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规模持续增加,护理费用也不断上涨。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开始思考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Q市走在了革新的前列。Q市政府通过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政策,将民营资本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吸引诸多民营机构加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
本文运用访谈法,对Q市J老年公寓内的护理人员、医生、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访谈,从而对该机构的参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目前该公寓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探索民营机构在养老事业中的发展方向。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脾胃病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病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与应用。
摘要: 目的:中药鉴定法对提高医院中药膏方质量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01-2021.12,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按照传统制备方法制作中药膏方)和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鉴定法对中药膏方进行质量鉴定)。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药效评价评分、安全性评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抗炎症抑制率、细胞存活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中药鉴定法在提高医院中药膏方质量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通过对中药膏方样本的鉴定和质量评估,可以更好地控制中药膏方的成分和质量,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辨识在医院体检中心亚健康人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体检中心接诊亚健康体检者(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采取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筛查的健康指导,后者行常规指导。对比两组亚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不同身体指标护理前后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指标、心血管指标、精神指标以及免疫力指标对比于护理前全部发生明显改善,研究组护理干预后四项身体指标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健康体检者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筛查的健康指导,亚健康状态改善更加明显。
摘要: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中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中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6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31%>65.38%,χ2=5.650)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次[(1.06±0.51)次/月<(2.43±0.54)次/月,t=9.405]、症状持续时间[(4.38±1.17)h<(9.06±1.49)h,t=12.596]、伴随症状[(1.15±0.26)项<(1.98±0.41)项,t=8.717]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疼痛症状缓解程度,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1.73±0.34)分<(2.65±0.58)分,t=6.97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0.77%,χ2=4.457)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头部胀痛积分[(1.67±0.57)分<(2.36±0.53)分,t=6.289]、头晕目眩积分[(1.45±0.64)分<(2.29±0.58)分,t=4.95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穴位刺激联合主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74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A、B组,入院后均鼓励其展开主动康复训练,B组联合针灸穴位刺激,8周后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功能、血脂水平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较A组步行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更高,血脂TG、TC、LDL水平均更高,HDL水平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展开中医针灸穴位刺激联合主动康复训练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亦可以促使其提升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被临床进一步运用及推广。
摘要: 目的 对中医胃病辩证与幽门螺杆菌、胃粘膜以及舌苔脉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方法 从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胃病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90例患者进行中医胃病辩证,对其进行脉诊、舌诊,了解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质舌苔情况。随后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及取其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与检测幽门螺杆菌。根据各项辩证以及检查的结果来观察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及舌苔脉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证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虚症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除了胃络瘀阻型患者外,其它类型患者胃粘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与水肿,以及脾胃湿热证型以及肝脾不和型患者胃粘膜容易出现糜烂、出血;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常见红舌,而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常见淡红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常见薄黄苔,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常见薄白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经常可以见到弦脉、滑脉以及数脉,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常见细脉、沉脉、缓脉。结论 中医胃病当中的不同证型与幽门螺杆菌、胃粘膜以及舌苔脉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依据产科的中医护理理念,分析“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重点探究其对减轻产妇心理压力、提高产妇和产妇家庭的护理满意度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在此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选择了本院2022年一年内收治的产妇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了2组,普通组和实验组。其中,护理人员对普通组的50名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实验组的50名产妇则实施中医护理理念中的“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结束后,护理人员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和产妇家庭的护理满意度,以此判断产科的中医护理理念中“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实验组的50名产妇的分娩压力明显降低,且产妇和产妇家庭的护理满意度都较高,P<0.05。结论:产科的中医护理理念中“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分娩恐惧,并提高产妇和产妇家庭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45(90.00)、3(6.00)、2(4.00)、48(96.00)和33(66.00)、5(10.00)、12(24.00)、38(76.00),P=0.001、0.046、0.001、0.001,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为治疗前、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一个月数据为22.21±3.57、20.32±1.20、18.81±2.29和22.64±3.46、15.55±1.71、11.55±1.61,t=0.854、5.457、8.841,P=0.483、0.024、0.003,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治疗后一个月疼痛评分数据为7.45±2.54、4.45±1.68、2.32±1.35和7.61±2.31、5.71±1.57、4.12±1.68,P=0.685、0.042、0.016,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数据为82.44±4.45、83.65±3.61、84.37±3.63、83.11±3.52和72.12±3.21、70.32±3.25、71.32±3.65、71.84±3.85有差异,(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 在中药制剂室建设过程中,回顾我院在厂房、设备、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准备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期为中药制剂室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 目的:内镜中心实施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方案过程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探讨。方法:从我院内镜中心抽选120例患者开展研究探讨,抽选时间即2021年4月-2022年4月,依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划分两组,60例/组,对比组、讨论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措施,在此期间,对比组行一般护理,讨论组行循证护理,对组间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比较分析对比组、讨论组的护理管理效果发现,和对比组相比较,讨论组感染事件总发生率明显较低,患者对消毒质量、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服务态度、感染控制的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对照P<0.05,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一般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较佳,用于内镜中心的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中后,其管理效果较显著,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是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护理管理方法。
摘要: 目的:探析夹脊穴针灸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使有效性。方法:本次试验对象选取68例均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计入两组,34例为常规西药+牵引治疗,计入对照组;34例为常规西药+牵引+夹脊穴针灸治疗,计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症候积分、颈椎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变化,但明显观察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针灸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更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提升患者颈椎功能。
摘要: 目的:分析脾虚气滞证慢性胃炎患者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60例脾虚气滞证慢性胃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筛选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研究,组别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最终患者获得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两组数据差值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气滞证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摘要: 目的:讨论在卵巢癌腹水治疗中运用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诊治的卵巢癌腹水患者6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探讨组(31例)、参考组(31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化疗治疗,基于此,对探讨组加用中医药及微波热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肿瘤标志物、临床安全性。结果:探讨组治疗效果优于参考组;参考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探讨组相比偏高;关于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探讨组和参考组相比较好;相比于探讨组,治疗后参考组肿瘤标志物偏高;参考组临床安全性低于探讨组(P<0.05)。结论:在卵巢癌腹水治疗中实施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有助于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提升,缓解临床症状,优化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临床安全性。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重度痔疮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重度痔疮,病例数量74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7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进行治疗,就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肛门脱垂程度、排便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30%、对照组94.59%,P>0.05;施治前肛门脱垂程度、排便情况2组做对比差异微小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肛门脱垂评分、平均如厕时间以及一周平均排便次数均为观察组更低/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天、1周和10天VAS疼痛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5.41%,对照组29.73%,P<0.05。结论:对于重度痔疮患者通过采用中医外科注射固脱法进行治疗其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针灸推拿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计96例,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应用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看,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75%,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两组的肩外旋、肩外展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应用针灸推拿联合疗法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且很好地改善其肩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关节活动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