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35
qikan12@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文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在被遮蔽的历史地表之下——郭沫若“民间文艺”观历史演变考论 下载:75 浏览:533
摘要:
郭沫若对"民间文艺"的看法态度不仅是他的一种"文艺观",而且还折射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更为深层次的"文化观""政治观"。这些观念以郭沫若继承于传统文化并在接受西方现代文化中所强化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为底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各个重要阶段呈现出复杂而又"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特点。对郭沫若"民间文艺"观的考察研究,是我们深入了解郭沫若这个历史人物,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我们夫妇之间》批判的文史探考——纪念萧也牧诞辰一百周年 下载:79 浏览:536
摘要:
《人民文学》第1卷第3期刊载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为萧也牧赢得声誉的同时,亦带来不可避免的批判可能。萧也牧写作公开检讨书《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对其写作行为进行深刻检讨,切合了文艺界有关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内在要求。论文从共和国初期文学力量制衡背后的相关性问题入手,对此提出新的看法和学术阐释。
胡适、郭沫若、周作人的新文学史叙事策略及话语权之争 下载:79 浏览:550
摘要:
胡适1922年撰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按照进化论文学史观讨论新旧文学兴废、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的嬗替,论证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他与陈独秀的历史功绩得到凸显。1930年,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以阶级论重新审视文学革命,批评了胡适文学观及文学史观中的诸多漏洞,革命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得以高扬。1932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循环论阐释中国新文学运动,分别对胡适白话文学观和革命文学进行了批判,言志派文学得以倡导。
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陈彦兼及现实主义赓续的若干问题 下载:79 浏览:552
摘要:
以《西京故事》《大树西迁》《装台》《主角》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呈现出陈彦统合柳青以降之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中国古典传统的重要特征。既坚守现实主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在具有复杂寓意的"总体性"的宏阔视域下肯定性地回应时代的精神疑难,亦着力于塑造与"新时代"相应之"新人"形象,以充分发挥文学作为社会实践重要一维的经世功能。而其所依托之思想及审美资源,亦不局限于"五四"以降之现代传统,而有以古典思想为核心,兼容现代传统的会通古今中西的独特用心。因是之故,在古今贯通的大文学史视域中观照陈彦及其创作,且以历史化的方式重新激活现实主义文论话语的理论效力,不惟可以丰富当下文学的史性叙述,亦可为现实主义传统的赓续提供若干重要的经验。而对"新时期"以降之文学史"成规"及其知识谱系和意识形态的先验批判,是有效阐释现实主义重要一脉之当下可能的先决条件。此亦为接续"未完成"的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世纪长篇小说空间叙事的旧制与新途 下载:83 浏览:545
摘要:
空间在中西传统小说中常被当做故事背景或点缀性环境,大多数时候服膺于时间叙事和特定的主题诉求,空间很少能够获得一种主体性价值。20世纪40年代以来,空间在西方开始受到重视,并形成了西方现代小说中注重空间结构的现代叙事传统。新世纪本土长篇小说在空间叙事上,呈现出局部空间典型生动而整体空间固化和陈旧的现状。家宅迷失、河岸隔绝、人神殊界、城市折叠、科幻空间等一批颇有新意的空间设置,有效拓展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空间美学,《三体》《众生》等小说预示着长篇小说在空间叙事上的某种可能和新途。而如何化用现代作家形成的空间传统和叙事旧制,借鉴西方现代叙事,走出传统现实主义视野下"茶杯里的风暴"的狭隘空间格局,成为摆在新世纪作家面前的重要命题。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