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探索
地球科学探索
《地球科学探索》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地质力学、大气科学、土壤科学、地球化学等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地球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91

《地球科学探索》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青藏高原东部河湖相沉积中的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下载:65 浏览:481
  • 钟宁1,2 蒋汉朝3 李海兵2 徐红艳3 黄小龙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 摘要: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和触发机制是灾变沉积学的一个热点问题。除地震成因外,非地震成因也能够导致软沉积物变形。因此,区分地震成因与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理解其变形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关键。论文重点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河湖相沉积中地震成因和非地震成因(暴雨与河流冲刷、风暴浪、洪水、重力碎屑流、崩塌滑坡、落石沉陷、冻融作用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并对其形成特征、环境意义和区别标志作了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此外,对同震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震后相关的沉积构造关系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种层间的,变形尺度较小(一般为厘米级)的变形构造,并具有侧向连续性和垂向重复性,变形强弱和频率与之到断层的距离存在明显相关性。对青藏高原东部软沉积物变形的成因进行区分,有助于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震灾害类型和致灾机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可为更全面地认识该区的古地震事件提供新的依据。
  •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龟裂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下载:72 浏览:482
  • 张鹏琼1,2 陈留勤1,2 郭福生1,2 潘志新3 刘鑫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 摘要: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 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甲烷渗漏及其海底表征 下载:75 浏览:433
  • 赵静1梁前勇1,2 尉建功1,2 陶军1,2 杨胜雄1,2 梁金强1,2 陆敬安1,2 王建军3 方允鑫1,2 龚跃华1,2 何雪宝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 摘要: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4个航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阐述"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特征。总体而言,"海马"冷泉区地势平缓,气体渗漏现象非常发育,是以CH4为主要气体渗漏形成的活动冷泉区,且气体渗漏活动具有时空迁移性。气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海马冷泉区的CH4为混合成因气,且以微生物成因为主;"海马"冷泉区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化能自养冷泉生物群落,冷泉区种类丰富,目前已报道了多个冷泉生物新种。这些发现为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和南海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物种迁移贯通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 激发极化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斯弄多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31
  • 杨宗耀1 张崇海2 张乐骏3 郎兴海2 赵晓彦1 严成明4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 摘要:
    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盆地,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该时期目前已发现如斯弄多、纳如松多、査孜、轧轧龙等大量铅锌矿床,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赋矿围岩和矿石类型,但均存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开展极少,围岩和矿石物性不明等问题。为了查明这些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的适用性,本文以斯弄多铅锌矿床为例,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以2.5%为矿区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并以此为依据在矿区圈定出主矿体北部受后期断层破坏后的位置,异常强度高,极大可能为矿体引起,并通过实施验证钻孔发现了矿体。由于矿石和赋矿围岩物性差异较大,电法在产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的脉型、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找矿工作中适用性强,可推广至整个冈底斯林子宗群火山岩带中应用。
  • 冲洗液在复杂地层的运用 下载:85 浏览:467
  • 赵亮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 摘要:
    在复杂地层地质钻探中,钻进冲洗液质量的好坏,是钻孔能否顺利完工的必备条件,众所周知:冲洗液是钻进的"血液"。在复杂地层中钻探,钻进是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冲洗液能否护壁、防塌、抑制水敏膨胀、排粉等功效,是检查冲洗液在钻进中是否起到了"血液"的功能。才能保证钻进的更加高效与安全,避免发生孔内事故
  • 物探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49
  • 章传民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 摘要: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类灾害,一直威胁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近几年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下,我们发现由于地质损害所导致的各类地质灾害在不断增多,包括但不限于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才财产安全,对当地的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难以衡量的损失。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探技术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和预测地址灾害,最大程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 鲁西石炭-二叠纪关键成煤期 古地理特征及成因机制 下载:84 浏览:426
  • 黄兴龙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 摘要:
    华北陆表海盆地石炭-二叠系聚煤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其古地理对成煤控制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鲁西地区详细的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太原组沉积期受海平面高频波动影响,发育了障壁岛及潮坪环境,煤层发育以层数多、单层厚度小为特征。山西组沉积期海平面变化频率降低,发育了河控三角洲,煤层发育以层数少、单层厚度变厚为特征。
  •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联系 下载:74 浏览:378
  • 张丰 余发威 崔欣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 摘要:
    分析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主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运营单位在排污期间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排污许可制度,两者都是我国污染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二者衔接便可以实现从污染预防到排放控制、污染治理的全过程监管。分析现阶段我国环评及排污许可发展趋势不是削弱环评制度,也不是利用排污许可制度将环评制度代替,而是利用排污许可制度巩固环评制度的优势功能。建议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强化技术标准之间的统一联系,发挥两者最大化作用。
  • 岩土工程中的预应力锚索设计 下载:64 浏览:414
  • 张伦川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 摘要:
    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一些公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一些项目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影响,同时对居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活动极为不利。所以在开展一些项目施工建设期间,重视预应力锚索技术应用,能够给周围的土层带来良好的支撑防护作用,极大的排除了因为施工建设而导致的环境破坏,相关的施工建设也能持续推进
  • LIDAR点云的获取及分类方法浅析 下载:68 浏览:356
  • 吴端松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 摘要:
    Lidar能够实时快速的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面信息;Lidar产品能方便的与多种实用程序软件接口直接连接,如CAD、三维动画软件等等。这些优势使得Lidar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量测技术是应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三维空间测量,得到密集的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点云数据,再通过相关软件处理后,获得DEM、等高线图、正射影像图及三维建筑物模型。由于Li DAR系统本身包含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三种技术,并与数字航摄仪相结合,而且激光脉冲不受阴影和太阳角度影响,其高程数据精度不受航高限制,因此经过专用软件处理,可在空中完成地面高程模型DEM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航测成图的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图精度。由于比常规摄影测量更具优越性,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
  • 浅析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成因 下载:75 浏览:377
  • 吴玉婷 叶洪恩 郭志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 摘要:
    地热(水)作为水气矿产之一,是一种珍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且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点显示数量和地热能潜量均位居国内前列。本文对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现状、热储特征及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简单阐述其地热成因,为广东地热工作提供基础认识,有助于全省地热工作的展开。
  • 论类星体与黑洞喷射 下载:56 浏览:423
  • 何泊杉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1期
  • 摘要:
    类星体是二十世纪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也是当今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虽然当今世界上的天文学已经相当的发达,但是对于类星体而言,依然是束手无策。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种特殊情况,所以类星体靠近中心的部分的气体活动会异常剧烈。
  • 水文地质工程渗透检测技术方法探讨 下载:75 浏览:448
  • 王度斐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 摘要:
    水文地质工程是工程地质勘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中,必须要对水文地质的渗透性进行检验,这是提升水文地质工程勘查技术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对水文地质工程渗透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和参考。
  • AutoLISP与AutoIt二次开发相结合在房产测绘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38
  • 黄俊松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 摘要:
    AutoCAD作为目前房产测绘内业数据处理的主流软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如何使用AutoCAD软件自动、批量地为多个房屋单元录入属性及数据入库,快速实现图形和属性一体化,是大多数房产测绘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数测绘工作者仍使用人工手动逐项录入房产单元属性的方法,但在房屋单元数量巨大的情况下,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本文介绍AutoLISP与AutoIt软件经过二次开发相结合在房产测绘内业数据整理入库中的应用。
  • 江西省2010~2017年水资源状况分析及对策 下载:68 浏览:348
  • 梅一民 余周 胡正伟 曾珊 吴佳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 摘要:
    本文利用江西省水务厅发布的2010~2017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的数据,对近八年的江西省水资源量和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了近八年来江西省水资源的特点,分析表明江西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且波动性大、两极分化,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受到时空分布的影响。江西省河流水质在2010~2011年短期恶化,但总体趋势良好,水质逐年优化。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江西省水资源保护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分析 下载:95 浏览:500
  • 荆韬然 任禹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 摘要: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这一切发展的背后都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为代价的,矿山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产出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环境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于是开始研究各种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379
  • 王度斐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 摘要:
    水文地质勘探是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重要内容。水文是影响工程地质的主要因素,对项目岩土工程施工具有直接性影响。水文地质勘察有助于获得详细的工程地质数据,为保障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地球科学探索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7
访问量 120587
下载量 30652
总被引次数 371
影响因子 0.8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