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探索
中国教育探索
《中国教育探索》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育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教育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育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7-9926

《中国教育探索》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国内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综合分析 下载:50 浏览:480
  • 刘晓霞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8期
  • 摘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教育领域比较受关注的重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幼儿教育的生态发展,选取CNKI数据库中786条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综合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研究现状,包括时空分布、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等方面,分析出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节点,研究热点集中于"小学化"现象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和幼师专业发展研究等三个方面。未来几年,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结合脑科学研究,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推进幼小衔接;影子教育下重新审视去"小学化"。
  • 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发展差距的作用及探索 下载:74 浏览:371
  • 张晴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8期
  • 摘要:
    信息化可以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但其作用存在局限。应深入阐释宏观层面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发展差距的价值意义,完善技术治理与国家立场的理论认知;深度聚焦微观层面信息化存在的技术基础形态、社会结构形态以及生命个体形态,探讨相应过程中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学校网络组织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个体的能动作用。
  • 论学前儿童品格形成的自然路径 下载:49 浏览:478
  • 何应兰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8期
  • 摘要:
    学前阶段是儿童品格自然形成的阶段,也就是儿童品格的"心理肌肉"形成阶段。儿童内在的潜在本能是其品格形成的动力;有吸收力的心理是其品格形成的源泉;精神胚胎是其品格形成的基础;"工作"是其品格形成的具体活动途径。在学前阶段,品格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创设一个对儿童有巨大吸引力的、自由、开放的环境来保护儿童品格的自然形成。
  • 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高校MOOC优化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71 浏览:481
  • 杨泽凯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7期
  • 摘要:
    课程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及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教育传播四要素模型在解释网络教育时存在诸多缺陷,北京大学教育技术专家郭文革教授在结合教育传播"四要素"模型和德国学者托马斯·赫尔斯曼提出的ICT框架基础上,提出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交流工具等"五要素"构成的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和研究网络课程的类型与特点。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高校MOOC优化发展策略包括优化建设主体、细分受众对象、创新教学资源和完善平台功能,为高校MOOC组织者、设计者、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推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下载:61 浏览:473
  • 陈瑞达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7期
  • 摘要:
    高职通识教育对于我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的阻碍主要集中在资源设置不丰富、实施条件不充足、评价机制不完善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问题,我国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应以高职通识教育委员会为载体,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以"翻转课堂"为理论基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契机,扩建"兼职教师"队伍;应根据高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机制,以高职通识教育政策制定为途径,完善制度建设
  • 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境遇与对策研究 下载:62 浏览:480
  • 王良青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7期
  • 摘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嬗变、"理论"与"实践"的落差、"供给"与"需求"的错位、"追赶"与"超越"的飞跃等。抓住和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高职理论研究,以内涵建设促进高职质量的提升,从提高高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 挫折教育研究的脉络及趋势——基于CNKI 2000-2019年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49 浏览:513
  • 王中华 詹艳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9年有关挫折教育研究的189篇核心期刊,进行文献计量与多视角分析,可以绘制出挫折教育研究的文献互引图谱、作者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据以揭示21世纪以来挫折教育研究的基本主题包括挫折教育的类型、挫折教育的阶段划分、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挫折教育的意义等;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有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意志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等;未来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挫折教育的阶段性实施、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挫折教育研究和挫折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等。
  • 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析 下载:74 浏览:522
  • 庄严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 摘要: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以教育战略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目标。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 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下载:48 浏览:507
  • 曾强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 摘要:
    针对价值取向偏差、目标导航缺位、测评标准含糊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个人发展为基本遵循,从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对人才期盼、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追求出发,奠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基,以"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观,依托良好的德性、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专项特色技能的人才评价标准,夯实人才培养目标之本。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下载:86 浏览:506
  • 刘国瑜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 摘要: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肩负着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重要使命,而这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密切相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导师水平、研究生的主体性、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和学术氛围等。为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各学科要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突显研究生主体地位、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科研训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途径,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 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下载:93 浏览:522
  • 方雪琴 毛齐明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5期
  • 摘要:
    真实性学习围绕真实的任务和真实世界的问题而展开,其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学生需求与兴趣的保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校本"为前提,以"生本"为核心,以"生活"为导向,坚持课程审议原则,要有系统性。在路径选择上要围绕"抛锚式"课程"、实验"课程和"游学"课程展开。
  • 基于STEM教育的工程思维培养 下载:92 浏览:420
  • 吴永发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5期
  • 摘要:
    STEM教育是基于解决问题、基于工程设计、基于建造产品的学习,是跨学科的、开放式的学习。学生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学科知识,以真实问题和建造产品为驱动,在工程实践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开展工程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活动中,培植了实践性思维,激发了设计性思维,促成了构建性思维,能够达成培养工程思维的目标。
  • 从儿童权利视角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下载:58 浏览:509
  • 黄振威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5期
  • 摘要:
    "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入便宜园",充分保障每一位学龄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不充分、盲目发展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从"儿童权利"的视角审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法律保障与惩戒机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 学前儿童科学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95 浏览:511
  • 陈晓芳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5期
  • 摘要: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是儿童科学学习过程的两大基本内部组成要素,而学习情境和教师指导是影响儿童科学学习过程的重要外部因素,四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共同对儿童的学习过程发挥作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等在不同的科学学习情境(科学自由探究活动情境、低结构区域活动情境、高结构集体教学活动情境)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儿童的学习方式具有情景性和组合性。儿童在低结构区域活动情境中更多采用深层取向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指导行为密切相关,但并非教师所有的指导行为均有利于儿童的科学学习。据此我们建议设计情境与控制材料,在思维参与中获取科学经验;基于经验并挑战经验,在深度学习中亲历完整的科学过程。
  • 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变化及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 下载:46 浏览:483
  • 郑新丽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 摘要:
    PISA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评估项目,最新修订的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框架,拓展了阅读素养的内涵,更新了文本类型,细化了认知策略。这次修订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阅读素养评估的最新经验和方法,在把握数字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阅读,关注高阶阅读,重视群文阅读,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的流畅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 论“适合的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 下载:56 浏览:501
  • 周思 赵峻岩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 摘要:
    "适合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适合的教育是以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以学生为根本,以发现差异为核心的最公平的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教师三个方面紧紧地围绕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是实现"适合的教育"的关键要素。打造"课程超市",让每一个学生能选择适合的教育;采取"分层走班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享有适合的教育;转向"欣赏型教师",让每一个学生融入适合的教育。要坚信"适合的教育"一直存在,它之于教育领域是必然的选择。但实践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高度标准化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教育探索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7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50238
总被引次数 609
影响因子 1.09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