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的中英政治演说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下载:67 浏览:391

李蕾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自修辞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它就作为一个描述性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领域中。尽管修辞结构理论已经被先后使用在诗歌、广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多种语篇类型的分析中,但根据所搜集到的文献显示,少有修辞结构理论被应用于政治演说的分析。本文选取中英政治演说30篇作为语料,运用修辞结构框架分析政治演说的修辞关系分布特点,对比中英文政治演说的修辞结构关系的差异。

政务微信中政治修辞现象探究 下载:55 浏览:351

刘诗萌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以《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一书中对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分类为依据,以中国政府网、共青团中央等政务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政治修辞在政务微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整数与约数:鲁迅的批判修辞法 下载:51 浏览:343

曹禧修 《中国文学》 2020年8期

摘要:
鲁迅有不少偏至的观点是不易理解的,比如"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等等。鲁迅对中国历史的透底性批判,因其偏至而引起的震撼度或许并不亚于上述两种观点;然而,我们倘若能够抓住其中的一对修辞学范畴,其偏至与深刻的转换或许并不难达成。这一对修辞学范畴便是——整数和约数,它们是鲁迅的批判修辞法。

图式论:图像思维与视觉修辞分析 下载:87 浏览:520

刘涛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图式是一种通往心理表征的"算法"体系,一种抵达事物形式与特征的"建模"结构,其功能就是为认识活动提供一种"加工"依据,使得我们的知觉过程变得有"章"可循。在视觉思维体系中,建立什么样的视觉轮廓,形成什么样的视觉特征,不过是既定图式结构的意向性"再现"。在康德哲学那里,图式是一种被发明的"中介"或"媒介",其功能就是使范畴应用于经验,从而在先验演绎维度上实现感性和知性的结合。视觉认知活动的图式工作,主体上是沿着形式建构与意义建构两个维度展开,前者对应的图式类型是完形图式,主要指整体论视域下视觉形式加工的组织规律,如整体加工法则、主体识别法则、认知补偿法则、相似与联想法则、同构与转换法则;后者对应的图式类型是意象图式,强调视觉意义建构的认知模式,而视觉修辞实践的两大基本修辞模式——视觉转喻和视觉隐喻,都存在一个基础性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在"视觉形式"维度上提供了一种抵达"文化形式"及其本质的认识路径。

表征的张力:农民叙事话语、文学修辞与数码语言 下载:44 浏览:320

南帆 《文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文学修辞的特殊意义是劝导读者进入作者暗示的"价值领域"。文学语言"大众化"背后的"价值领域"是"文学为什么人"的问题。由于农村包围城市的著名革命构想,文学史仿佛形成一个观念: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总是与乡村的农民语言联系起来。以赵树理小说语言为例,论文讨论了农民叙事话语与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内在差异,继而指出农民叙事话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遭遇的困境。论文认为,一批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小说可视为另一种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产物,论文具体分析了《创业史》的文学修辞。虽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中止,但是知识分子叙事话语意识到的问题并未消失,可以在张炜的《古船》之中发现相似的文学修辞,只不过这种文学修辞从社会学图景的想象退回象征性的审美意象。李子柒小视频的农村叙事提供的文学修辞建立于数码语言与小资美学的基础上,这种语言背后的合作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农民叙事话语与知识分子叙事话语的视野。新的可能正在出现。

身份转换·修辞策略·影像机制——论女性主义视域下电影《刺客聂隐娘》的改编 下载:87 浏览:382

孙力珍 《当代艺术》 2019年11期

摘要:
相比于唐传奇中的《聂隐娘》,电影《刺客聂隐娘》摒弃"奇侠"形象,转而以刺客/女性角色为叙事核心,着力展现刺客/聂隐娘刺杀过程中的等待与观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刺客/聂隐娘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视域下,检视《刺客聂隐娘》的改编,首先通过表层文本比较,探寻侯孝贤以何种方式关照女性意识;其次从影像修辞策略挖掘侯孝贤迥异于唐传奇之处;此外从导演深层的影像机制中,窥探侯孝贤对女性主体建构与男女平权的现代化意识的呈现。

身份转换·修辞策略·影像机制——论女性主义视域下电影《刺客聂隐娘》的改编 下载:0 浏览:379

孙力珍 年期

摘要:
相比于唐传奇中的《聂隐娘》,电影《刺客聂隐娘》摒弃"奇侠"形象,转而以刺客/女性角色为叙事核心,着力展现刺客/聂隐娘刺杀过程中的等待与观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刺客/聂隐娘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视域下,检视《刺客聂隐娘》的改编,首先通过表层文本比较,探寻侯孝贤以何种方式关照女性意识;其次从影像修辞策略挖掘侯孝贤迥异于唐传奇之处;此外从导演深层的影像机制中,窥探侯孝贤对女性主体建构与男女平权的现代化意识的呈现。

论程砚秋艺术实践与民国报刊的互动关系——以1922年至1937年上海《申报》为研究中心 下载:57 浏览:379

刘洋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摘要:
民国报刊在近代戏曲的演出与传播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1922年至1937年以《申报》为主的报纸不仅用跟踪式、连续性的报道记录了程砚秋在上海的演出情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促进了程砚秋的成名以及程派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程砚秋善于主动利用《申报》的平台与观众互动,进而根据观众的反馈来思考、调整创作思路和表演方式。通过"孤岛时期"之前《申报》等报刊媒体与程砚秋艺术实践的互动关系,既可还原戏曲艺术传承者在近代媒体环境、文化风潮中努力拓宽传播渠道的多种尝试,也可一窥程砚秋的戏曲理想与文化关怀。

香港电影的女性身体修辞——以李碧华小说改编电影为例 下载:37 浏览:293

杨森 《当代艺术》 2019年8期

摘要:
现代消费社会女性时常处于被观看的地位,因此不管是李碧华的原著,还是由其改编而成的几部电影(包括《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都能看到其间充斥大量的女性情欲的展演。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也以此翻转了男性视点。此时的女性身体不再是"不洁"与"淫荡"的代名词,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展示,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身体炫耀,其中也包含了强烈的女性身份的建构。同时在情欲之外,《胭脂扣》也包含了特殊历史时期港人的集体迷茫,身体/身份与时代政治产生了复杂而紧密的勾连。

再论视觉之势:传统、内涵及其合法性——基于中西比较的视野 下载:42 浏览:461

李红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文章通过与西方视觉修辞表意传统的对话,发现中国文化中"势"可以作为一种视觉修辞的新范畴。视觉之势在效能上体现为接触与促动;在内涵上体现为某种不平衡的引发力。通过对于视觉之势合法性的探讨,文章发现视觉之势的范畴可以被置于修辞批评的传统中,并且体现出中国文化主体性克减的批判逻辑。

“既遥远又无所不在”——《围城》中作为讽喻的“战争”话语 下载:58 浏览:435

吴晓东 《文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对《围城》的重释,即把"无所不在"的"战争"理解为小说中结构性因素。虽然钱钟书在《围城》中并未直接书写与战争直接相关的主题与场景,但战争仍然构成了小说叙事者以及人物的一种生活底色、思维惯习和存在背景,是"无所不在"的存在。"战争"由此可能生成透视《围城》的一个微观诗学视景,即所谓"无所不在"的战争在文本中到底是怎样具体呈现的:小说中所指涉的战争话语既构成了叙事者的修辞方式,同时也构成了小说人物的表意形态,最终承担了使小说丧失意义远景的功能性使命。《围城》中的"战争"话语由此可以作为一种讽喻和寓言来进行诗学解读,"既遥远又无所不在"的战争连接了小说与政治、诗学与历史,是作者传达时代症候的有意味的小说形式,也是人类危机时刻的钱钟书式的特有言说方式。.

狂欢化的身体修辞——《黑豹》中的身体书写与生命政治学 下载:65 浏览:359

林伟 《当代艺术》 2020年12期

摘要:
2018年备受赞誉的美国漫威科幻电影《黑豹》实践了"非裔未来主义"的宇宙观,将光怪陆离的科技意象和非洲元素结合起来,挑战了好莱坞的经典科幻叙事。与影片打造的非洲中心主义科幻未来景观相比,更具有文化颠覆和僭越精神的,是对黑人身体的影像化再现与重述。作为美国电影中重要的文化表征,黑人身体铭刻着多种权力话语的印痕。黑人身体包含的符号化的"黑人气质"在电影《黑豹》中得以体现;并且,通过狂欢化的身体修辞,电影也体现着黑人群体身体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政治学的诉求。

共享性策略:中国新军事动作片类型修辞研究 下载:74 浏览:352

寻茹茹1,2 《当代艺术》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新军事动作片一方面借鉴了好莱坞及香港等动作片、枪战片的创作元素,以类型审美原则塑造了吸引受众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承继了中国"主旋律"军事电影的历史传统,以主流意识形态原则引导受众的内在感觉,形成主流价值观多元表达的中国特色的"新主流"电影。围绕类型修辞与主流表达互文编码这一核心问题,本文分别从架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逻辑与满足大众审美期待的影像语态两大层面,剖析军事动作片的类型修辞,以期为中国新军事电影共享性发展提供借鉴。

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连贯性研究 下载:39 浏览:358

刘凯 王红玲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2期

摘要:
尽管抽取式自动文摘方法是目前自动文摘领域的主流方法,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抽取式自动文摘形成的摘要由于缺乏句子之间的合理指代或篇章结构,使得文摘缺乏连贯性而影响可读性。为提高自动摘要的可读性,该文尝试将篇章修辞结构信息应用于中文自动文摘。首先,基于汉语篇章修辞结构抽取摘要,然后使用基于LSTM的方法对文本连贯性进行建模,并使用该模型对文摘的连贯性做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摘要抽取方面,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相比于传统的抽取方法具有更好的ROUGE评价值;在使用基于LSTM连贯性模型评价摘要连贯性方面,篇章结构信息在自动抽取文摘时可以很好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同时使摘要具有更好的结果。

身体·空间·色彩——印度电影中歌舞段落的视觉修辞 下载:274 浏览:280

李莉1,2 《当代艺术》 2019年3期

摘要:
歌舞是印度电影的重要构成部分,已成为其标识性的元素。歌舞段落中身体、空间、色彩的视觉修辞,承载了一定的叙事功能和文化表征,具体表现为彰显了东方的、民族的、舞蹈的身体,作为仪式表演性的空间和跨地域组接的移情空间,用以造势、叙情的色彩。歌舞段落以身体、空间、色彩的修辞,在电影中暗含了特殊涵义,表征了民族文化和意象。

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连贯性研究 下载:43 浏览:246

刘凯 王红玲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2期

摘要:
尽管抽取式自动文摘方法是目前自动文摘领域的主流方法,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抽取式自动文摘形成的摘要由于缺乏句子之间的合理指代或篇章结构,使得文摘缺乏连贯性而影响可读性。为提高自动摘要的可读性,该文尝试将篇章修辞结构信息应用于中文自动文摘。首先,基于汉语篇章修辞结构抽取摘要,然后使用基于LSTM的方法对文本连贯性进行建模,并使用该模型对文摘的连贯性做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摘要抽取方面,基于篇章修辞结构的自动文摘相比于传统的抽取方法具有更好的ROUGE评价值;在使用基于LSTM连贯性模型评价摘要连贯性方面,篇章结构信息在自动抽取文摘时可以很好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同时使摘要具有更好的结果。

什么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中修辞语言的运用? 下载:65 浏览:475

张秀敏1 杨连星2 高云霞1 刘星辰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针对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叙述性文本披露领域,基于印象管理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修辞语言运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乐观性"和"语气强度"与社会责任履行负相关,"确定性"与社会责任履行正相关。在自愿披露动机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下,这种有偏性更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会对这种有偏的修辞语言运用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财务绩效在该制约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将印象管理研究拓展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领域,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参考依据。

作为修辞的音乐表演:从创作到演绎 下载:76 浏览:410

廖希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指出音乐表演作为广义上音乐创作的一部分,与音乐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音乐表演是音乐修辞的最终阶段。修辞术与音乐的表演性有着历史悠久的关系,但不同的是,演说家通常一个人完成修辞过程,但是对于音乐来说,由于作曲家和表演者相互分离,表演者需要考虑什么是作曲家的修辞,以及要如何在演绎时选择个性化的表演修辞。文章通过"装饰还是旋律""结构还是修辞?"等示例探讨音乐表演中的相关问题,最终总结出音乐不仅是创作到演绎的实践过程,还可以是其逆向的过程,即从音乐表演到音乐修辞——由寻找最贴切有效的表演修辞从而探究音乐本源内涵的过程,并以无限可能性的路径,为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

有源相控阵天线子阵划分对旁瓣匿影性能影响 下载:55 浏览:458

张广磊 陈峰峰 单姣龙 莫修辞 《天线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由于缺少旁瓣匿影性能评估的统一标准,子阵划分对旁瓣匿影性能影响研究较少。对此,本文提出旁瓣匿影性能评估参量——旁瓣匿影率,其本质是计算满足旁瓣匿影要求区域占整个方向图区域的比例。其中保护通道直接利用子阵级数据通过加权非相参积累方式构建,可实现保护通道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支撑干扰条件下的自适应旁瓣匿影。实验表明,子阵划分非均匀性越强,子阵数越多,扫描角越小,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旁瓣匿影率越高,旁瓣匿影性能越好。

戏曲字幕翻译中文化词及修辞的翻译探讨——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下载:54 浏览:317

蔡演 《英语教学》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李林德青春版《牡丹亭》的字幕译本为例,对其中文化词及修辞的英译作简要分析,探讨因字幕翻译的特殊性,李林德译本选取的翻译策略,为戏曲字幕译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