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究杂志
金融研究杂志
《金融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金融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金融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516

《金融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下载:64 浏览:480
  • 李思多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不断加深趋势,本文以居民金融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从人口老龄化通过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如何影响居民金融行为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居民住房信贷需求和经营性信贷需求意愿出现显著下降,并导致居民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需求意愿显著下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与利率渠道、金融风险承担渠道实现政策目标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迁的特征、效应及展望 下载:53 浏览:268
  • 邓文硕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 摘要:
    近年来,融资约束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过去的研究以静态的视角审视,民营企业融资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但是本文以动态的视角来考量,发现民营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本文用数据和实例表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正在由封闭、单一、特定阶段等旧特征转向开放、多元、全生命周期等新特征,这些积极的变化带来了企业价值提升、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等有利效应,由此,本文对上述趋势做出适当的延伸展望。
  • 中美双边证券投资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影响实证分析 下载:44 浏览:382
  • 高婕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 摘要:
    本文研究中美双边投资组合不同组成部分,即股票和债券净流量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具体而言,由于月度数据是衡量证券投资影响的理想数据,本文选取2005年7月至2019年6月美国和中国的月度双边数据;为了衡量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除了基准线性模型和GARCH(1,1)模型外,还使用具有时变转换概率的马尔可夫转换模型,从而考察两种类型(债券和股权)流量是否影响汇率高低波动性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与股票流动相比,债券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双边证券投资影响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决策者和经济及金融监管者可以利用对股票和债券流动的规模控制作为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工具。
  • 乡村振兴视阈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效应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56 浏览:441
  • 刘依杭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 摘要:
    本文在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31个省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二者互动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8~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呈现波动态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序参量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农业现代化综合序参量中西部地区基本保持较高值;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二者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从空间维度看,二者耦合协调度东部地区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建议通过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农业集聚,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 中国省域金融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45 浏览:453
  • 陈俊杰1 刘伟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业呈现显著空间关联特征。本文基于2012年至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作为描述地区金融集聚特征指标,通过计算Moran's I指数刻画我国金融集聚程度,并选取环境重视度、地区创新、开放程度、经济增长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SEM模型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引入往期变量建立SLM模型,对金融集聚现象的趋势进行分析。实证发现,我国金融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明显,环境重视度、地区经济开放程度对我国金融集聚有正向影响,地区创新、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现象有负效应。
  • 人力资本约束下科技金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载:47 浏览:379
  • 韩沅刚 董会忠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 摘要: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的资金支持受到人力资本的门槛约束,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由抑制逐渐过渡为微弱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与区域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实现科技金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有效资金支持,要围绕科技金融体系自身改革以及充分考虑区域内部人力资本实际情况,才能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产品市场的融合。
  • 货币政策、银行杠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载:43 浏览:480
  • 陈国权 吴宗书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 摘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为做大资产规模,不断提高杠杆率,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本文在DSGE模型中嵌入异质性VaR约束的金融中介,引入金融中介进出风险资产市场的内生机制,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银行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政策负向冲击会推升银行风险承担的阈值,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在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政策负向冲击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阈值,系统性金融风险下降。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在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金融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2 浏览:502
  • 姚书淇 孙红梅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 摘要:
    金融风险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项目,产生风险的原因众多,制度体系、机构职能、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项目,哪些因素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进行探讨。以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五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政府的绿色项目支持力度、污染企业审核程度、坏账风险、环境意识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因子,将两个主成分归纳为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和金融企业内部应对措施两方面。这表明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与金融企业内部应对体系作为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对商业银行绿色项目的开展至关重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数字货币发展对央行职能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下载:37 浏览:438
  • 王倩 谢华军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当前,数字货币发展迅速,对一国执行央行货币政策带来了明显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数字货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数字货币对央行职能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阐述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优劣势,并从提高法定货币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加强对数字货币的规范统一监管、增强货币及支付体系的包容性、形成数字货币有序规范发展的政策合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从而促进数字货币在货币政策执行中有效发挥作用。
  • 中小银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景展望:机遇、挑战和建议 下载:47 浏览:437
  • 邵骏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小银行创新绿色融资工具,拓宽绿色债务发行渠道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中小银行经营发展特点,指出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庞大的存量绿色信贷资产规模、日趋突出的融资流动性分层趋势和快速发展的绿色资产证券化市场,为中小银行发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准入门槛过高、发行收益与成本不匹配等问题是制约中小银行市场实践的现实障碍。着眼于"降门槛、提收益、减成本"目标,提出优化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机制设计和加快中小银行市场实践的政策建议。
  • 新时代海洋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下载:59 浏览:500
  • 陈美伊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海洋金融是服务海洋经济的核心动力。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大力发展海洋金融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我国海洋金融主要行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动海洋金融专营发展、鼓励海洋金融产品创新、深化金融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多元政策动态引导等对策建议。
  • 中越跨境征信合作路径探析 下载:58 浏览:442
  • 邹智 陆信宇 符志杰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中国与越南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双边之间迫切需要征信数据的交换来服务区域及对外经济发展。本文对中国—越南征信合作的基础、越南征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边境地区征信调查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中越跨境征信合作的实际情况和面对的问题,以此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与越南乃至东盟各国及地区的跨境征信合作提供参考,为中国—东盟的贸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质量、更高效益的征信服务。
  • 地方政府影响金融发展模式的效果差异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下载:41 浏览:490
  • 王晓东 赵勍升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本文以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佛山市南海区为案例,实证检验1997~2017年间政府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下的地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发现:金融深化指标、效益指标不适合作为县域层面的地方金融发展的检测指标;金融结构指标可以反映地方金融发展成效。过去,地方政府的直接影响模式对经济增长数量有积极贡献,但现在却产生消极的影响,只有间接影响模式才能对经济增长质量起作用。据此文章对完善地方金融统计指标,有效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下载:56 浏览:453
  • 吴光豪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列调研,剖析重庆构建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实践及发展现状,指出重庆发展物流金融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从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角度,分析指出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制约因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构建通道经济运营平台、通道投融资中心、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医药制造业的实证检验 下载:43 浏览:361
  • 严复雷 史依铭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难题,逐渐得到实用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企业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医药制造行业的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并且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越高促进作用越显著;第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重较高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企业中会更加显著;第三,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才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而从股权集中度四等分点的分组回归中发现并不是随着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这种促进效果仅仅存在于50%至75%的分组中。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49 浏览:363
  • 刘迎雪1 李永前1 张奥蕾1 钱琳刚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开放型经济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要求。通过构建由开放基础、开放程度、政府调控和开放潜力四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分析我国西部地区2017年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现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且各省市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可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旅游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着手,来改善并提高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金融化、企业异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研究 下载:57 浏览:474
  • 吴书斌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数据构建经济金融化指数,以此衡量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态势及波动。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化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稳步上升,兼具阶段性波动,这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宏观政策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所构建的经济金融化指数、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其他宏观数据,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U型影响机制,即经济金融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过度经济金融化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经济金融化对全国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坚持适宜性,防止过度的经济金融化;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审慎推进金融业改革,防止实体经济"泛金融化"等针对性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金融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825
访问量 147823
下载量 48522
总被引次数 492
影响因子 0.889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