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下载:90 浏览:504

甄晓晨1 陈子来1 李佳琪1 刘景青1 耿璇2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多层管理模式,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分为分布自平衡层、集中控制层、基于云平台的广域协调控制等三层。最后,初步探讨了实现此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储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大电网运行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关键问题。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概述 下载:79 浏览:499

梁银林1 刘庆2 钱勇1 张文祥1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7期

摘要: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电能与空气介质内能之间能量转换存储的能源利用系统,用压缩空气储存低谷电、弃风电和弃光电,按需将高压空气释放经透平做功发电,是一种用于能源平衡、新能源消纳等领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本文概述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系统原理,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类型和技术特点,简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非对称信息下可再生能源并网机制设计 下载:62 浏览:299

孔令丞 涂改革 张英辉 《当代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可再生能源并网实践中,不仅存在其发电产出与电力需求随机性的问题,而且并网补贴政策还受到电网成本信息非透明的影响。本文借助收益共享合约理论,通过将分享系数构造成电网边际成本的函数,调整发电方与电网的部分转移支付,建立非对称信息情景下的收益共享合约。进而基于电网成本显示激励机制理论,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出与需求的随机性及电网边际成本进行参数变动性分析,得到合约协调的供应链均衡。

模糊C均值聚类在光伏阵列故障样本数据识别中的应用 下载:32 浏览:330

陆灵骍 朱红路 连魏魏 戴松元 姚建曦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光伏电站由数量庞大的光伏组件构成,因复杂的生产工艺及艰苦的工作环境,光伏系统直流侧故障频发,直接影响到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益。如何从光伏阵列的运行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故障样本,并对其进行识别,是建立故障模型的重要步骤。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对故障样本进行划分及标识的方法。首先对故障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进行分析,提取出故障特征向量(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最大工作点电压Um,最大工作点电流Im)。为排除外部激励条件对电气参数的影响,将故障特征向量统一转换至标准测试条件(standard test condition,STC)。最后根据FCM算法良好的模糊信息处理功能,对开路故障、短路故障、阴影故障、异常老化故障的样本进行聚类划分。实际运行数据证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可靠地对光伏系统直流侧典型故障的样本进行智能聚类,并有效地描述不同故障下光伏阵列电气参数的分布特征。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量-电价动态仿真 下载:66 浏览:433

李仲1 孔令丞2 梁玲3 《管理与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售电商从发电商那里以不确定的批发价格购电,然后以相对稳定的电价出售给电力消费者,通过构建模型来描述发电商-售电商之间的Stackelberg关系,研究竞价上网和管制零售电的混合型电力市场中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决策。进而,借助随机仿真法拟合可再生能源电波动在时间上的自相关性和实时电价的均值回归性,重点研究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可得性与最优产能组合,仿真模拟发电投资的最优容量决策;探讨实时价格波动性和供给不确定性对实时电价的影响,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践提高决策的效率。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硅基光伏组件运行温度在线软测量方法 下载:25 浏览:262

于航1 刘阳1 连魏魏2 朱红路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硅基光伏组件的运行温度对组件电气性能和发电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是光伏系统建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精确计算对于光伏系统分析和最大功率跟踪等算法的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组件运行温度经典计算方法进行实例验证,发现该算法在不同季节、天气条件下的精度不一致,使得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硅基光伏组件运行温度在线建模方法,它分别以实测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和输出功率作为模型输入,以组件运行温度作为模型输出,实现了组件运行温度的在线软测量。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表明上述方法是有效的,在条件允许时,也应该将风速作为模型输入之一。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下载:86 浏览:419

贺李浩 《能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建立了一套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装置,选取甲苯为代表物质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放电电压、含甲苯废气流量、甲苯初始浓度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为11. 5 kV,气流速率为12 L/h,甲苯初始浓度为500. 0 mg/m3时,甲苯去除率为85. 6%,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效果更好。

智能电网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下载:58 浏览:418

闫瑞刚 《能源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文章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背景情况,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说明了智能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相关技术。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影响下计及输电阻塞影响的综合型能源发售电商竞价策略研究 下载:89 浏览:500

周晓洁 彭谦 杨睿 韩志勇 王淼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分布式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政府补贴资金短缺和"弃风弃光"问题也日趋严重。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政策的驱使作用,含火电和风电机组的综合型能源发售电商如何制定竞价策略使得其既符合政策要求又满足利益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对配额制和绿证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绿证交易市场"处理风电机组的出力偏差,其价格则由绿证用户投标竞价决定;其次,建立发售电商参与竞价的日前市场与绿证交易市场联合优化模型,针对风电实际出力不足和过剩2种情况,发售电商在绿证交易市场中进行购电竞价和售电竞价,并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和多场景缩减技术将风电出力预测结果与误差场景相结合,模拟实际风电出力多场景;然后考虑网络中输电阻塞对发售电商报价的影响,构造了基于节点电价法的输电阻塞成本最小化模型,并采用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文中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电力流规划方法 下载:69 浏览:446

孙珂1 赵鹏飞2 韩晓男1 孙英云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的不断增加给包括电力流规划在内的电力系统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电力流规划必须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提出了负荷水平模式的概念,对不同负荷水平出现时间和频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根据历史数据给出相应负荷水平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概率统计性特征及相应场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社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电力流规划模型,并采用了负荷水平模式+概率场景的方法来处理不同负荷水平下的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可有效缩减不确定性的概率空间,提高了规划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后利用某区域电网算例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现有主流不确定性规划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新电改背景下售电公司的购售电策略及风险评估 下载:73 浏览:423

罗舒瀚1 蒋传文1 王旭1 杨萌2 王江波2 尹硕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售电公司日渐成为多能量市场的主体。开展多时间尺度购电、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购电比例及提供差异化售电合同是提高售电公司经营效益和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综合考虑中长期市场及现货市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等因素建立多时间尺度的多能量市场购电模型,并基于差异化合同建立售电模型;采用概率场景描述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负荷预测的随机性,并以条件风险价值作为购售电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最大化收益及最小化风险损失最终确定购售电策略。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程度采购分布式电源电量、科学安排储能设备充放电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精度,均能增加售电公司收益,同时减低购售电风险。

直流电力分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下载:80 浏览:437

李保罡1 晏彬洋1 董若南1 孔凡伟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在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渗透,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变的大趋势之下,传统的电力系统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电网实现能量多向流动、功率流主动调控、电能精准供应的要求,难以适应未来电力市场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电力分组化技术和电力包调度系统应运而生,其不但可以利用电力分组化的手段实现对电力的精准定量供应,电力包路由器更能实现对网络功率流的主动管理及调控。全面介绍了电力包及其调度系统的相关原理及关键设备结构。总结了包括直流配电网构建、供电控制以及电力包传输策略3个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型架构和未来研究方案等。最后对相关研究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

考虑并网友好性的风电实时有功调度 下载:94 浏览:510

张高航1 李凤婷1 周识远2 高光芒3 李津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最大程度消纳风电及激励风电场改善并网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并网友好性的风电实时调度策略及相应的调度模型。基于电网运行工况及电网外送通道联络线功率偏差,动态计算电网风电消纳实时裕度。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及超短期预测信息评估风电场出力预测精度、出力波动性及负荷跟随特性,评价风电场并网友好性。建立计及风电并网友好性及最大化消纳风电的风电实时有功调度模型。将提出的调度模型应用于IEEE 31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基于灵活性提升的电力系统储能装置定容方法 下载:55 浏览:478

孙伟卿1 李臻1 谈一鸣1 吕风磊2 邱文平3 李宏仲4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6期

摘要:
为更好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针对系统应对短时不确定性的响应能力,定义电力系统灵活性及其评估指标,并基于此提出一种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分析电源侧的不确定性,定义电力系统灵活性,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定义电源灵活性评估指标。从选址和定容的角度,阐述储能配置的原理和方法,并基于电源灵活性评价,综合考虑系统灵活性需求和新建储能成本,建立储能配置模型并求解。以IEEE-118节点测试系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储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87 浏览:488

李建林 《电气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分布式发电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是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能力和灵活调节特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给电网带来的问题出发,归纳了储能技术在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模式,分析了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不足,最后从本体发展和应用技术层面探讨了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网多源实时互补有功控制的评述 下载:79 浏览:504

王昊昊1,2 周天1,2 赵宇1,2 汪马翔1,2 张昊天1,2 李吉晨1,2 《电力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阐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市场交易等因素对特高压互联电网中多类电源实时互补有功控制的要求;对多类电源实时互补有功控制优化方法涉及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提出释放发电、输电计划可调空间,并在线计算输电断面最大输电能力(TTC)以充分利用电网的输电能力。以分调-省调两级调度为例,提出多类电源实时互补有功控制技术框架,强调兼顾可再生能源最大化消纳与其它电源调整的经济代价,强调运行约束、安全约束、市场交易约束和调度公平性约束的统筹考虑,兼顾经济性、安全性和"三公"调度的需求。

计及外部性转移机制的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效益研究 下载:86 浏览:501

田雪沁1 吴静2 张予燮2 王新雷1 谭忠富2 杨佳澄2 《电力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是将火电外部性成本转移至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外部性补偿的有效途径。为控制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影响,我国设立污染物排放费用的征收标准,对于排污企业进行费用征收。本文联合排污费征收、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并考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运行产生的财政缺口,进行了外部性转移机制设计。在引入排污费机制,并将排污费缴纳作为燃煤企业核发绿色证书的标准后,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资金缺口的有效填补。论文以华北某地区的机组运营数据为依据形成算例,通过经济、环境效益两方面的分析,证实了所设计机制的有效性。

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区域能源互联网两阶段协同调度 下载:73 浏览:477

殷红旭 刘春秀 赵金勇 耿洪彬 李仟成 《电力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系统内风光可再生能源及冷热电负荷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运行困难,实现机组出力的精确化和平滑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两阶段区域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策略,将优化调度分为日前和日内两个阶段。在日前调度阶段,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系统经济调度机组组合模型;在日内优化阶段,采用自适应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于各机组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前一阶段优化调度出力为参考,对未来有限时域内系统各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滚动修正,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双馈风机虚拟惯量控制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50

陈汉杰1,2 罗毅1 张磊1 韩华玲3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虚拟惯量控制在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的前提下,其快速响应特性也会对系统暂态稳定造成影响。首先分析了DFIG机端母线电压不同跌落深度条件下DFIG的暂态有功响应特性,指出DFIG虚拟惯量控制影响系统暂态稳定的条件。基于此,结合拓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带有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最后进行时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故障后若未触发DFIG低电压穿越控制,则含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在S机群时可改善系统暂态稳定性,而在R机群并网时会恶化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结果为DFIG虚拟惯量控制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CNN-LSTM深度学习的对虾投饵量预测模型 下载:48 浏览:315

何津民1 张丽珍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为提高对虾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ATT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的对虾投饵量预测模型(CNN-LSTM-ATTN),以水温、溶解氧、对虾的数量与质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通过CNN挖掘输入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提取出数据特征信息,利用LSTM的长期记忆能力保存数据特征信息,使用ATTN突出不同时间节点数据特征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CNN-LSTM-ATTN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816、0.681和0.018,均小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LSTM和CNN-LSTM 3个基准模型,其模型预测能力和稳定性优于其他模型。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对虾投饵量的准确预测,可为对虾养殖投饵量的管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