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或作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43

《当代艺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海盐腔消亡年代考 下载:39 浏览:380
  • 戴和冰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随着元曲的消亡,具有明显北曲色彩的南戏海盐腔也因口法不传及战争的摧残,最终于明末崇祯朝消亡。作为曲牌体制的官腔雅调,海盐腔的同一个曲牌可有剧唱与曲唱之别,剧唱是戏曲中的歌唱,曲唱是纯粹的声乐歌唱。出自越地的海盐歌调以"越"相称,但是,无论是海盐腔盛行时还是在其消亡后,"越调""越曲""越歌""越唱""越腔"等都是海盐曲唱。当年谭纶引进的"海盐声"不是剧唱而是曲唱,汤显祖写《庙记》时江西临川一带已无海盐腔戏剧演出,"《紫钗》一郡无人唱"时海盐曲唱也已消亡。
  • 浙图藏《九宫谱》版本与查继佐曲学思想考 下载:47 浏览:381
  • 黄金龙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九宫谱定》十二卷《总论》一卷,清东山钓史、鸳湖逸者同辑,浙江省图书馆孤山馆区藏有完整版本,但破损较为严重,原书版本信息页和序文页均缺损不见,内文字迹亦多有模糊。经与郑振铎藏本、苏州图书馆藏金阊绿荫堂刻本对比分析,可以确定三者为同一刻本。《九宫谱定》最终完成于查继佐入粤期间的顺治十四年(1657)至顺治十六年(1659),最终刊行应在顺治十七年(1660)的四月到秋末。该曲谱上承沈璟《增定查补南九宫十三调谱》、王骥德《曲律》,在理论与舞台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创见,其曲学思想影响了《钦定曲谱》,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吴梅的《南北词简谱》《曲学通论》,许之衡的《曲律易知》,王季烈的《螾庐曲谈》等曲谱的编排和对南曲格律方面的订正,因此,在南曲谱研究上应引起重视。
  • 从《缀白裘》看清代散出水浒戏的“俗化”趋向与流变态势 下载:52 浏览:332
  • 陈秋婷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现今通行的戏曲选集《缀白裘》,收录散出水浒戏甚多,是了解清代水浒戏演出风貌的重要文献。以《缀白裘》为中心考察水浒戏的收录情况与文本特征,探察明清戏曲选本中水浒戏的"俗化"取向,有助于厘清水浒戏从文人化到民间化、文学性到舞台性的演变过程。总体说来,散出水浒戏在清代戏曲舞台的接受与流变态势,一方面暗含着清中后期花雅变势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在情色戏目的演绎下,"旦色"风尚兴盛,淫戏肆行一时,由此造成水浒戏蓬勃与抑制并行的生存处境。
  • 论谭献日记的戏曲史料价值 下载:73 浏览:269
  • 吴钦根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同光间曾多次来往京师,诗酒文会中与当时多位名伶来往密切,并编有《群芳小集》《群芳续集》等。光绪初年,又根据所见所闻为萝摩庵老人所著《怀芳记》作注。关于《怀芳记》一书的作者,日记中已有明确提示,借此可考得其人为乔松年。但由于通行本《复堂日记》为谭献生前编定的删节本,后虽有徐彦宽补录、续录,依然称不上是全本,其中与戏曲相关的大部分史料即被删除殆尽。今南京图书馆等处藏有《复堂日记》稿本六十册,其中不仅详细记录了《群芳小集》《群芳续集》的成书历程,还充分呈现了当时士伶诗酒文会的真实场景。这对于考察花谱类书籍的生成以及同光间京师梨园生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论程砚秋艺术实践与民国报刊的互动关系——以1922年至1937年上海《申报》为研究中心 下载:57 浏览:367
  • 刘洋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 摘要:
    民国报刊在近代戏曲的演出与传播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1922年至1937年以《申报》为主的报纸不仅用跟踪式、连续性的报道记录了程砚秋在上海的演出情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促进了程砚秋的成名以及程派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程砚秋善于主动利用《申报》的平台与观众互动,进而根据观众的反馈来思考、调整创作思路和表演方式。通过"孤岛时期"之前《申报》等报刊媒体与程砚秋艺术实践的互动关系,既可还原戏曲艺术传承者在近代媒体环境、文化风潮中努力拓宽传播渠道的多种尝试,也可一窥程砚秋的戏曲理想与文化关怀。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艺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48652
下载量 36521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