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下载:96 浏览:512

冯帮 何淑娟 李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据此,提出四项建议:以省级政府为主导逐级宣传相关政策,增加机动编制补充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以省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政策效能。

论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的三对关系 下载:68 浏览:400

戴红宇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地方高校具有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地方高校也开始重新发展师范类专业。地方高校办师范专业首先应明确"为何而教"的问题,才能保障师范教育的长期发展。地方高校应在深刻理解乡村与城市、师范类专业与学科建设、知识与能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师范生教育的培养导向、专业建构和课程组织3方面着手,确立以培养乡村教师为主的办学方向,加强师范专业的学科建设,完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师范生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支撑和引领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与政策改进 下载:88 浏览:473

刘佳1 方兴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学校从教,关系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措施。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其中的男教师和工作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受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个人偏好、乡村文化适应性、家庭和学校支持度、教师教育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偏好和乡村文化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仍需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重视乡村教师招聘和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偏好的考察与培育;(2)积极帮助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乡村文化;(3)关心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家庭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4)重视乡村学校建设,给予新生代乡村教师更多的组织关怀;(5)出台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师教育标准。

乡村教育生态回归平衡与重振:乡村教师留得住和本土化 下载:53 浏览:263

龚宝成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办好人民满意的美好乡村学校,推进均衡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乡村教育的需求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乡村教师面临着放弃与坚守之间的矛盾。面对乡村教育的上述困境,探讨和解决乡村教师如何留得住和实现本土化培养等问题日益迫切,这样才能有助于回归乡村教育生态平衡与重振乡村教育生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均衡与公平愿景。

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探究 下载:61 浏览:1295

刘新华 《中国城镇》 2025年3期

摘要:
这篇文章讨论了在农村学校中课程设计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问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完善且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推荐采用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多样化方法,并将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作者还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建议,以帮助农村学校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乡村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下载:122 浏览:1251

李建成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2期

摘要:
中国乡村教育改革是一项跨世纪的时代育人工程,中国乡村教育如何与现代教育接轨,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育人质量之间的差距,事关中国教育育人质量的立业之本,更是振兴中国现代乡村教育的兴教之源。

乡村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下载:32 浏览:709

孙玉花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在乡村教育背景下,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差异,以及各村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条件的迥异,学生在数学基础、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现状给乡村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大面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已成为乡村数学教师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素质教育的追求更加明确和迫切。为了推进乡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乡村中学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下载:220 浏览:2224

蒋雯英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7期

摘要:
本文对目前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突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价值等实践对策,希望能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346 浏览:2955

李智珍 《中国城镇》 2022年7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相继发布,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教育振兴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乡村教育振兴能够带来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民众思想的进步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然乡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任然面临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学校规模缩小等困境。教育作为乡村的支柱,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发展,因此要想推进乡村教育的振兴,应综合考虑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困境,落实教师补充交流制度及配套建设、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适当保留必要的教学点、转变乡村教育模式,关注乡村学校特色发展。

乡村教育视角下乡村振兴研究 下载:405 浏览:3158

唐秀霞 《中国城镇》 2021年11期

摘要:
我国经过不懈奋斗,在 2020 年底,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国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成就!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制定“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是这一战略最基础的一环。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以期研究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实际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转型探究 下载:415 浏览:3294

王天博1 徐照2 《中国城镇》 2021年10期

摘要: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乡村振兴的长远性出发,如何推动乡村教育转型升级,使其新发展同后脱贫时代的新需求相匹配,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衔接新阶段——空心村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以湖北、河南、山东3省部分乡村小学为例 下载:149 浏览:1522

金晓善 韩明皓 王昊天 齐洋阳 王昱曦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9期

摘要: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之际。然而诸多地区由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一些村庄急速向外扩张,村落呈现出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特殊布局,最终形成“空心村”。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则对湖北、河南、山东3省125村展开走访调研发现“空心村”乡村教育主要存在社会教育风气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外流等问题,本文则主要针对以上三点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空心村的教育问题有所改善。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下载:147 浏览:1482

张娟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9期

摘要: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行各业纷纷卷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教育是乡村的支柱,是乡村焕发生机的根本源泉。智能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新型发展生态,建设信息化乡村势在必行。中国乡村的振兴及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乡村教育信息化能为乡村教育搭建数字化的教育平台,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加速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新提升、新跨越。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下载:146 浏览:1447

阿依古丽·艾麦尔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8期

摘要: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农村繁荣的巨大来源与力量。乡村教育信息化,能提高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增强农村小民众综合素养、发展农村终身学习理念、助力中国农村“五大”文化复兴。实现乡村教育信息化,需要走出农村信息化教师数量不足、信息化设施匮乏、教学主体参与度较低、农村教育信息化体系不健全的困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城乡教学共同体,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乡村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下载:145 浏览:1497

王挺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8期

摘要:
在乡村教育振兴目标的要求下,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为信息技术模式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证明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而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是意义非凡。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通过这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堂的趣味化和丰富化,全方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例,探索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方案研究——以河南省禹州市乡村为例 下载:263 浏览:2668

吴浩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3期

摘要:
本文由对禹州市乡村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禹州市乡村的自然条件地理因素、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来说明禹州市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出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禹州市偏远山村地区的贫困原因,针对这一现象,要从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增加对教育扶贫的资金投入,招纳优秀的教师资源队伍、改革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等几方面为禹州市乡村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建议举措。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