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经济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经济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304

《中国经济》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定价策略和价格水平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载:51 浏览:237
  • 张晓娟 吴玲浩 《中国经济》 2020年5期
  • 摘要:
    价格决策是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与否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出并测试一个理论模型,显示定价策略和价格水平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此,研究了基于客户价值的定价策略,基于竞争的定价策略和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与价格水平相结合的盈利能力表现。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基于客户价值的定价策略和高价格水平的积极影响,同时受到低价格水平的负面影响。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定价策略和价格水平会影响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不容忽视对相关定价过程的战略性研究。
  • 绿色发展、省际空间溢出与区域开放度提升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45 浏览:280
  • 李丹琪1 张佐敏2 吴佳楷3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型,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时刻,深入研究推动绿色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本省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份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且这种影响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扩大进口贸易、吸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吸引国际游客入境旅游等"引进来"方面上。各地政府应正确认识绿色发展的整体协同性,并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工作,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 跨境电商视角下平行进口商品侵权风险及防范对策 下载:25 浏览:202
  • 郭雅瑢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 摘要: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行进口商品进入中国,这在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商标侵权风险,亟待加强相应的法律规制和制度建设来予以防范。本文解析了平行进口的概念,探讨了在跨境电商视角下,中国平行进口商品存在的侵权风险,并提出了应对防范此类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下载:64 浏览:337
  • 孙琪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 摘要:
    跨境电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跨境电商规模越做越大,市场领域不断扩展,而线上参与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但整体发展形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技术滞后、品牌意识不强、信用保障体系欠缺、跨境贸易服务落后及人才等问题,都成为我国跨境电商深度发展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应借助政策红利,抓住跨境电商服务水平重心;统一规则和标准,建立跨境电商发展通畅的保障机制;重视跨境电商自身品牌化塑造,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结构变化,进而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 董事会特征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下载:24 浏览:212
  • 王思薇 牛倩颖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 摘要:
    为了检验董事会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收集中国46家流通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统计分析模型,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占比、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职合一、男性董事占比、董事会规模、董事平均年龄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持股比例对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流通业上市公司应继续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以加快其技术创新的发展。
  • 新时期我国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下载:85 浏览:426
  • 李升红1 李万春1 刘得杨2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 摘要:
    本文首先对推进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着重强调其对于我国经济模式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行政壁垒、行业差异、地域差异、电商冲击以及供给过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商品市场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最后针对存在的障碍提出税制改革、统一标准、分区推进、融合电商以及资源整合等应对措施,并依据商品市场发展的宏观需求,分别阐述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以及发展观念的构建路径。
  • 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增长机理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下载:62 浏览:331
  • 张斯琴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经济效率增长的"时空惯性"特征,城市经济效率既会受到本城市历史效率循环累积的影响,也会受到周边城市的效率溢出性影响。基于其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距离临近发展相近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具有趋同趋势,进而为地区增长方式转换、实现效率型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上的证明。
  •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下载:46 浏览:282
  • 陈建中 刘杰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 摘要: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研究商贸流通与经济发展两者间的相关性,厘清两者内在联系,针对性地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从影响机制与影响路径两方面分析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型,并选择京津冀区域作为实证对象,经过验证得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给出相关建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下载:56 浏览:269
  •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 摘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载:71 浏览:333
  • 苏娟 胡青华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 摘要:
    本文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但是对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效应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对东中部商贸流通业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商贸流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处理好产业优化与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基于区域化特性的工业品供应链研究 下载:45 浏览:234
  • 谭晓宇 程钧谟 贾春光 朱振中 蒋兵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 摘要:
    制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之后,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宣布发展工业的决心。而在当前中国,工业品供应链目前仍主要以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进行运转,其存在模式老化、信息化差等问题,对工业品供应链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因工业集聚现象加剧、区块链技术、逆向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供应链逐渐呈现区域化的特性。基于这种特性,提出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区域供应链模式: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与区域中间商的合作,完成信息等方面的整合,以平台和中间商为主体维持供应链的销售、物流配送等运转,从而达到优化工业品供应链的目的。
  •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 下载:10 浏览:167
  • 谭建 闫丽娜 李萌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 摘要: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时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本文通过模式创新实现供应链从"1+N"到"X+N"模式的演进,构建物流企业以自有资金提供融资服务的物流导向型模式。通过物流企业自身精准掌握抵质押物并提供监管和辅助性服务,可实时了解其运营状况,极大的降低信贷风险。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提供一站式增值性服务产品,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性发展。
  • 现金持有、融资能力与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研究 下载:13 浏览:175
  • 吴韶颖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6年期间上市公司数据,就现金持有、融资能力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现金持有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商贸流通业经营风险的降低,融资能力增强则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风险反而会加大。分所有制来看,现金持有数量的增加有助于非国有商贸流通业经营风险的降低,而对国有商贸流通业的经营风险影响不显著,融资能力增强则推高了国有与非国有商贸流通业的经营风险。
  • 供给侧改革下第四方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创新 下载:54 浏览:290
  • 李艳伟 何任杰 《中国经济》 2020年2期
  • 摘要:
    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市场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助于其解决中小型合作企业融资问题,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向第四方物流的转型。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优化,然后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物流金融监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在线融资,最后从供给侧角度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管控,降低运营风险。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创新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可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配置,真正转型成为一个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商。
  • 电商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模型 下载:21 浏览:212
  • 桂夏芸1 傅春1 陈佶玲2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 摘要: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特色小镇则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尝试。本文基于我国电商小镇的社会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得到各电商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值。研究表明:特色产业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电商政策性支持力度高的电商小镇,电商品牌对其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撑力度强;特色产业产品经济附加值低、电商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小镇,电商平台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功能还未凸显。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电商小镇与特色产业的耦合程度,一方面要提高特色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 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 下载:54 浏览:241
  • 彭博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层面样本数据和东中西不同区域的面板数据就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层次年龄结构人群对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发展和不同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总体而言,60周岁以下年龄结构层次人群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青壮年人群相对于19周岁及以下人群的促进效应更强,东、中、西不同区域之间呈现出逐步递减的状态,而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对我国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对不同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均会产生负向抑制作用,且这种负向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除此之外,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城镇化率和最终消费支出已经不容小觑。
  • 传统零售行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下载:26 浏览:231
  • 郝军荣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概念模型,对传统零售行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论如下:市场环境对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系数为0.445,对零售行业获取短期收益路径系数为0.451,对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系数为0.463;企业竞争力对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系数为0.494,对零售行业获取短期收益路径系数为0.482,对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系数为0.442;企业精神对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系数为0.501,对零售行业获取短期收益路径系数为0.507,对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系数为0.569;发展模式对零售行业转型升级路径系数为0.549,对零售行业获取短期收益路径系数为0.552,对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系数为0.445;消费者理念对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系数为0.453,对零售行业获取短期收益路径系数为0.461,对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系数为0.427。
  • 区域视角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344
  • 吴雪 《中国经济》 2020年1期
  • 摘要:
    服务业凭借其对制造业的专业辅助作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十分显著,东、中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系数值分别为0.349、0.253、0.239,且结果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但中部和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经济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61
访问量 158962
下载量 59812
总被引次数 795
影响因子 1.2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