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反映我国水产科学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水产学术交流服务。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研究、水产养殖和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水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渔业机械仪器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456

《中国水产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下载:21 浏览:450
  • 陈炜1 曹善茂2 肖逸啸2 王昊2 邹建威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2期
  • 摘要: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 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61
  • 包鹏云 李璐瑶 陈炜 孙静娴 左然涛 马悦欣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2期
  • 摘要: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 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7 浏览:358
  • 谷德贤1 王婷2 王娜1 王刚1 尤宏争1 李文雯1 刘国山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 摘要: 为研究渤海湾影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蚤状幼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5、6、7、8、10月开展了10个航次的调查,选取的影响因子为月份、经度、纬度、表层水温、水深、表层盐度、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叶绿素a,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口虾蛄假蚤状幼体的密度分布和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渤海湾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平均资源密度为0.095 ind./m2,出现时间为6—8月,存在年际变化;GAM分析表明,不论将月份、经度和表层纬度视为分类变量还是数值变量,最优的GAM模型均由表层水温、纬度、月份和水深组成,各影响因素对口虾蛄假蚤状幼体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表层水温>月份>纬度>水深。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硫酸酯化牡蛎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410
  • 赵冠华 曲敏 胡斯杰 佟长青 李伟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 摘要: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mg/kg),各组连续灌胃14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4致病,18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 浑太河春季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43 浏览:369
  • 孟云飞1 李晨1 张吉1 吴丹1 杨璐1 殷旭旺1 徐宗学2 张远3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 摘要: 为评价浑太河流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水生态功能区间的差异性,于2012年春季对浑太河65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3个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比例、指示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环境因子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的驱动因子是海拔、水深、总氮,水生态功能Ⅱ区的驱动因子是高锰酸钾盐指数、盐度,水生态功能Ⅲ区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电导率、盐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海拔、总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高锰酸钾盐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P<0.05),溶解氧、海拔、总氮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Ⅱ区环境因子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海拔、电导率、盐度、总溶解固体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海拔与物种丰富度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Ⅲ区环境因子与这些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浑太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性。

  • 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下载:66 浏览:456
  • 汪雷1 徐东坡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 摘要: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主要栖息地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长江下游的狼山沙和新开沙水域放置定制网具,对两沙洲渔获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沙洲捕获物种共37种,隶属于8目16科,各物种以底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等;有水生植物站点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有水生植物站点的Mc Naughton指数高于无水生植物站点;根据聚类和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MDS)可将渔业资源群落分为3类,Ⅰ类渔业生物种类少、物种丰富度指数低,Ⅱ类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捕捞数量及质量占绝对优势,Ⅲ类渔业生物种类多、物种丰富度指数高。研究表明,狼山沙和新开沙渔业生物种类较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不稳定,有必要加强对两沙洲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修复。

  • 网目缩结对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的选择性影响 下载:55 浏览:435
  • 庄鑫1 张国胜2 李敬尧3 陈绍军4 王振宇1 王羿宁1 刘景1 徐铭1 姜宏哲1 邢彬彬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 摘要: 为研究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结构的调整,掌握网囊网目在不同缩结系数0.99、0.95、0.91时对桁杆虾拖网捕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影响,采用套网法对不同缩结系数的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缩结系数的减小,两种虾的选择性曲线向右偏移,较小体长范围内虾的选择率变小,说明可以释放一定数量的幼虾;但当所捕获的葛氏长臂虾和脊尾白虾体长达到某一值时,缩结系数的减小对两种虾的选择性已无明显影响,当缩结系数为0.95、0.91时,对应葛氏长臂虾体长分别为42.5、52.5mm,对应脊尾白虾体长均为47.5mm。研究表明,缩结系数降低后,两种虾的选择范围均变小,选择性尖锐度变强,本研究结果可为桁杆拖网过渡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渤海海域幼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过渡期后的桁杆虾拖网归属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577
  • 刘春晶 王晓晨 张弘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淡水水产养殖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淡水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探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如养殖环境选择、养殖物种选择、应用菌类选择和水质调节,并提出了改善淡水绿色生态养殖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会泽县上村乡渔业养殖中的疾病防控与管理 下载:58 浏览:614
  • 刘加奇1 付加莲1 李丽英1 尹荣国1 刘毕才2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随着渔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会泽县上村乡的渔业产量逐年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疾病频发、防控困难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会泽县上村乡渔业养殖中的疾病防控策略与管理方法,以期为该地区的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村乡渔业养殖的主要疾病类型及其成因,包括环境因素、养殖管理不当等。其次,文章重点阐述了疾病防控的综合措施,如改善养殖环境、合理投喂、疫病监测与预警、科学用药等。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养殖管理,提高渔民防控意识,建立疾病防控长效机制等建议。最后,结合实例分析了疾病防控与管理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一例网箱养殖许氏平鲉肠炎病的剖析 下载:68 浏览:710
  • 田由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许氏平鲉是一种孵胎生岩礁性鱼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成为我国增殖放流和井盐水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2020年在辽东湾兴城磨盘山海域进行了许氏平鲉的网箱养殖。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在6月初投喂鳀鱼,由于鳀鱼中含有25%的粗脂肪,这种脂肪不易消化吸收,积累于许氏平鲉的内脏中,易得脂肪肝。7月20日后,当地海域水温达到28℃,部分许氏平鲉患了肠炎病,通过“药浴+投喂药饵”的方式治疗。

  • 中职农林牧渔类课程思政融合策略与实践探索 下载:79 浏览:801
  • 夏仕保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农林牧渔类专业中,由于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和社会责任,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中职农林牧渔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及其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

  • 探析北方高寒地区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下载:77 浏览:790
  • 王阔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小龙虾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小龙虾的养殖区域由我国长江流域地区,逐渐向北方地区进行扩散。小龙虾的养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虾苗繁殖培育到加工出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是三大产业的重点养殖项目。本文从北方高寒地区小龙虾养殖流程出发,分析养殖技术要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绩效评价的探讨 下载:66 浏览:680
  • 汤万利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水产品作为全球重要的食品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监测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有效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些问题亟待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来解答。通过对监测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不仅可以揭示项目实施中的优势与不足,还能为项目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 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发展研究 下载:62 浏览:637
  • 唐越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海水养殖和水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海洋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研究系统,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特别是在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投入水平低、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海洋科技研究与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在思想上提高对其战略意义的认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培养人才,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突破关键科技问题,推动海水养殖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 发展生态养殖促进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62 浏览:656
  • 杨国仙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传统的大水面渔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论文旨在探讨发展生态养殖如何成为一种促进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生态养殖与传统捕捞业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实施生态养殖的教育策略和政策支持,本文展示了生态养殖在改善渔业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和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为大水面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 鱼道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52 浏览:550
  • 刘智航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大肆兴起,对河流的生态保护也迫在眉睫。而鱼道和过鱼设施建设是弥补、减缓水坝对河流生态系统阻隔损害的必要措施,使河流能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各种需求。本文详细论述了鱼道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鱼道的类型与其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最后,总结了现有鱼道的理论与技术,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 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下载:56 浏览:577
  • 朱启昉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我国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比较大,该产业是政府部门大力扶植的产业之一,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发展现状来看,在实际养殖生产管理中还存在较多不足,要想进一步提高渔民的收益,妥善处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则应根据各地区的环境条件制定科学完善的养殖生产管理策略,以此提高养殖生产产量,推动淡水渔业健康发展。

  •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下载:60 浏览:627
  • 海婷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水产养殖又称养殖渔业,主要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目前,水产养殖正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格外重要,因为海洋野生鱼类资源正在减少,所以发展水产养殖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

  •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与应用 下载:64 浏览:666
  • 蒲云峰 陈秋骏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该技术以稻田为基础,结合养殖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研究还探讨了推广该技术的策略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推广和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水产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8
访问量 145628
下载量 48767
总被引次数 605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