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或作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43

《当代艺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戏曲艺术在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呈现 下载:67 浏览:331
  • 伏漫戈 于展东 杨晓慧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 摘要:
    明代话本小说呈现了戏曲艺术的核心内容,小说生动描述了戏曲班社、戏曲演出、戏曲剧目。涉及的戏班有民间职业戏班、家班两类,职业戏班的形式为伶人搭班制,昆腔班占据主流;艺人饱受歧视,内心极度自卑;脚色分工明确,末、副末、生、旦、外、大净各有特长。演出方式有个人雇请演出、在戏楼营业演出、赛神庙会演出三种;受传统观念影响,作者对戏价的交代含糊;明代中后期,折子戏日趋流行。一些元南戏与杂剧、明杂剧与传奇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作者巧妙利用戏曲艺术彰显其创作意图,揭示人物个性,推动故事发展。
  • 诗词中梅兰芳早期形象的塑造与文人心理探究——兼论新型士、伶关系的形成 下载:64 浏览:367
  • 吴晨骅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 摘要:
    京剧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作为代表人物的梅兰芳深受传统文人的喜爱,成为当时诗人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随之留下大量咏"梅"诗词。这些诗词作品建构了梅兰芳倾国花魁与盛世符号两类不同的早期形象,折射出文人面对政局动荡和文化冲击时自放与追忆的不同心理。追忆心理促使文人对梅兰芳的关注重心由色相转为艺术和精神,旧的花谱品鉴式的士、伶关系因而改变,作为艺术合作者的新型士、伶关系亦随之产生。
  • 自律与他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影表演生态分析 下载:61 浏览:347
  • 厉震林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演员及其表演美学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身体与表演的集合规训,在两支队伍四个阵营的电影演员队伍结构中,解放区籍的电影演员是"工农兵电影"的政治和美学示范者,国统区籍的电影演员则出现了成功转型、融和不顺、误读被批等三种现象。在表演美学上确立"阳刚之美"创作原则,要"综合最好的来写",是"健美的、活泼愉快的"形象模板;电影产业的"国有体制",也从出品方的角度规范电影表演,它需要审美的"浪漫和激情"。它以一种"高昂、明快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激情",呈现出光辉、激动和"紧张",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纪录以及文化记忆。
  • “整体观”与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暨电影批评史分期研究 下载:66 浏览:363
  • 陈旭光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 摘要: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暨电影批评史的研究应该贯彻一种"整体观",即秉持一种全局、宏观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艺术史意识。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写作应该基于三个"整体观":其一,艺术门类或学科"整体观";其二,电影(艺术)批评方法"整体观";其三,20世纪艺术史"整体观"暨艺术批评史"整体观"。这三个"整体观"是互相联系、互为依存且互相促进的,这是观念更新、方法革新后自然而然的必然选择。依循这种"整体观"方法论,可以把20世纪艺术批评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转型与建设期、转折与集中期、开放与多元期。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以来,艺术批评和电影批评进一步面临功能、方法、媒介、接受与传播等的巨大转型。一些新的现象、问题层出不穷。
  • 共享性策略:中国新军事动作片类型修辞研究 下载:74 浏览:349
  • 寻茹茹1,2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 摘要:
    中国新军事动作片一方面借鉴了好莱坞及香港等动作片、枪战片的创作元素,以类型审美原则塑造了吸引受众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承继了中国"主旋律"军事电影的历史传统,以主流意识形态原则引导受众的内在感觉,形成主流价值观多元表达的中国特色的"新主流"电影。围绕类型修辞与主流表达互文编码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分别从架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逻辑与满足大众审美期待的影像语态两大层面,剖析军事动作片的类型修辞,以期为中国新军事电影共享性发展提供借鉴。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艺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48652
下载量 36521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