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研究

纳米技术研究

《纳米技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纳米科学技术的创新思维、研究进展、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相关的学术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纳米技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35
qikan24@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纳米技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高灵敏度纳米PZT水声换能器机电参数研究 下载:59 浏览:636
摘要: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水声换能器材料,满足水声换能器的工作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制备锆钛酸铅(PZT)超微细粉,合成了一次颗粒小于10 nm、平均粒径40~50 nm的PZT超微细粉.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高性能PZT超微细粉体的方法,粉体颗粒细小、活性好、尺寸分布范围窄,适合制备高性能的PZT压电陶瓷.
S-N共掺杂纳米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载:57 浏览:621
摘要:
以锐钛矿型TiO2为原料,硫脲为掺杂源,采用机械化学法经过600 rpm×2 h高能球磨后,以焙烧处理,合成了S-N共掺杂纳米TiO2粉末.所制备的粉末为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的混合相,对波长大于400 nm的可见光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其吸收边红移至570 nm;在λ>400 nm的可见光照射下,硫脲加入量为10%的样品对甲基蓝的降解率比原料粉末提高了6.11倍.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及其表面接枝改性研究 下载:55 浏览:596
摘要:
通过溶胶-凝胶法,不使用任何催化剂,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制备了球状的纳米SiO2,并用乙二醇对其表面接枝改性,增大了其在乙二醇中的分散性.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改性后在聚酯(PET)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纳米CdS/聚(苯胺-邻氨基苯甲酸)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下载:53 浏览:718
摘要:
以苯胺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单体共聚而成的聚(苯胺-邻氨基苯甲酸)(PAOAA)为基体,制备了纳米CdS/PAOAA复合薄膜.纳米CdS粒子大小均匀,粒径分布窄,较稳定地存在于基体中,且随着硫化时间的延长粒径尺寸有所增加.荧光光谱表明纳米CdS/PAOAA复合薄膜的发光由CdS纳米粒子和PAOAA共同作用产生,在430 nm和520 nm附近出现了两大发光峰;CdS粒径的增加导致电子-空穴对在CdS内复合增大,表现为纳米CdS的荧光特征峰增强而PAOAA的荧光特征峰减弱.
纳米包覆法制备SrAl2O4:Eu2+,Dy3+发光粉及铁杂质猝灭研究 下载:51 浏览:642
摘要:
利用纳米包覆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铁量的发光粉SrAl2O4:Eu,Dy.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纳米氧化铝水合粒子的包覆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谱测量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铁杂质对发光粉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铁的引入没有使发光粉的晶相结构发生变化,但却大大降低了其发光强度.随着铁含量从0.001 mol增加到0.01 mol,余辉平均发光强度下降了50%,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Fe3+-O2-中心将一部分能量传递到红外区域引起的,同时首次发现了铁在铝酸锶晶体中的红外发光现象。
微量氧对单壁碳纳米管生长的辅助催化作用研究 下载:59 浏览:638
摘要:
采用温控电弧炉,分别于He气氛和催化剂中加入不同量的氧,系统地研究了氧对纳米管形成的影响.TEM等研究分析表明,气氛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有利于氧化非晶碳促进纳米管的生长;催化剂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可以起到辅助催化的作用,减少产物中杂质含量,提高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度.
纳米粉末在水中分散性的探讨 下载:57 浏览:677
摘要:
阐述了纳米粉末在水中的四种分散稳定机理:静电稳定机制、空间位阻稳定机制、电空间位阻稳定机制以及超分散剂的溶剂化作用;对影响纳米粉末分散性的因素进行了评述;通过论证分析,介绍了几种表征分散性效果的方法;指出了目前较为常用的两种分散方法.
硅基片上的自组装双层磷脂分子膜层 下载:55 浏览:669
摘要:
研究了L-α-磷脂酰乙醇胺分子(PE)与去污剂分子摩尔数之比Rm(P)/m(D)对磷脂分子在固体硅片表面自组装成膜的影响.通过椭偏技术测定磷脂膜层厚度,结合磷脂膜层表面疏水角的变化、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及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条件,得到:随着Rm(P)/m(D)在PE溶液中的增大,PE膜层在硅基片上的存在形式由单层向双层逐渐过渡.当对硝基苯酯基-聚乙二醇-(1,2-双油酰基-3-甘油磷脂乙醇胺)分子(pNP-PEG-DOPE)与已固定的PE分子反应时,分子间形成双层膜的机制也从pNP-PEG-DOPE与单层PE分子膜层的直接吸附逐渐过渡到取代上层 PE分子并与下层PE分子吸附形成双层膜。
有机-无机分子杂化稀土发光材料研究 下载:53 浏览:664
摘要:
利用无机正硅酸乙酯(TEOS)和有机聚乙二醇(PEG),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材料.首先将TEOS在酸性条件下预水解,再与PEG共水解、共缩聚以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引入稀土离子来制备发光材料.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透明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液相还原法制备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纳米银粉研究 下载:51 浏览:555
摘要:
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以水合肼、次磷酸钠和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和保护剂,硝酸银被还原制备球形纳米银粉.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得到在10~60 nm之间不同粒度分布的规则球形、纯相面心立方晶系纳米银粉。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YG8-RE硬质合金研究 下载:86 浏览:587
摘要:
利用高能球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YG8-RE硬质合金.考察了球磨时间对粒度及烧结试样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稀土加入量及烧结温度的影响.通过密度、硬度、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观测等检测手段对以上各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制得了性能较好的纳米YG8-RE硬质合金。
颗粒简化成核、烧结及成长过程的数值模拟 下载:84 浏览:640
摘要:
通过编制C语言程序在CFD商业软件FLUENT中引入颗粒动力学模型,实现对颗粒成长的数学模拟.首先在FLUENT中计算得到丙烷与空气反应的湍流火焰场(含四氯化钛氧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将气体中的颗粒或者颗粒聚集块看成一种假定的气体组分,忽略颗粒相对流体的影响,通过UDF导入颗粒模型进行计算,对颗粒尺寸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颗粒尺寸的预测与实验数据相差不大.进一步分析了火焰温度、氧化剂流量等对生成颗粒或者颗粒聚集块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颗粒成长越快,单位空间内氧化产物越多越容易长大。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5 浏览:601
摘要:
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改性目的及改性机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及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PSN)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磁性导电聚合物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570
摘要:
报道了以导电高分子材料为壳,纳米Fe3O4微粒为核的壳核结构的纳米磁性导电聚合物微波吸收材料的合成、结构、介电性能、磁导率和微波吸收性能。
BA-MMA-AA三元共聚物和TPT复合改性纳米Si3N4粉体研究 下载:87 浏览:598
摘要:
采用自制的BA-MMA-AA三元共聚物和四异丙氧基钛(TPT)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包覆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TEM、粒径分布、接触角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包覆了有机物,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3N4粉体的团聚;处理过的Si3N4粉体粒径明显减小,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增加,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改善了纳米Si3N4粉体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
纳米CeO2的制备及其应用 下载:97 浏览:602
摘要:
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各种制备纳米CeO2的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述,其中包括:固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喷雾法、气相法.介绍了纳米CeO2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研究前沿。
MEMS光栅光调制器阵列的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91 浏览:605
摘要:
针对光栅光调制器阵列的显示控制,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应用软件,产生显示数据源,由USB数据线发送到FPGA芯片,在FPGA芯片上实现格式转换、乒乓操作、脉宽调制等模块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操作灵活方便,为测试光栅光调制器的显示参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的制备和烧结 下载:97 浏览:588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法制备出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并对由该复合粉末所制得的压坯进行了高温烧结,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制备的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颗粒细小,平均粒径在200nm左右;喷雾干燥后的氧化物复合粉末在还原后产生了新的合金相(Cu0.4W0.6),还原后的复合粉末由Cu0.4W0.6相和Cu相组成,而且两相的晶粒度达到纳米级,其中Cu0.4W0.6相的晶粒约为33nm,Cu相的晶粒约为63nm;复合粉末具有很高的烧结特性,经高温烧结后合金致密度达到98%以上,而且金相组织分布均匀。
纳米α-Fe的合成及分散 下载:84 浏览:595
摘要:
在甲醇-水体系中以NaBH4还原二价铁离子,得到了粒径为10~40nm的α-Fe金属粒子.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右旋糖苷等分散剂以强化产物颗粒的分散.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湿化学还原法能合成纳米α-Fe金属粒子,但产物呈现网状团聚状态;右旋糖苷能很好地分散产物团聚体,在其作用下产物颗粒呈稳定的分散状态。
表面纳米化38CrMoAl钢的低温离子氮碳共渗 下载:84 浏览:608
摘要: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实现了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并对表面纳米化后的样品进行了490℃离子氮碳共渗.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的样品实现了低温离子氮碳共渗,渗层中渗入较多的氮、碳原子,并析出大量细小的高硬度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硬度分布。
纳米技术研究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
2018-2025
发文量 :
608
访问量 :
120587
下载量 :
25861
总被引次数 :
482
影响因子 :
0.983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