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研究
纳米技术研究
《纳米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纳米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研究进展、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相关的学术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纳米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35

《纳米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硅基碳纳米管厚膜的制备及其场发射研究 下载:94 浏览:510
  • ​王琪琨 朱长纯 史永胜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该文研究了用涂敷法制备碳纳米管(CNT)厚膜的制备和场发射特性,裂解法获得的碳纳米管与玻璃粉等混合、研磨,直接涂敷在Si基底上,二极管结构测量的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厚膜有较低的开启电场(1.0~1.5 v/μm),场强为5 V/μm时,电流密度达到了50 μA/cm2.该工艺的烧结过程应控制好,加热时间稍长,会使CNT厚膜的场发射性能很快下降,时间过长会使CNT处在厚膜表面之下,无法有效发射电子.浆料中的玻璃粉比例增大时,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性能会有所降低。
  • 纳米沸石的合成与应用 下载:94 浏览:510
  • 王水利1 葛岭梅2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纳米沸石作为沸石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沸石纳米化后,由于外表面增大、表面能增高、孔道缩短、外露孔口增多以及外表面酸位数量增加,使其拥有了一系列特殊的优异性能,因此将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目前常见的纳米沸石合成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重点对这些沸石的合成细节进行了总结。
  • 高纯度碳纳米管批量制备 下载:97 浏览:514
  • ​魏飞 罗国华 王垚 骞伟忠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碳纳米管是近年来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纳米材料,其批量化生产是碳纳米管生业化的关键,通过对纳米颗粒流化行为的分析,提出了纳米聚团流态化概念,并通过纳米金属催化剂制备、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实现了利用纳米聚团床反应器批量生产碳纳米管,其生产能力达15 kg/hr.在这一基础上,利用高温整形、纯化原理,实现了纯度达99.95%以上高纯度碳纳米管的制备.文中对实验纳米材料批量化的一些过程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发光规律研究 下载:98 浏览:509
  • 田昌会 朱长纯 刘卫华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片上制作碳纳米管薄膜阴极,用真空荧光显示器的封装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试验性样管.比较测试可知,直接测量显示屏的器件电压和测试电源驱动电压所得结果是不同的,用后者代替前者不够合理.通过光亮度与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曲线比较分析可知,用光亮度与电流成线性关系的结论表征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的性能比用电压更合理,更利于器件的分析和设计。
  • 纳米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 下载:87 浏览:803
  • ​薛文斌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纳米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对电池性能优化的贡献。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其性能的提升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在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动力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及电解质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纳米化处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
  •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 下载:87 浏览:798
  • ​李惠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 摘要: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癌症肿瘤患者数量成几何倍增涨,化学治疗手段(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化学治疗手段中所用的化学药物缺少针对性,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会扩散制全身组织以及全身器官,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较差等负面效果。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应用到治疗癌症患者的技术,是医疗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对市面药物进行详细数据分析调查,判断那你给要系统合成研究进度。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案例,市面上已有药物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在治疗肿瘤案例中,详细记录肿瘤微环境中,血管新生程度、实体瘤的具体情况、微环境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对市面上已有药物的研究方向:anti-ECFR-ILs-doxMM-302、MCC-465、MBP-426、SGT53、BIND-014五种药物。结果: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血管新生程度根据病例调查显示,未经治疗情况下,等肿瘤半径一旦超过1mm时,病变需求环境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刺激到各种组织细胞,同时病变细胞还会放出促进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使病变部位出现大量毛细血管以及不成熟的血管壁,毛细血管不成熟的血管壁会导致肿瘤一直出现恶化和转移,形成恶性循环。实体瘤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其通透性,另一方面是实体瘤的滞留效应,由于血管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大量毛细血管分部紊乱,并且血管壁较薄导致通透性得到增加,在肿瘤影响下,毛细血管中血流程度异常,部分组织细胞结构不完善,并没有淋巴管结构,相对较慢的静脉回流会导致部分大分子在组织细胞中滞留时间过长。除此之外,微环境的具体情况,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细胞内二者PH值相仿,但细胞所处环境(细胞外)pH值相较于正常细胞所处环境较低。经化学治疗后,血管新生程度会趋于正常情况,减少数量的同时,细胞壁不会再出现异常情况。实体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或一定程度的治疗,血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分子无法进入正常细胞,避免出现长时间滞留时细胞病变情况。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肿瘤药物,结合纳米技术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减少对病患者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推动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治疗癌症医学能力。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纳米技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08
访问量 120587
下载量 25861
总被引次数 482
影响因子 0.98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