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高血糖危急值88例临床分析 下载:72 浏览:490
  • 汤珂珂 余筱燕 吕迪 毛玉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高血糖危急值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收集危急值报告系统登记的88例高血糖危急值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1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根据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32例(≥60岁)和非老年组48例(<60岁)。分析比较两组间内分泌病区收住率、高血糖诱发因素等的差异性。结果内分泌科为高血糖危急值的最高发科室,其次是重症监护病房。90. 91%高血糖危急值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初发糖尿病比例达18. 75%。两组间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钠、血肌酐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非老年组患者中内分泌病区收住率为75. 00%,老年组患者中内分泌病区收住率为53.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老年组患者因肿瘤诱发高血糖危机值的几率远高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老年组因饮用含糖饮料出现高血糖危急值的概率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因感染诱发高血糖危急值的几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急性心脑血管意外诱发高血糖危急值均占一定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糖危急值的应用对临床工作,尤其是非内分泌科病区具有较好的警示意义;感染因素是高血糖危急值患者(无论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重要的高血糖诱因,在临床工作中应得到重视。
  • 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93
  • 夏云兵1 黄卫斌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无症状性脑栓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42名,随机分为即刻电复律组(A组)和延迟电复律组(B组),观察两组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20例患者术后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共有3例(15. 00%)发现7个新发梗死灶,B组1例在术后第9天转为窦性心律,21例患者电复律24小时头磁共振检查1例(4. 54%)发现2个新发梗死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4周后电复律显著减少了术后无症状脑栓塞的发生。
  • 经鼻导管加温湿化高流量吸氧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81 浏览:501
  • 韦柳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与无创辅助通气在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HHHFNC) 30例和无创压力支持通气组(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PSV) 18例。观察治疗后24小时患者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通气舒适度,耐受性;需有创辅助通气情况。结果治疗后24小时两组间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V组治疗后呼吸频率控制稍好于HHHF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治疗舒适度、耐受性均明显好于NI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吸氧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分压,并有良好的舒适度、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下载:80 浏览:501
  • 叶晓云1 何显森1 方仙1 胡武明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1例非瓣膜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8例)和非血栓组(n=93例)。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LR与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左心房血栓的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非阵发性AF比例、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积(H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均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NLR第一四分位分组到NLR第四四分位分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1)。Spearmen相关性显示,NLR与CHA2DS2-VASc评分、LAD、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LR第四四分位分组水平(>2.31)是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95%CI:1.39~5.11,P=0.01)。NLR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78.91%,特异度85.00%,最佳诊断截点为2.20。结论高水平NLR显著增加了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是其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79 浏览:506
  • 陈雪林 刘祥璐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3例)和未感染组(65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水平,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对患者颅内感染预测价值进行评价,并评价PCT、CRP及WB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术后,感染组患者的PCT、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表明,PCT、CRP、WBC联合检测预测效能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PCT、CRP及WBC联合检测预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Robo4敲除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 下载:78 浏览:501
  • 周蓉芳1 毛建华2 寿晓玲1 王雁1 王伯忠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Robo4敲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Robo4敲除大鼠假手术组(Robo4 sham)、SD大鼠假手术组(SD sham)、Robo4敲除大鼠心肌梗死组(Robo4 MI)和SD大鼠心肌梗死组(SD MI)。14天后提取大鼠MI边缘区心肌组织,VWF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血管生成密度(MVD)。结果两假手术组间MI边缘区MVD无明显变化[(2.27±0.53)个比(1.89±0.34)个,P>0.05]。与SD sham组相比,SD MI组MI边缘区MVD显著增加[(16.63±3.13)个比(1.89±0.34)个,P<0.01]。与SD MI组相比,Robo4 MI组MI边缘区MVD显著增加[(22.49±3.05)个比(16.63±3.13)个,P<0.05]。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14天后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增加,且Robo4敲除可以促进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
  • 载脂蛋白E、热休克蛋白27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76 浏览:500
  • 孟晓京1 项宁2 刘亚军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心脏事件组和无心脏事件组,探讨ApoE、Hsp27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无心脏事件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例、ApoE、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Hsp27、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脏事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显著高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R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Nt-proBNP、Hsp27、心功能Ⅲ级、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为CHF心脏事件预后的影响因素(OR=1.78~1.95,P<0.05)。高危组2年生存率为79.10%,低危组为9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E和Hsp27升高与CHF心脏事件具有相关性,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王江泾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药物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3 浏览:524
  • 胡进1 黄菊明1 许俊杰1 陈哲萌1 李燕2 马冬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目的了解嘉兴市王江泾镇脑梗死患者的高血压药物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脑梗死患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调查693例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规律服药的患者418例(60.32%)。使用多因素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显示,有医保报销、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2000元、瘫痪在床等是规律服药的保护因素(OR=1.34~3.54,P<0.05);饮酒是规律服药的危险因素(OR=0.29,P<0.05)。结论王江泾镇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医保报销、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2000元、瘫痪在床是规律服药的保护因素;饮酒是规律服药的不利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下载:82 浏览:512
  • 闫永红 张超 徐俊蛟 陶新 徐国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关系。方法就诊我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均给予动态血压检查,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按照动态PP水平分为三组:将24h平均PP<40mmHg的患者作为PP1组(n=60)、将24h平均PP在40~60mmHg之间的患者作为PP2组(n=60)、将24h平均PP<60mmHg的患者作为PP3组(n=60)。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计算所有研究对象DC值和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ms百分比(pNN50),比较各组患者DC和HRV时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C值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数值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且随着PP增高而出现降低趋势(P<0.05); 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5~0.48,P<0.05);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均呈负相关(r=-0.15~-0.6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DC和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动态PP正相关。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1
  • 徐波 吴明瑞 汪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采用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监测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溶栓后4h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选取3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2h、4h后血栓弹力图指标的R值、K值较溶栓前均显著提高(P<0.05),Angle角、MA值在静脉溶栓2h、4h后较溶栓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R值、Angle角在静脉溶栓前、溶栓2h、溶栓4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值、MA值在静脉溶栓前、溶栓2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2h、4h后的PT、APTT较溶栓前均显著提高(P<0.05),FIB、D-D在静脉溶栓2h、4h后较溶栓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T、APTT在静脉溶栓前、溶栓4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值、D-D值在静脉溶栓前、溶栓2h后、溶栓4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8天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
  • 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观察 下载:89 浏览:448
  • 吴寿福 胡济淼 邱伟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在我科行动脉硬化检测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采集数据,测得心率为静息心率,以75次/分为基准分为两组,将HR<75次/分患者68例作为静息心率低组,HR≥75次/分患者62例作为静息心率高组。两组基线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测得左右两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其两侧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比较两组baPWV的关系。结果静息心率高组患者的baPWV(16.78±3.58) m/s,明显高于静息心率低组的(15.61±3.63) 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有一定关系。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下载:88 浏览:507
  • 甘灵玲1 陈力锋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桂东人民医院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456例,依据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05例,非感染组35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结果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等指标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在脑血管意外、大小便自理、气管切开手术、意识不清等指标上与非感染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10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56例(53.33%),泌尿系统感染发生34例(32.38%),胃肠道感染发生9例(8.57%),其他类型感染发生6例(5.71%);感染组105例患者标本中培养得到病因菌株1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60.5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6株(30.27%),肺炎克雷伯菌24株(15.79%),铜绿假单胞菌22株(14.47%);革兰阳性菌38株(25.00%)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2株(14.47%);将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作为因变量,把大小便自理情况、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以及意识情况作为自变量,大小便自理情况、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以及意识情况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大小便自理情况、气管切开手术、意识不清等因素是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可以采取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医院病房的空气流通、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卧床患者的护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等防治措施。
  • 危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休克指数对预后的评估 下载:87 浏览:520
  • 鲁叶弘1 雅心2 付强1 王占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的预后及休克指数(SI)和修正休克指数(MS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ANSTEMI患者,并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07例和死亡组4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比较心率、收缩压、SI、MSI等相关评估指标,以评估SI、MSI对危重AN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SI、MSI均较死亡组低(P<0.05);当MSI大于1.2时,其死亡风险比显著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SI和MSI对危重AN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MSI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 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瓣开颅术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209
  • 魏金姜 晓东 迟大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术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术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清除率、血肿周围水肿量及治疗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高于对照组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肿周围水肿量及血清MBP、SF水平均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内镜下小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BP、SF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且血肿清除率高、血肿周围水肿量少。
  • 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5
  • 杨汉兵1 酉建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B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甘露醇配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简易精神状态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判断患者认知功能,检测血清S100B、IGF-1、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9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BI、MMSE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IGF-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配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保护神经元,提高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 白藜芦醇联合瑞替普酶在基层医院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下载:65 浏览:393
  • 许恒军 刘玉珊 蔡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观察白藜芦醇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0例STEM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白藜芦醇20mg每日3次,连用4周,观察两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23.16%,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为5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白藜芦醇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EMI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 心血管健康因素及行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下载:66 浏览:430
  • 王晓玲 张立杰 宋巧凤 王希柱 周文华 李志坤 刘小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研究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患者心血管健康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7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分别进行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的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及自我实现等,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维护健康动机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健康因素中的健康信念总分与其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关系,健康因素中的知觉到益处与健康行为总分、营养、压力应对及自我实现呈正相关关系,知觉到严重度与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呈负相关关系,维护健康动机与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各个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念等因素会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如果具有正确的健康信念,就能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健康行为,从而对减轻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 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建设 下载:61 浏览:401
  • 鲍克娜 黄蔚萍 任冬梅 彭利芳 朱芳 樊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通过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建设,推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规范化诊治,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胸痛中心成立后标准化流程建设初期(试运行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n=70),标准化流程建设后期(流程完善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绕行急诊科和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例数、导管室启动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和患者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进门至导管室时间、球囊扩张(D2B)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2B<90min的达标率分别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建设及完善,能促进本区域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STEMI患者呼叫120院前急救系统就诊的意识,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比例,缩短D2B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