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包括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学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社会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6X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中国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及其原因 下载:67 浏览:431
  • 蒙昱竹1 杨先明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 摘要: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路径,但当城市的发展过快超过了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时,将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与之相伴的是"过度城市化"困境。世界上多数国家陷入了这一困境,而中国成功避免了这一困境,现有文献从多个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有待拓展。中国得以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走的是一条适应于自身国情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道路。其机制在于,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
  • 资本主义经济从传统资本主义向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演化——兼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理路 下载:53 浏览:367
  • 唐桂 吕嘉林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 摘要:
    产业级资本流通和金融性流通逐渐改变了现代经济中货币与资本的流通格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结构,使得金融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融资方式正在逐渐从短期融资向长期融资转变,但他并没有论及这种转变将会如何影响资本主义体系运作的基本规律。Hilferding、Veblen、Kalecki、Steindl等人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资本主义模式对理论研究的限制,不再将融资视为企业动用资本家储蓄或私营借贷者资本的过程,而是把融资看成是金融资本的流动;不再把银行的资本储备视为信贷周期的决定性因素,而是把储备头寸和企业的信贷政策看成是影响商业周期的关键,这应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当今金融化时代较为合理的应用。
  • 考虑支付痛苦钝化在时尚产品网络外部性下的预售策略 下载:58 浏览:382
  • 徐孝蕾1,2 周建亨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 摘要:
    行为经济学中"心理账户"理论表明,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存在"预售偏好",并且由于支付和消费之间存在时间的延迟使得顾客会遗忘历史支付的痛苦。产品网络外部性和支付痛苦钝化对顾客策略行为与企业预售策略的影响为:有网络外部性下的产品两阶段定价始终比基准定价高,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他人购买决策的影响,产品在此作用下得到增值;顾客的痛苦钝化心理使得企业更愿意采用"溢价预售"策略,而产品网络外部性促使企业倾向于采用"折价预售"策略。
  •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的公法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第62条之解读为线索 下载:62 浏览:418
  • 高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 摘要: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应当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公法规范为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时应当以助力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营造地权实现环境为追求目标,这些目标也构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之法律表达的公法限制。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应然目标检视新《土地管理法》可以发现,该法所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政府权力运行越位、政府管理职责弱化和政府行为边界模糊的缺陷。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明晰政府权力与宅基地权利之间的界限,细化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权力清单,从不同规范层次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予以体系化建构,必将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公法基础。
  • 中国土地治理的规划权体系构建 下载:66 浏览:394
  • 李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 摘要:
    中国土地管理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管制与规划"构成了土地治理的双轨模式。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核心构建土地规划权体系,需要从不同角度梳理规划权的内容,以分级分类的方式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将"校正型、融合型、消极型"规划权与用途管制相接轨,搭建规划权体系的三层架构。土地规划权概念应作扩张性解释,除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总体设计之外,还应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在重视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的趋势下,不宜孤立地践行规划权的行政强制性,而是应当通过事先与事后相结合的规划模式与私权形成互动,从而协调规划权权力束与土地财产性权利束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规划权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统一。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3
访问量 142365
下载量 46521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99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