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诺贝尔物理奖“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案例研究 下载:45 浏览:234

董彦邦1 刘莉1 姜燕媛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创了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先河。本文通过对李政道好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叶铭汉院士及王垂林研究员的半结构式访谈以及李政道个人传记的整理,深入分析宇称不守恒理论的产生过程及成功要素,旨在为促进我国重大科学发现的产生提供对策建议。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PBRF)计划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研究及启示 下载:3 浏览:349

张梦琪 刘莉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简称PBRF)计划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周期性科研评价制度模式之一。新西兰政府于2003、2006和2012年相继启动了三次PBRF计划的质量评价项目,目前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正在筹备当中。本文通过分析PBRF计划,尤其是其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的相关要素,发现其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同行评价确保评价质量;评价工作重点针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评价过程效率高且周期合理;评价内容关注科研质量和科研影响;注重分类评价且评价标准多元化;避免高等教育过度市场化。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高校人才资源竞争现状探析——以2007-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职业流动为例 下载:84 浏览:518

江珊 刘少雪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在对2007-2015年当选的2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职业流动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从院士群体来看,所谓的高校"挖人大战"是部分高校与少数高层次人才间的"游戏",媒体有夸大之嫌;高层次人才市场"有价无市",影响学术圈的可持续发展;高层次人才在职业生涯探索与建立阶段积淀的工作资源对其职业流动有较大的影响;适度、公开的工作要求对于高层次人才工作动机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现实与理想:目标群体认同视角下的高校科研评价制度 下载:81 浏览:503

刘莉 季子楹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教师作为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的目标群体,他们认同与否直接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成效。通过访谈研究发现,现行科研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高校教师的认同,但与教师期望的评价制度之间尚有很大差距。现行评价制度是管理主义的,基于"经济人"假设;理想的评价制度是人本主义的,基于"学术人"假设。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以同行专家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尊重并鼓励评价客体参与评价活动,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标准导向,分类设计评价指标,实施基于计量指标的代表作同行评价,评价过程更加民主、透明,评价周期更加灵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