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报
生物学报
《生物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遗传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生物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38

《生物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4
  • ​王颖 许艺 陈秉初 陈文荣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 摘要:
    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探究光照、温度、CO2浓度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气孔和光合作用及两者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比较了4种植物的气孔结构和数量,筛选出最佳材料并对其进行不同环境因子处理。结果表明:鸢尾的气孔结构清晰,数量适宜,且不同处理下气孔开放率差异显著,是进行气孔开放率统计的最优材料。
  • 探究南美蟛蜞菊不同器官浸提液对小球藻的化感作用 下载:81 浏览:487
  • ​郑耀贤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 摘要:
    通过对小球藻进行细胞密度的测定,分析不同浓度南美蟛蜞菊根、茎和叶浸提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茎的浸提液对小球藻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根浸提液的抑制效果好于茎浸提液,1g/L的根浸提液对小球藻的抑制率就可高达80%。叶浸提液在受试范围内对小球藻的种群密度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低浓度的叶浸提液对小球藻种群密度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利用银边天竺葵贯穿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 下载:84 浏览:477
  • ​孙娟 于长红 《生物学报》 2019年2期
  • 摘要:
    通过实验证实,银边天竺葵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集中在叶片绿色部位。绿色部位叶绿体含量丰富且含有相对较多的4种光合色素,黄色部位叶绿体含量极少且几乎只含有少量胡萝卜素。本实验将初、高中光合作用知识有机地相结合,学生在探索光合产物分布不均的本质原因过程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 动物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设计与应用 下载:87 浏览:496
  • ​陈帮强1 梁碧波1 左清秋2 《生物学报》 2019年1期
  • 摘要:
    以高中生物学"种群和群落"中介绍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探究种群密度为知识背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为目标,以模拟实验要求为设计思路,用塑料瓶模拟动物生活区域,塑料球模拟该区域动物,带孔塑料瓶盖模拟捕获动物的器具,保鲜袋模拟捕获动物暂时的活动区。通过对该模型方案的模拟应用,效果显著。该模型有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安全、结果可靠等优点。该模型无需教师协助,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独立完成实验,该模型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方案。
  • 饮水机饮水安全调查 下载:86 浏览:478
  • ​黄章科1 李丽卡2 《生物学报》 2019年1期
  • 摘要:
    通过调查某学校正在使用的20台饮水机的水质情况,利用平板计数法统计饮水机在不同摆放位置、不同水位和饮水机内胆等3种情况下菌落总数,结果显示:冷水中细菌数超标,热水(94℃)中细菌因不耐热全部死亡,饮水安全;饮水机在光亮的地方饮水中细菌不易滋生,而在阴暗角落则易滋生细菌;随饮水天数的增加,水位越低总菌数也越多;随饮水机存放天数的增加,总菌数也逐渐增加;水样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饮水机内胆。对饮水机的饮用安全提出相应策略。
  • 利用PCR技术鉴定河豚鱼的探索 下载:94 浏览:487
  • ​江瑞宁 万苾馨 苏新华 窦向梅 《生物学报》 2019年1期
  • 摘要: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建立鱼类制品中河豚鱼成分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弥补河豚鱼形态学鉴定的缺陷。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确定河豚鱼鉴定的靶基因并筛选特异性引物,提取河豚鱼DNA,优化PCR反应条件,扩增河豚鱼特异性DNA片段,并通过DNA电泳显示特异性扩增的DNA条带。结果:选择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作为河豚鱼成分鉴定的靶基因,PCR最佳反应条件是退火温度68℃,镁离子浓度2.0 mmol/L,DNA模板加入量0.07~0.1μg。河豚鱼特异性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市场上常见的鲤鱼、草鱼等水产品无交叉反应。结论:所建立的PCR方法可以有效鉴定鱼类制品中河豚鱼成分。
  • 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9
  • ​石进德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观察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0.1 mL/10 g四氧嘧啶溶液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按相同体质量、雌雄各半原则选择一组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4组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花生根茎水煮液高、中、低剂量组(30 g/kg、20 g/kg、10 g/kg)。每天分别用生理盐水、花生根茎水煮液按每只0.2 m L灌胃,连续14 d。测定空腹血糖、2h糖耐量(2 h OGTT)。结果:花生根茎水煮液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性(P>0.05),花生根茎水煮液中、高剂量组测得的空腹血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剂量增加差异性显著性也逐步提高。结论: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可能对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有一定影响,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 纤维素酶提取楮实子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483
  • ​任欢欢1,2 马花1 石鹏霞1 武泽1 王江丽1 陈泽林1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以楮实子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研究楮实子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实验(纤维素酶含量、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 H)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H等4因素,以楮实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楮实子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时间150 min、液料比35∶1 mL/g、浸提温度70℃、pH6.10,楮实子多酚提取率达到39.67 mg/g。并通过2种体外抗氧化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证明楮实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辣椒籽中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下载:76 浏览:473
  • ​张朝阳1,2 丁保平1 王铖博1,2 王珊珊1 姚健1,2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分析和测定辣椒籽中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的含量。用石油醚作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辣椒籽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并通过数据库处理,求出脂肪酸成分的百分含量。经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辣椒籽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辣椒籽中脂肪酸中主要成分为12-甲基-十三烷酸(0.93%)、棕榈酸(13.01%)、亚麻酸(10.42%)、亚油酸(43.80%)和油酸(18.66%),占检出总量的89.52%;对辣椒皮和辣椒籽中Zn、Cu、Ca、Fe、Mn 5种元素进行检测,得出5种微量元素在辣椒籽中的含量均高于辣椒皮中的含量,辣椒籽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此,辣椒籽是一种值得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资源。
  • 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477
  • ​王月琦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 摘要: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然而H5N1毒株难以培养收集、疫苗不适用于老人与儿童,且接种繁复,因此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制备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角度概述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疫苗类型特征、临床试验数据及审批应用情况,为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 “探究吸烟危害性”活动设计方案 下载:73 浏览:477
  • ​张渊1 罗尧2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阐述了开展"探究吸烟危害性"活动的背景及活动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而远离香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探究活动从教室扩展到校园,再送入社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小肠的天然性免疫系统 下载:76 浏览:471
  • ​席兴字 孙寅玮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又是共生菌、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宿主场所。小肠的黏膜层构成小肠的天然性防御屏障,它通过分泌、产生各种天然性免疫分子限制共生菌、清除致病菌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因此小肠又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介绍小肠中的一些天然性免疫分子,以及天然性免疫分子在控制肠道微生物中的作用。
  • 中、德、英3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1) 下载:75 浏览:477
  • ​杨铭 赵萍萍 刘恩山 《生物学报》 2018年11期
  • 摘要:
    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教材难度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团队开发出的分析工具,以中国、德国和英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广度、深度及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修订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生物学教材难度、广度及深度均居中;德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高、深度最深;英国教材难度及广度最低、深度最浅。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实验及生物技术""进化""遗传学""人体与动物生物学"模块可考虑加强相关概念的内容,适当增加生态学主题的内容深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生物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60587
总被引次数 504
影响因子 1.10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