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236 浏览:1995

朱春阳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2期

摘要:
土木工程是当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工程类型,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质量,而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更需要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保障。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容易造成结构施工质量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工程质量,需要从施工技术要点入手,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探讨 下载:196 浏览:2415

缪舟勇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1期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风险,当各种安全风险加剧时,必然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从而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各种安全风险的分析,论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土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分析 下载:247 浏览:2108

张振国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1期

摘要:
土木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属于重要内容,土建工程在开展造价管控工作的时候需要基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特点,做好土建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管控,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对策,进而提高工程造价管控的水平。

科技计划评估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下载:19 浏览:181

翟亚宁1 李昂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不断丰富科技计划评估理论体系、优化科技计划评估实践活动对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国际评估界常用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系统论、"事实-价值"相关结合理论进行了全面评述,提出了未来科技计划评估理论两种态势: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将引起评估理论研究使用多元化、复合化,二是评估理论研究与使用将更加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在上述基础上,建议我国当前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评估理论,该理论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适宜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特点需要;二是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公正的关系;三是注重事实与价值相统一;四是能够广泛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因。

澳大利亚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路线图制定及启示 下载:31 浏览:247

樊潇潇2 李泽霞3.4 曾钢5 郭世杰3.4 吕琨6 宋伟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科技基础设施兼具科学、技术与工程性,因此路线图的规划方法对其非常适用且行之有效。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2016年路线图的制定方法、过程和内容,深入研究了澳大利亚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路和做法,并剖析了澳大利亚设施路线图的重要制定原则、组织模式、项目遴选程序、重要管理观点以及政府对于路线图的响应等多个方面,最后提出针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几点启示。

交易特征、组织间控制机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来自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数据 下载:55 浏览:369

严玲 李杰 李卓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中业主与咨询方知识共享是影响双方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关注根据交易特征有效地设计组织间控制机制以提升双方知识共享水平。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结合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情景,选取交易特征中任务相互依赖和质量绩效模糊作为选择组织间控制机制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究"交易特征-组织间控制机制-知识共享"的因果关系链。研究结果表明:合同控制和信任控制在交易特征与知识共享之间均发挥着中介作用;合同控制对知识共享产生负向影响,而信任控制则起到促进作用;信任控制负向调节合同控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认知与财务绩效——多元资本共生的分析视角 下载:47 浏览:305

温素彬 李慧 焦然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中。企业文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从多元资本共生的视角,分析了企业文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利益相关者认知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并用我国沪深上市的500强的部分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文化对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利益相关者认知在企业文化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债务定价、股权定价与总资产定价——贴现率难题的统一解模型 下载:45 浏览:288

张志强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资本资产定价旨在探讨各种资本的合理价格,即各种资本资产的合理收益率或贴现率,它是各种财务和金融决策的基本依据。由于种种原因,资本资产定价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表现为没有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或模型可以充分考虑风险确定各种资本资产的贴现率。本文从投融资决策的需要出发,分别对债权、股权和总资本的适用贴现率进行了探讨,推导出逻辑贯通的三种贴现率的封闭解模型。这些模型的推导都有两种方法相互印证,具有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唯一性,从而在理论上彻底解决了贴现率确定的难题。

转型期我国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58 浏览:407

吕薇 马名杰 戴建 军熊 鸿儒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当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发达的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体制改革尚处于攻坚期。破解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的体制机制性难题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发展的主要进展和面临的新形势,重点剖析了人才队伍、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创新、政府职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政策建议。

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35 浏览:419

张玉华 张涛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从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际间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协同集聚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自身前期惯性的影响;科技金融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和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恰当之美”探讨 下载:25 浏览:306

王福云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在小提琴表演过程中,"恰当之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小提琴表演的艺术水平。在本次研究中,本文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小提琴表演艺术过程中"恰当之美"的展示方法。

新创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内外部新知识的视角 下载:53 浏览:467

吴增源1 易荣华1 张育玮1 伍蓓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针对"新创企业如何利用新知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从内外部新知识视角切入,探讨外部知识搜索和内部知识创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内部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荡性和管理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基于256家科技型新创企业的问卷数据,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外部知识搜索和内部知识创造对商业模式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外部知识搜索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通过内部知识创造间接影响商业模式创新;(3)环境动荡性和管理注意力对外部知识搜索、内部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价值链重构视角下航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分析 下载:74 浏览:448

韩霞 吴玥乐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服务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航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成为必然。服务化发展是航空制造业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及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航空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航空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创造和服务增强得以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以及价值实现方式的优化。文章从航空制造业价值链重构视角,结合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和大型飞机制造领域典型企业服务化发展实例,着重围绕服务增值模式和服务整合模式就航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进行分析。

CPS与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中德美政策与能力构建的比较研究 下载:49 浏览:452

戴亦舒 叶丽莎 董小英 胡燕妮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在全球再工业化的浪潮下,网络-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成为各国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本文以服务主导逻辑为理论基础,构建融合技术、能力和应用为一体的CPS架构,分析中国、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政策与报告,对比三个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布局的异同。研究发现,制造业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制造服务化进行转变。在CPS能力体系的构建中,中国注重强化工业基础实力,德国强调制造业高度集成,美国侧重社会力量助力制造创新。

输油气管道站控系统程序标准化关键问题探讨 下载:55 浏览:400

魏国富 黄忠胜 丁建辉 《中国仪器》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当前输油气管道站控系统程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站控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探讨程序结构设计标准化、通用控制功能模块标准化、变量定义标准化、程序注释标准化和其他编程要求标准化等内容,为实现站控系统程序标准化提出技术方法及管理建议。

构建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的理论逻辑及现实展开 下载:79 浏览:492

陈云良1 寻健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公共服务最初导源于"生存照顾"理念,主要体现为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理念正在向激励并促进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它要求建立面向广泛社会成员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覆盖到公共服务的大部分领域,但仍然存在关键领域立法缺位、立法理念落后、可操作性不强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现阶段,我国亟需制定一部公共服务基本法,以发挥立法上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在公共服务基本法的基础上,还应制定或完善公用事业法、社会保障法、公共安全法、社会事业法、公共财政法等公共服务单行法,形成公共服务基本法与单行法协调统一的中国特色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生活圈视角下整合型民生服务模块化研究 下载:55 浏览:340

王淼 吴松涛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存量化城市发展背景下,为提高城市民生服务水平及效率,基于生活圈视角,提出整合型民生服务规划模式。并针对旧城区、新城区兼顾不同城市建成条件,提出不同整合型规划模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民生服务模块化三维框架,从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管理3个维度对模块化构建方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三维框架下民生服务效能。应用整合型模块化服务框架,对民生服务组织与流程进行落实,并从管理流程、建设时序与住区营造角度提出了落实策略。

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利益分配——基于信义义务的制度方法 下载:86 浏览:477

潘林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优先股跨越了股权与债权的边界。股债融合中股权与债权经济利益状态的趋同、组织法与合同法权利行使机制的交叉,带来了股东间复杂的利益竞争。优先股合同权利空间或是被组织挤压,或是在组织中膨胀,合同与组织陷入双重失序。优先股是股不是债,优先股合同权利的边界应在组织法的框架下划定。作为标准的信义义务制度匹配了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公司法的授权性,其关键在于法官通过何种方法适用模糊的法律标准以及切入复杂的商事交易。通过董事决策程序引导、控制公司决策的公平性,是信义义务司法审查中首要与核心的方法论。结合证明责任的分配机制,优先股与普通股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也可能通过计算分析和判断。由是,回应股债融合中的利益竞争,提升对信义义务制度的微观适应,一种可能的路径在于:程序层面,对公司治理中决策过程的认知从法律行为语境下的格式规范进化到商事交易语境下的程序公平;计算层面,在定量裁判思维下重新认识公司价值计算的意义。

公司治理中的控股股东及其法律规制 下载:26 浏览:219

赵旭东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中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现行公司治理制度的重大缺陷是公司治理的法定主体与实际主体严重脱节,未将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治理主体并忽略和放弃对其相应的法律规制。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向和出路是建构以控股股东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应顺应公司控股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态势,围绕控股股东控制权的行使建构科学、合理、系统的法律规则,使其依法掌权行权,充分利用和发挥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独特的积极作用。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首先是遏制控制权的滥用,同时亦应合理引导和规范控制权的行使,由控股股东代行股东会职权的职权代行机制是创新公司治理制度、规范控制权行使的重要方式。

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下载:51 浏览:287

谢增毅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者因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案件数量较多。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在劳动关系中也应得到保护。但劳动者言论自由与雇主的权利和利益有可能产生冲突,劳动者言论自由也应受到限制。从劳动法角度看,对劳动者言论自由进行限制的基础在于劳动者的忠实义务。劳动者的言论自由与其忠实义务及雇主的权利和利益需要平衡。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考虑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的各种因素对其合法性作出判定。确立劳动者言论自由的边界需要在个案中考察劳动者社交媒体行为的"四要素",即行为是否符合雇主规章制度要求、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行为情节以及相应的具体因素,从而判定劳动者行为是否损害雇主利益、违反忠实义务,并以此判定劳动者的社交媒体行为是否超出言论自由边界及是否合法。雇主对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应符合比例原则。
[1/30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