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音乐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音乐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80-146X

《当代音乐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琵琶曲《虚籁》的意境及演奏技巧 下载:85 浏览:477
  • 史楠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此曲创作于1929年2月,是刘天华三首琵琶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虚是空虚、虚无。籁,原为古代的一种箫,声音从孔穴发出,后人泛指声音。虚籁,字面理解为无声或空虚的声音。在创作此曲时,刘天华正受聘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授琵琶。他曾经建议,合并位于北平的各高校当中的音乐系,并根据当时需要,组建体系更加完善的北平音乐学院,但是这个建议一经提出,便受到各方势力的强烈阻挠,最终未能得到执行与实现;由于这一畅想未能达成,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他感触颇多,思绪繁杂,心情激动而又惆怅,久久未能平复。乐曲三个部分的速度和旋律的变化描绘出此曲的意境。曲中运用大量的打音、带音、绰注等演奏技巧,同时融入传统说唱、古琴艺术的元素,使之飘逸,挥洒自如。
  • 论琵琶曲《春雨》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下载:78 浏览:416
  • 赵雅琪1 汪岷1,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琵琶曲《春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碰撞之下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琵琶独奏曲。这首琵琶曲中最值得探究的是其以苏州评弹风格作为主题素材,以西方古典吉他中的指法为原型,与琵琶本有的指法相结合,使得乐曲将各种雨势描写得惟妙惟肖,将灵气十足的水乡雨景在人们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旨在从创作风格和演奏特点两部分向大家细致地描述并解析这首琵琶独奏曲。
  • 《行云》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排演的启示 下载:96 浏览:320
  • 王煜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民族器乐合奏作品《行云》由17个声部,293个小节组成,错综复杂的和声配置、交织的节奏变化、强弱的连绵起伏,呈现给听众美妙的音响效果及一幅充满想象的音乐画卷。但这也给实际的演奏与排练带来了多方面的难点——各声部音准的高标准训练;拍号在频繁变化时各声部间如何配合演奏;等等。在美妙旋律背后的诸多问题需要指挥和乐手去解决。笔者通过对该作品亲身的演奏、排练、比赛、演出实践,对五所高校民族乐团的观摩,对当代杰出音乐家的采访,以及自身对该作品的二度创作分析,得出经验与总结,以解决对该作品在排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圆号在交响乐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64 浏览:313
  • 崇翀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圆号最早起源于欧洲,是西方古老管乐器之一。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圆号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圆号所具备的独特音色,使得其在西方乐队乃至中国乐队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乐队在演奏时,通过运用多种音色,不仅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而且还能赋予整个交响乐以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因此,在交响乐作曲时,应有效利用圆号这一乐器,确保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音乐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8
访问量 156238
下载量 49832
总被引次数 473
影响因子 0.8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