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关于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 下载:75 浏览:1114
  • 李艳双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来对比和探究新型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实验和研究的方式非常简单,选取我院收治过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并对其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到最终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能力。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精力、情感状况、生理机能和体能等各方面数据发现,实验组即采取了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的小组各项数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P<0.05,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疗法是由积极影响的,并且最终成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在提高他们生活能力的同时,还很好的改善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 循证情志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128 浏览:1481
  • 杜国云 陈乐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情志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开展对比实验,选入该期间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样本共计145例,依据单双数分组原理,将双数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2),单数者作为观察组(循证-情志护理模式n=73),对过程中各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记录,以统计学工具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应用价值。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皆显低,依从性数据呈现出较高数值,组间对比P﹤0.05,显现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行循证情志护理模式能够促进其心理状态平稳,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有利于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整理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借鉴。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下载:76 浏览:543
  • 陈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96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与对照组(左西孟旦)各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DD、LVEF、CI及SV指标高;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
  •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钠肽、尿酸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870
  • 陈肖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左西孟旦与米力农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患者接受米力农治疗,分析组患者则接受左西孟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尿酸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好于参照组,且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双方对象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应用左西孟旦的效果要更好,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93 浏览:1133
  • 王鑫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对于冠心病患者,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022.9-2023.9收治入院)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常规护理措施)和实验组(n=20,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对护理人员总满意率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其均有提升,但实验组升幅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示,实验组总体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加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率。
  •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应用疗效分析 下载:51 浏览:668
  • 吴亚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者开展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2017年5月~2019年4月76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并根据就诊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果:入组前观察组HAMD、ADL、NAF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的比较中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ADL、NAF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开展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 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71 浏览:998
  • 吴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内,选择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取各51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使用阿司匹林+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心功能比参照组提高(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03 浏览:1244
  • 周霞 王怡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间接收的6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模式。每组各有34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 心理护理在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下载:98 浏览:780
  • 张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评析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的脑梗病例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有7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依据的是摸球法,每组有病人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需要展开比较的是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2组经过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要显著低于干预前,而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上,研究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脑梗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病情康复作用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大力普及。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2133
  • 文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n=5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869
  • 周佳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92例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临床价值。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机体表现有所改善,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其中运用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冠心病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下载:114 浏览:1118
  • 李亚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象,患者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等也得到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因此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保障患者预后。
  • 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1139
  • 和鑫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给予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及肢体运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及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可改善脑血栓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分析 下载:95 浏览:896
  • 姜俊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护理前低,并且组间行比较上,试验组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掌握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障临床疗效。
  •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676
  • 祁雪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分组,一般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来说,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加栓塞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5.0%,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0%(P<0.0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心理护理和栓塞治疗相结合方式的应用,其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下载:89 浏览:977
  • 滕景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根据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的96例急性前壁心梗后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48例患者。为两组患者提供抗缺血和利尿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多巴酚丁胺治疗, 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NP、LVEF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72小时,两组的BNP显著下降,LVEF显著上升,实验组BNP比对照组低,LVEF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Ⅲ级;治疗后,实验组有62.5%的患者是I级,对照组有41.67%,实验组III级患者有10.42%,对照组有27.08%,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30天后的死亡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优于多巴酚丁胺,两者的预后效果不存在差异性,可以推广使用。
  •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123 浏览:1544
  • 陈芬安 张青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用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抽取79例作为护理组,剩下的则分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八周后,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生理健康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理健康各方面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护理组的护理效果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27
  • 辛宇波 石丽 赵雪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200例入组,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观察组以分层次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探究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可使各指标水平恢复正常,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效果观察 下载:66 浏览:903
  • 左一宏 李士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2019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r生活质量评分为(60.45±2.78)分,对比组为(49.78±3.24)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t=29.887,P=0.000)。观察组心理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并发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家属心里压力的质性研究 下载:117 浏览:1650
  • 张玉梅 胡建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 摘要:
    目的:通过以人为研究工具的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方法:选择我院180例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的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家属来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归纳患者家属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记录所有来源并分析。结果:患者家属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点:其中担心患者会由于后遗症救助不成功导致病情无法挽回的人有79人,占了43.9%,由于跟医护人员的病情交流很不顺畅而担心的人有18人,占了10.0%,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有心理压力的人有83人,占了46.1%。结论:医护人员首先要重视对产生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后护理,尽量减少患者患上后遗症之后的各种危险因素;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关注家属的心理状况,多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家属疏导心理压力;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需要逐步完善当前的医疗福利制度,对家庭困难的人群开展社会爱心救助等活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