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观察 下载:52 浏览:361

王造文 王尔茜 陈有信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8年手术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9例(17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必要时摘除囊袋、切除前部玻璃体,张力环辅助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配镜,必要时弱视训练。观察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评估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22±0.22(LogMAR))较术前(1.07±0.22(LogMAR))提高(P<0.01)。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22±0.19(LogMAR))较术前(0.82±0.12(LogMAR))提高(P<0.01)。1例(1只眼)张力环辅助植入人工晶状体者术后2周人工晶状体移位,予缝线固定,随诊2年位置稳定,其余患者无人工晶状体移位。随访期内无线结暴露、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宜采取个性化手术设计,总体效果良好,远期安全稳定。

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下载:49 浏览:378

王婷婷 任雁琳 崔慧娴 史春生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效果以及初步探索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将他们分为SBL-3组和HOY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通过问卷调差初步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SBL-3组最佳矫正视力下的中、近视力好于HOYA组(P<0.05);SBL-3组患者在明视、暗视、明眩、暗眩下不同频率(3、6、12、18c/d)的对比敏感度好于HOYA组(P<0.05)。另外,术前宣教、患者及家属学历、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以及来源途径均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论 SBL-3人工晶状体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近视力,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中、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

运动视力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变化 下载:53 浏览:393

张立友 杨立东 陈忠飞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视力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沧州眼科医院确诊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且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57例(114只眼),测定其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利用自制动态视力测量工具,在双眼最佳矫正状态下测定对水平运动速度为1. 3 m/s的运动视标的分辨能力。结果白内障手术前后动态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下降幅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表现为更加明显的运动视力下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恢复老年人的运动视力。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下载:75 浏览:769

栾景泉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所有患者均提供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眼压明显得到提升,视力明显得到提升,p<0.05。结论: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镜患者开展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提倡。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下载:139 浏览:1407

张明营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34例患者为例,探究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并发的原因。结果:经统计共15例患者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其发生率为0.20%,经分析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长于3.2mm、前房未注射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30min是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因素较多,在实施治疗时应采取小切口Phaco治疗,避免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前房及时注入抗菌药物等处理,从而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比较分析 下载:270 浏览:2727

郭楠楠 陶钰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予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结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做出对比。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均实施治疗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问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7,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X2=0.2145,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周边虹膜的切除术是否执行都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无明显影响,且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手术效果的无显著差异,具体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68 浏览:2707

陈冬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74眼),给予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范围的患者占81.0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5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发生7例角膜水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并发症较少。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