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27
qikan11@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文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鲁迅对“一·二八”事变的反应 下载:49 浏览:449
摘要:
21世纪以来,以网络文章为首,一些人恶搞鲁迅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避居内山书店,是亲日、媚日、汉奸。本文就这个话题做深入探讨,辨析了鲁迅对"一·二八"事变的反应,在重回基本史实的前提上,驳斥、澄清了栽赃鲁迅的一套说辞和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最后考察鲁迅对"一·二八"事变反应背后一些独特而人们很少论及的意味。
当“君子”遇到“战士”:朱自清的鲁迅论 下载:58 浏览:449
摘要:
朱自清面对鲁迅可谓当"君子"遇到"战士",二三十年代的朱自清肯认鲁迅的小说艺术成就,对"战士"的鲁迅则不无隔膜。抗战及四十年代,朱自清放弃个人的小圈子,走上更为宽阔的文学之路,他对鲁迅的认识渐近全面,高度肯定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杂文写作。
镜与像:《新石头记》与吴趼人的观看之道 下载:55 浏览:462
摘要:
本文对晚清最重要的科幻小说《新石头记》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通过分析作品对《红楼梦》中"镜"与"梦"等意象的戏仿,指出作者吴趼人有意识地使用了"真/幻""中/西""文明/野蛮"等镜像群,以实现双向审视:既通过西学塑造的现代理性眼光,来重新审视本土文化,试图融合"科学"与"国粹",又明确地以受压迫者的自觉意识,以本土眼光审视西方,戳穿其"文明"假面,重构"文明"话语内涵。最后,通过借鉴科幻这一新的小说类型,吴氏试图使一个东西方都尚不存在的"真文明"显形。尽管这一叙事策略制造了时空断裂,暴露了"国粹"乃是为已死之物招魂的真相,但也表达了对民族进步和世界大同的渴望,使得他对黑暗现实的谴责获得了最终意义上的完成。
郭沫若的《论“幽默”》与幽默小品文论争 下载:61 浏览:443
摘要:
根据相关材料可以知道,郭沫若在《论"幽默"——序天虚〈铁轮〉》中对当时上海流行的"幽默小品文"提出极其严厉批评是呼应鲁迅在《杂谈小品文》中的观点;呼吁国内青年向张天虚学习,"来参加这种精神的膨出运动"中的"膨出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隐晦说法。由此可知,《论"幽默"——序天虚〈铁轮〉》的意义不仅以下两点:一、该文可以视作"三十年代中期‘幽默小品文’论争的尾声",二、这场还未发生便已停止的论争可以看作"三十年代后期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先声"。
《微雨及其作者》的“李金发性” 下载:48 浏览:439
摘要:
作为新诗批评史上的名文,黄参岛的《微雨及其作者》对近百年间的李金发研究及其文学定位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然而,在被频繁征引的同时,这篇文章自身的背景与性质、裂隙与讹误,以及作者的身份问题却在长久以来遭到忽视。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辨析与厘清,并在此基础上,以比较诗学的视野剖析《微雨及其作者》中批评逻辑的实质与效力产生的根源,进而对李金发诗歌的"欧化"问题与新诗的语言革新之关系阐发新见。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