-生物性和超体-数据性的生命特征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动表现。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的生命性回归是实现"互联网+教育"中生命与生命相遇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样态下,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是师生关系由共在时空走向差异时空、专业知识由预设生成走向自主定制、学习方式由拟自由选择转向真自由选择、教师由个性缺失走向职业缺失的现实之需。基于"互联网+教育"样态下的教师生命特征和教师生命性专业成长的现实之需,构建"互联网+教育
摘要: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层级式配置过程限制多、支撑决策的数据体系科学性部分缺失等原因,目前的师资配置存在配置政策难以精准定位、行政管理措施难以产生实效、师资供求分析难以科学化进行、精准决策的系统化数据缺乏、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较弱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新时代下的师资配置数据发生了量变与质变,即师资供求数据变成了师资供求大数据,现有配置中用来支持决策的数据体系不完善以及决策者思维有局限使得现有配置出现了困境。为突破现有困境,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以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新内涵为研究方向,以大数据研究思维和技术支持为研究基础,厘清了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体系中的大数据源及其数据分布脉络,构建了大数据视域下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创新逻辑体系。
摘要: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城乡教师TPACK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差距。缩小城乡教师TPACK水平的差距有利于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分析城乡教师TPACK水平现状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并将TPACK与教师学历、培训和信念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真实数据探究城乡教师TPACK水平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从而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城市教师的TPACK水平高于农村教师,城乡教师在PCK、TCK、TPK各维度上和TPACK总体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城乡教师在学历和培训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参与培训情况明显优于农村教师;学历与教师的TK、PCK、TCK、TPK和TPACK存在相关关系;培训以及信念与教师的TK、TCK、TPK和TPACK存在相关关系。
摘要: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经历了"初创定型期""停滞偏离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深化期"和"转型创新期"五个阶段。"教研"是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实践样态,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研工作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效果不够明显、教研人员专业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教研职能定位不准、教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由此,我们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下,强化教研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致力于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转向关注全面育人的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知识垄断地位的丧失"正在稀释教师知识权威的滋养沃土,"知识话语权的受限"正在淡化教师知识权威的核心指征,"学生信任感的减弱"也在消解对教师知识权威的外在认同。面对这些挑战,教师知识权威不得不进行时代转向,即外部舆论空间由知识垄断转向平等对话,权威特征由绝对意义转向相对意义,知识构成由注重显性知识转向兼顾"缄默知识",权威塑造的方式由单一控制转向多方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