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药
当代中医药
《当代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药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药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89

《当代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三生万物”思想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 下载:76 浏览:477
  • 鲁明源 《当代中医药》 2019年6期
  • 摘要:
    "三生万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三"是指三阴三阳开、阖、枢,其中"枢"最为关键。"三生万物"是构建中医理论的基本依据,《黄帝内经》据此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以及蕴含相关思维特征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深入分析"三生万物"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可以深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 “以形为治”源流及其药用体系的初步构建 下载:82 浏览:498
  • 刘庆华 贾春华 《当代中医药》 2019年6期
  • 摘要:
    "以形为治"由徐灵胎提出,是对部位用药的深度概括。在回顾"以形为治"源流的基础上,探讨"以形为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从隐喻认知的立场对枸杞、紫苏、桑、莲四种药物的用药思维模式进行讨论,并将"以形为治"的部位对应关系总结为本草之根多对应人体脏腑、本草之皮多对应人体体表、本草梗茎多对应人体脏腑中的胃肠、本草之枝干多对应人体四肢、本草苗叶和花多对应人体体表、本草果实和种子多对应人体目与生殖系统。以此论证了古人"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用药认知的合理性,并初步构建"以形为治"药用体系。
  • 基于明清医案的耳鸣用药规律研究 下载:81 浏览:494
  • 闫新宇 王俊阁 《当代中医药》 2019年6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耳鸣治疗的明清医案,采集医案中处方药物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分类及功效、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耳鸣治疗医案98篇,涉及方剂209首、药物16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114)、甘草(73)、党参(48)、当归(47)、半夏(4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类分别为清热类(336)、健脾类(200)、祛湿类(148);药性以寒性(729)和温性(506)为主,药味以甘味(901)、苦味(745)、辛味(276)为主。对使用频次> 20的29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聚类组,当相对距离为1时,得到4组4味核心药物聚类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以清热、健脾、祛湿等为主,临床不应局限从肝肾角度用药,还应注意调理脾胃及心经用药。
  • 癌毒病机分类及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83 浏览:489
  • 程海波 王俊壹 李柳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 摘要:
    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痰、瘀、热、湿、风、寒等病邪兼夹,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共同构成肿瘤的复合病机病证。按癌毒兼夹的病邪不同可将其分为痰毒、瘀毒、热毒、湿毒、风毒、寒毒,具体论治在抗癌解毒、扶正祛邪的基础上,痰毒证治以化痰散结,常用二陈汤、消瘰丸加减;瘀毒证治以活血化瘀,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热毒证治以清热凉血,常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湿毒证治以祛湿泄浊,常用胃苓汤、四妙丸加减;风毒证治以平肝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寒毒证治以温阳散寒,常用五积散、阳和汤加减。同时不同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因素及具体癌毒的类型各有区别,临证可根据不同病位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抗癌解毒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下载:73 浏览:487
  • 王亮1 曹云2 李中峰3 陈建新4 王佳婕5 符欣2 黄佳钦2 冯晶华4 王冬梅2 李志红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 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下载:82 浏览:495
  • 赵君1,2 张允岭3 支英杰1 赵晖4 廖星1 于丹丹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8个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临床注册系统,纳入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ACI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 1. 0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研究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有效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对关键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RRCSS=1. 28,95%CI (1. 22,1. 34),P <0. 001;RRNIHSS=1. 16,95%CI(1. 07,1. 25),P <0. 03];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优于维脑路通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R=1. 36,95%CI (1. 26,1. 45),P <0. 001]。在死亡率方面,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14天(急性期)的死亡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RR=0. 31,95%CI (0. 10,0. 93),P=0. 04]。GRADE系统显示总有效率及死亡率的证据级别为低级别,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灯盏花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轻度头晕,患者均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CI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14天死亡率,且不良反应较小。但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更多设计严谨、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 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 下载:89 浏览:497
  • 范彬歆1 林丹红1,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 摘要: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总结阳气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以及从阳论治原则在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阳气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认为阳虚温煦不足,精血不充,神明失养;阳虚推动无力,痰瘀丛生,阻滞脑窍,均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具体包括以调理督脉、激发阳气为核心的针灸康复法,以补益心气、振奋心阳为核心的药物康复法,以动而生阳、平衡阴阳为核心的运动康复法。
  • 气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 下载:82 浏览:493
  • 颜培正1 张庆祥2 王诗源2 孟庆岩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 摘要:
    人体之气的运动为人体信息传递的功能概括,细胞通过信号通路对外部做出的许多生理反应皆同气有关,自噬便为其中之一。自噬过程是由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介导的信息传递的结果,自噬作为机体自噬相关信息传递、表达所介导的生理现象,包括在气的运动内涵范畴之内,因此,气的运动可通过对信息传递的调节影响自噬过程。
  • 保金立甦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30例临床观察 下载:95 浏览:504
  • 陈立1,2 李兰2 陈伯钧3 邹素昭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观察保金立甦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1组予保金立甦汤口服或鼻饲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2组予等量温水口服或鼻饲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照组予等量温水口服或鼻饲,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天。记录3组患者治疗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7、14天末进行中医证候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治疗1组及治疗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缩短时间较治疗2组更为显著(P <0. 05)。治疗7、14天治疗1组及治疗2组中医证候学、APACHEⅡ、CPIS评分及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1组较治疗2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 <0. 05)。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0. 0%,治疗2组为76. 6%,对照组为63. 3%,治疗1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P <0. 05)。结论保金立甦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可抑制炎症反应、控制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定痫汤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 B通路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07
  • 孙宏1 王小荣2 陈松盛1 高震1 任宏伟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定痫汤抗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定痫汤组、定痫汤+K252a组各22只,采用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另将22只健康大鼠设为正常组。定痫汤+K252a组在大鼠造模前1周开始每日给予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 B)拮抗剂K252a侧脑室注入,每次5μl,每日1次,共1周;定痫汤组和定痫汤+K252a组在造模后1 h开始给予浓度为1. 55 g/ml定痫汤2ml灌胃,同时正常组、模型组均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连续6周。各组大鼠中11只监测大鼠脑电图并记录大鼠癫痫自发性再发作行为的潜伏期、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另11只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发生癫痫自发性再发作0只,模型组大鼠9只,定痫汤组5只,定痫汤+K252组8只。与模型组比较,定痫汤组癫痫自发性再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频率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海马BDNF蛋白表达降低(P <0. 01)。与定痫汤组比较,定痫汤+K252组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潜伏期缩短,BDNF蛋白表达降低(P <0. 01)。结论定痫汤可能通过调节BDNF/TrkB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
  • 五苓散要药“桂枝”在五苓散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中的作用 下载:89 浏览:493
  • 张倩霞 陈少丽 文小平 都广礼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五苓散"要药"桂枝在五苓散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保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3 mg/kg)两次复制SD大鼠肾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五苓散组、五苓散去桂枝组、五苓散去桂枝加桂皮醛组,每组12只;另选取健康SD大鼠12只设为正常组。贝那普利组给予浓度为1. 2 mg/ml的盐酸贝那普利片溶液灌胃,五苓散组给予浓度为1. 6 mg/ml五苓散溶液灌胃,五苓散去桂枝组给予浓度为1. 4 mg/ml五苓散去桂枝溶液灌胃,五苓散去桂枝加桂皮醛组给予浓度为1. 403 mg/ml五苓散去桂枝加桂皮醛溶液(其中桂皮醛的终浓度为3 mg/ml)灌胃。各组按照10 ml/kg剂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28天。末次给药后记录大鼠24 h尿量,检测大鼠尿蛋白含量,血浆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以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量降低,尿蛋白含量及血浆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MDA、GSH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 <0. 05或P <0. 01),病理可见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肿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五苓散组、五苓散去桂枝组、五苓散去桂枝加桂皮醛组均可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升高血浆SOD活力(P <0. 05或P <0. 01),改善肾脏病理变化;且五苓散去桂枝加桂皮醛组亦降低血浆肌酐、MDA、GSH含量,提高24 h尿量(P <0. 05或P <0. 01),肾脏病理改善更明显。结论桂皮醛可能是五苓散"要药"桂枝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抗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 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40例临床观察 下载:87 浏览:501
  • 惠建荣1,2 张楠3 李熳4 庞苗苗5 赵娴1 裴建6 傅勤慧6 刘保延7 王院春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04
  • 李英南 王健 周鸿飞 刘峻 张晓帆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cm、颊车穴向地仓穴方向深刺约3. 3 cm。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 0%,对照组为66.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口角歪斜、眼裂闭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提升(P <0. 05),且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 <0. 05)。结论深刺地仓、颊车穴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面神经功能,其较常规浅刺疗效更佳。
  • 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下载:82 浏览:487
  • 张晨迪1 黄石玺2 金镇煜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 摘要:
    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结合针灸治疗疾病的特点,在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毫火针可更好地祛风散寒、消肿散邪,有效消除局部炎症水肿;配合温针灸可有效地温经通络、畅通气血,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受损面神经修复,激发人体正气。认为毫火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毫针针刺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疗效更佳,并可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 中医学理论的“象-概念隐喻”二重性 下载:89 浏览:509
  • 温世伟 贾春华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 摘要:
    中医学隐喻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尚未被提出过的隐喻现象,即"象-概念隐喻"二重性。从《难经》语料的分析、现代学者的研究观点、以"火"的发生学来看"象-概念隐喻"二重性,从中医学"提壶揭盖"法来考察"象-概念隐喻"二重性四个不同方面论证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功能,并提出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研究应越过概念隐喻的边界,探索开展用中国本土原创思维工具和媒介来进行认知隐喻理论的创新。
  • 治疗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 下载:89 浏览:492
  • 罗纳川1 綦向军2 陈国铭2 陈腾宇2 吴淼3 田燕华2 方彩珊2 梁妙珍2 卢以茜2 王奇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以辛润法思想为指导的治疗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有治疗便秘的方剂,分别统计含辛味药及不含辛味药方剂中药物使用频次,以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是否含辛味药物相关方剂中的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405首,展示出44个核心组合,20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8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高频的辛味药有当归、枳壳、木香、槟榔等,最常与其配伍的药物有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桃仁等。纳入不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70首,最终得到9个核心组合,5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不含辛味药的方剂中常用药物为大黄、甘草、牵牛子、栀子、黄芩等,常与泻下药、清热药、补虚药配伍。结论治疗便秘组方常由辛味药与滋阴药进行配伍,佐以宽肠行气药,取行气布津、润燥通便之义。
  • 庞氏安胎汤对先兆流产大鼠血清免疫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05
  • 马丽亚1 张大伟1 张颖1 庞玉琴1 王磊2 赵君玫2 霍磊2 李宾玲3 杜玉洁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庞氏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孕1天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庞氏安胎汤(简称安胎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安胎汤高、中、低剂量组在孕1~12天分别灌胃安胎汤89. 6、44. 8、22. 4 g/(kg·d),地屈孕酮组给予地屈孕酮片溶液3. 02 mg/(kg·d),每日1次。孕12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米非司酮片溶液3. 75 mg/kg建立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孕13天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以及血清雌二醇、孕激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6、IL-10水平降低,血清雌二醇、孕激素、β-HCG水平亦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安胎汤中、高剂量组IFN-γ、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P <0. 05);安胎汤中、低剂量组TNF-α水平降低,IL-6、IL-10水平升高(P <0. 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雌二醇、β-HCG和孕激素水平均升高(P <0. 05)。安胎汤中剂量组血清中雌二醇、β-HCG和孕激素水平高于安胎汤低剂量组、地屈孕酮组(P <0. 05)。结论安胎汤可调节先兆流产大鼠免疫因子,使Th1/Th2值向Th2偏移,提高激素水平,从而达到保胎的目的。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593
访问量 110623
下载量 36258
总被引次数 421
影响因子 0.629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