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27
qikan11@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文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川版”《原野》的文学史意义 下载:45 浏览:476
摘要:
"川版"《原野》诞生于1980年代初期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但曹禺依照的是1950年代初期的文学史评价来对"文化生活版"《原野》进行修改,体现出文学史对文学经典的反向书写,表明1950年代的文学规范仍对现代作家与现代文学经典构成持久改造。而作家主动与之对号的心态,也包含着值得反思的文学史、思想史、知识分子精神史等重要问题。
“大众化”之辨:“文协”与1940年代的文化政治之争 下载:63 浏览:471
摘要: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创会伊始将"大众化"视作其工作的重心,作为国共合作下的文化组织,"文协"对"大众化"问题的重视凸显了"大众"在国家政治当中的重要位置。而国共两党对"大众化"洽释和实践的迥异不仅牵连着国共两党对于"文协"乃至1940年代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同时也折射了两党在重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时,对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在抗战的背景下,文艺的"大众化"不仅牵涉了文学的形式问题,而且还涉及政党在进行"大众化"的文化实践时,如何在强化"文化控制"与拓展"文化参与"之间保持辩证统一关系的问题。
翻译诗歌对早期“朦胧诗”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427
摘要:
追究早期"朦胧诗"诗人怎样一步步从传统走向现代,不能不涉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来翻译资源(公开出版的译诗集、内部发行图书和《译文》等外国文学译介杂志)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和启发。本文力图在文学史梳理和诗人创作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揭示早期"朦胧诗"诗人的艺术接受和风格转变过程,确切把握早期"朦胧诗"产生、发展的脉络,呈现这一诗潮的历史演变过程。
钱玄同的思想革命论对章太炎“黜经为史”观的发展 下载:55 浏览:503
摘要:
钱玄同承接清末章太炎"黜经为史"的思路,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认识孔子、孔学,批判了康有为等发起的孔教运动。同时他将章氏的"黜经为史"转化为"黜经为史料"。从"史"降为"史料","六经"的纲领地位不复存在。这些成为"史料"的"六经"被钱玄同按不同性质,归属于文史哲等学科,终使经学"土崩瓦解"。钱玄同对"六经"的定义,从内部瓦解孔学,让旧道德、旧伦理丧失立足之基,促进了五四思想革命的生长,可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还值得商榷。
闻一多“戏剧性独白”体诗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下载:64 浏览:426
摘要:
"戏剧性独白"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艺术贡献。本文集中论述闻一多"戏剧性独白"体诗创作,及其对1930年代卞之琳的直接影响和对1940年代袁可嘉等年轻诗人的间接影响,揭示闻一多"戏剧性独白"体诗创作的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