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443
  • 邵俊丽1 惠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70次(RHR1组),RHR≥70~<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 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的脑钠肽前体水平及与LVMI和激活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下载:85 浏览:446
  • 刘宁1 刘燕军2 赵有芳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_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和激活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观察组,52例原发性高血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NTproBNP、LVMI水平及其与激活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og NTproBNP水平(1.95±0.37)g/m2高于对照组(1.71±0.38)g/m2(P<0.05),LVMI水平(117.95±17.36)g/m2亦高于对照组(105.96±15.97)g/m2(P<0.05),且其左心室肥厚比例(67.39%)亦高于对照组(51.92%)(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与LVMI和激活醛固酮水平密切相关,而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与患者收缩压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容易引起高血压老年患者NTproBNP水平上升,且NTproBNP水平与LVMI和激活醛固酮水平密切相关。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46
  • 朱雪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低剂量组给予10mg/kg曲美他嗪灌胃,高剂量组给予20mg/kg曲美他嗪灌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未见明显改变,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严重水肿,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肿胀减轻;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K、LDH和凋亡指数(AI)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高剂量组CK、LDH和AI值分别为(720.02±80.21)U/L、(1642.04±137.72)U/L和(7.89±1.04),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aspase2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高剂量组Caspase2蛋白表达灰度值为(120.03±24.15),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模型组(P<0.05),而Bcl2蛋白表达灰度值为(155.16±10.10),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模型组。结论高剂量曲美他嗪能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其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2蛋白表达有关。
  • 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53
  • 钱志贤1 宋佳2 周娟娣2 龚仕金2 明自强3 刘丹平1 叶斌1 宋飞珍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diac output,Pi 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住本院重症医学科的60例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 CCO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Pi CCO组以Pi CCO监测的参数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按照2012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SSC 2012)中推荐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goaldirected therapy,EDGT)集束化治疗方案指导复苏。记录患者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及复苏后第6h、24h、48h、72h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等参数;记录患者第3d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 (1)Pi CCO组在复苏后第24h、48h、72h的血清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Pi CCO组在复苏第24h、48h及72h的复苏液体量和液体正平衡量均少于对照组。(3)Pi CCO组第3d SOFA评分[(5.6±2.2)分比(7.7±2.6)分,t=-3.32,P<0.01]、机械通气时间[(8.5±9.2)天比(13.4±13.1)天,t=-2.58,P<0.01]、住ICU时间[(10.2±9.2)天比(15.1±13.0)天,t=-3.2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EGDT方案比较,Pi CCO指导下的血流动力学管理能优化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液体过负荷的风险,并减轻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 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下载:85 浏览:455
  • 许伟源1 余艳1 彭放1 袁敏1 孙勇1 徐峰1 鲁勇1 黄文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了解绍兴市越城区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本地区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题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差异。结果共调查230名高血压患者,男143例(62.17%),52.17%的患者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48.70%的患者患病年限达到5年以上。约一半的患者知道过量盐摄入、体重超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只有21.30%的患者能经常调整盐的摄入,64.78%的患者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同性别和学历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和态度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地区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不容乐观,适当的早期教育干预、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行为纠正有助于血压控制。
  •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438
  • 刘新文 朱利月 王伯忠 杨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探讨运动训练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44例77~9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6分钟行走测试(6MWT)、心肺功能测试(CPET)和踝臂指数(ABI)测定,训练组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持续3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3个月后两组再次进行6MWT、CPET和ABI测定。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行走距离增加了78.27米,跛行距离增加72.50米。峰值耗氧量(VO2peak)增加159ml/min,无氧阈(AT)增加2.17ml/(kg.min),代谢当量(MET)增加0.55METs。此外,训练组的ABI升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57
  • 熊晡 武凌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瑞舒伐他汀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患者在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周,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前、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术后24h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 APE与NSTEMI应用心电图鉴别的价值分析 下载:79 浏览:475
  • 吴红 陈英花 马海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探讨心电图在鉴别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首发AP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首发急性N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1V3导联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的发生率显著较高,而V4V6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的发生率则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V1V3导联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可有效预测急性APE的发生,而V4V6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可有效预测急性NSTEMI的发生(OR=1.28,3.47,1.09,P<0.05),且APE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中仅SIQIIITIII症对高、中、低风险预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提高早期对APE和NSTEMI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 龙游县201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分析 下载:79 浏览:449
  • 徐艳平 刘文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了解龙游县2010至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龙游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和人口资料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和标化减寿率(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结果 2010至2015年龙游县脑血管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61.45%,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73.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23/10万,男性总体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从长期趋势上看,男性与女性以及合计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年龄性别死亡率均随年龄逐段上升,从55~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病减寿率为6.71‰,男性(8.61‰)高于女性(4.75‰);标化减寿率为5.95‰,男性(7.42‰)高于女性(4.32‰)。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龙游县处于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重点关注男性、中老年人群的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关键。
  • 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的作用 下载:82 浏览:449
  • 邓学军1 谭震1 余冬梅1 覃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观察冠状动脉闭塞段近端注射地尔硫卓及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82例诊断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肾上腺素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术中行血栓抽吸,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分别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及心肌灌注(TMPG)情况。结果支架植入前造影(初次)与手术结束前(末次)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组达到TIMI 3级血流显著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其TMPG 3级比例也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发生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事件少于地尔硫卓组。结论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方面较单纯使用地尔硫卓更有效,其具有减少急诊PCI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趋势。
  • 高血压患者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478
  • 刘金苹1 姜一农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研究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位高血压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n=77),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组,n=60)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n=73),比较各组间PWV、hsCRP的相关性。结果 EH+T2DM组的PWV较EH及EH+IGT组增高;EH+T2DM组的hsCRP较EH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H+IG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简单线性分析得出,PWV与年龄、hsCRP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sCRP与PWV呈独立相关。结论 hsCRP是高血压患者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75
  • 刘玲 陶瑞明 杨亚东 张志新 张良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双抗治疗组、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3个月内的病情转归、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双抗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分别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再次梗死率、脑出血率、其他部分出血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率及死亡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4d后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NHISS评分降低,三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14d后比较NHISS评分均降低,双抗治疗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替罗非班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替罗非班组、双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间比较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晨起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481
  • 田静1 刘静芹1 赵强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评价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晨起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以计算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收缩压日/夜(systolic nightday,SND)比值,同时测量两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尿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评估MBPS、SND比值与PWV、ACR的相关性。结果共有94对受试者完成研究,观察组24h动态收缩压和心率、日间心率、夜间收缩压和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PS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ND比值、非杓型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受试者、观察组、对照组MBPS第一个高峰(MS1)和第二个高峰(MS2)与PWV、ACR均无明显相关(P>0.05);血压正常人群SND比值与PWV呈正相关(P<0.05),总体受试者、对照组、高血压组SND比值与PWV无明显相关(P>0.05),各组SND比值与ACR均无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PS、SND比值与靶器官损害标记物无明显相关。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及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85 浏览:491
  • 吕玲春1 徐剑1 吴小燕1 李珊1 李开军1 曾春来1 沈珈谊1 韦铁民1 毛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在对比剂肾病中的早期价值和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基础肾功能正常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同时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h内,造影后12h、24h和48h抽血检测NTproBNP、B型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MDRD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h内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96例。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评价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NTproBNP截断值为863ng/ml,+LR:3.94,-LR:0.07,仅NTproBNP为预测因子。截断值取1200ng/ml时多变量回归方程中高脂血症(OR=0.032)、LDL(OR=14.665)、年龄(OR=205.741)、NTproBNP(OR=3.716)均为预测因子。术后12h内S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5即P>0.05,而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1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NTproBNP对CIN具有预测价值,年龄和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术后12h内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
  • 不同血压控制目标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结果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51
  • 柏露 王希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评估65岁以上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3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A组(目标SBP<130mm Hg,n=1317)和B组(目标SBP<140mm Hg,n=1319)。比较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结果 2636例患者,有效数据2510例(95.22%)。A组降压共发生了102例终点事件,而B组则为148例(HR 0.66,95%CI 0.51~0.85,P<0.05)。此外,A组死亡率更低(73:107,HR 0.67,95%CI 0.49~0.91,P<0.05)。两组严重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8.37%:48.29%,HR 0.99,95%CI 0.89~1.11,P>0.05),及直立性低血压人数(9.64%: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绝对率(2.43%:1.44%,HR 1.71,95%CI 0.97~3.09,P<0.05)。晕厥发生率,A组2.96%,B组2.43%(HR 1.23,95%CI 0.76~2.00,P>0.05);电解质异常,A组4.02%,B组2.73%(HR 1.51,95%CI 0.99~2.33,P<0.05);急性肾损伤,A组5.46%,B组4.02%(HR 1.41,95%CI 0.98~2.04,P<0.05);跌倒损伤,强化降压组4.86%,标准降压组5.46%(HR 0.91,95%CI 0.65~1.29,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与收缩压控制目标定为140mm Hg以下相比,将其血压降低至130mm Hg以下可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 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载:87 浏览:487
  • 陈慧1 徐小辉1 周婷1 邱玲玲1 陈苏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探讨分析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均经CT及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术后,比较分析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较单用常规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更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结论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疗效显著,因此值得推广。
  • 炎症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63 浏览:483
  • 罗建平1 沈益金2 《心脑血管病研究》 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n=41)、中型组(n=39)及重型组(n=40),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8、CRP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预测效能。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清TNF-α、IL-8、IL-1β及CRP与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 68~0. 79,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患者NIHSS评分、TNF-α、IL-8、IL-1β及CRP水平均高于病情未恶化患者(均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呈明显升高,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联合检测在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