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27

《中国文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坍塌感、幽暗之心与理想主义——论班宇小说集《冬泳》的声音技术 下载:59 浏览:319
  • 陈思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论文绕过"写什么"的常见研究角度,直面班宇小说集《冬泳》"怎么写"的内核,探讨小说家对"声音"的安置和使用。风景层面的音轨设置,给人以"坍塌感";叙述声音层面的饶舌式沉默与小于人物的叙述者,完成对人物幽暗之心和历史不可测度性的指涉;在整体衰败色调之外,呐喊、队歌和寂静三种特殊声音,增添一抹理想主义的光泽。论文最后试图撑开一定的反思空间:这样的创作实践,将会对"现实主义"注入怎样的能量?同时,这种文学形式的边界何在,即这种文学形式又是怎样与当下历史、意识形态、媒介逻辑、评奖机制、批评话语、读者期待进行互动的?
  • 从体制人到革命人:鲁迅与“弃教从文” 下载:52 浏览:393
  • 张洁宇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鲁迅1909—1927年连续在教育界任职,1926年离职教育部,1927年从中山大学辞职后再未涉足教界,"弃教从文"可谓其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本文结合鲁迅1920年代后期思想和经历,重审"弃教从文"的原因及意义,关注其与"左转"的联系,分析鲁迅对"文"的观念和对"从文"方式的新认识。应该说,正是认识到了现代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反思了知识分子与体制及权力间的依附关系,并对1927年前后政治环境做出新的观察和判断,鲁迅才做出了"弃教从文"的选择,远离学院、脱离体制,在上海的半租界与商业出版的新环境中坚持做一个独立批判的"革命人"。鲁迅的选择也指向了对于革命与体制之间张力的思考。
  • 《离婚》:“城乡交错”的空间与乡民的“个人”自觉 下载:62 浏览:391
  • 李哲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本文试图采取社会史视野及方法重新解读《离婚》。鲁迅将"离婚"从"五四"风行的文化思潮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地方社会内部各种权力博弈的"社会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城—镇—乡"彼此交织重叠的地方社会空间中展开,但其中的权力博弈却是以"城乡"二元的等级话语为基础。因此,作为士绅的七大人用"城里人"的身份维系的文化垄断权迫使庄氏宗族屈服于自身,也使得爱姑因被宗族抛弃而成为陷入绝境的"个人"。在最后,爱姑充分意识到七大人的"威严",也最终完成了对自身作为"个人"的自觉。与"五四"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潮不同,爱姑式的"个人"具有切实的社会属性,并内在于中国社会自身转型的历史脉络。
  • 《华盖集续编》校读记——兼谈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三卷的校勘问题 下载:55 浏览:341
  • 侯桂新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要扎实推进鲁迅研究,对鲁迅所有作品进行精细校勘是必备的前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曾被认为具有校勘精细的优点,但面世以来也被学界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仅以《华盖集续编》为例,通过汇校鲁迅手稿、原刊、初版本及全集本,可以发现各版差异甚多。原刊和初版本的讹误大部分在初版本和全集中得到纠正,但也存在手稿不误而原刊有误、原刊不误而初版本有误、他版无误而全集有误等复杂情形。总计初版本约有错讹40处,全集约有错讹10处,通过比对各版,可以发现全集在校勘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时至今日,对《鲁迅全集》进行彻底校勘须立即付诸行动,出版质量更为可靠的汇校本和校注版《鲁迅全集》应该提上日程。
  • 曹禺综合研究述评 下载:44 浏览:396
  • 刘川鄂 汪亚琴 《中国文学》 2020年11期
  • 摘要:
    本文的"综合研究"指曹禺及其戏剧综论、文学史中的曹禺研究、与曹禺相关的回忆录等,基本不涉及曹禺单部作品的专题研究。曹禺综合研究呈现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前褒贬兼有、毁誉不一,新中国成立后到新时期综论性文章停滞、文学史研究定型,新时期至今海内外、多视角全面推进。研究者们都充分肯定曹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对《原野》《日出》《北京人》等单个作品的评价存在较大反差。综合研究的"不综合现象"、批评思维固化等,也是需要整体反思的问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文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2
访问量 173687
下载量 58521
总被引次数 562
影响因子 1.81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