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液质联用中接口离子化新技术 下载:32 浏览:311

田甜1 张芳1 张曙盛1 冯陈国1 苏越2 林国强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液质联用,LC-MS)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测定功能结合,不仅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在药物分析、食品与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样品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C-MS的核心组成部分,液质接口的作用是将LC的液体引入,发生电离,并将生成的离子传输进MS。因此,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直接影响了LC-MS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离子化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分析物的解吸,提高其电离和传输效率,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本文针对近年来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从离子化原理出发,对接口离子源的构造、影响电离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并对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液质联用中接口离子化新技术 下载:25 浏览:311

田甜1 张芳1 张曙盛1 冯陈国1 苏越2 林国强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液质联用,LC-MS)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测定功能结合,不仅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在药物分析、食品与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样品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C-MS的核心组成部分,液质接口的作用是将LC的液体引入,发生电离,并将生成的离子传输进MS。因此,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直接影响了LC-MS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离子化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分析物的解吸,提高其电离和传输效率,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本文针对近年来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从离子化原理出发,对接口离子源的构造、影响电离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并对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锂离子电池有机硅功能电解液 下载:28 浏览:309

汪靖伦1 冉琴1 韩冲宇1 唐子龙1 陈启多2 秦雪英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高安全高电压电解液的开发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发展的重要方向。有机硅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使其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有机硅电解液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功能分子设计的角度介绍含碳酸酯基、氨基甲酸酯基、腈基、离子液体、含氟类的有机硅功能电解液溶剂制备及电池性能表现;详细阐述具有结构多样性的有机硅化合物用作高电压添加剂、高安全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储存/耐自放电添加剂、吸酸吸水添加剂及其在不同电池材料体系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硅电解液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锂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下载:35 浏览:315

陈嘉苗1,2 熊靖雯1 籍少敏1,3 霍延平1,3 赵经纬3,2 梁亮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储能电源和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容易发生有机液态电解质的泄漏、燃烧、爆炸和短路等问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加好的锂离子电池。与现有的有机液态电解质相比,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ASPE)具有理论比容量更高、结构可设计性强、易于大规模生产制造、排除了泄漏液体等体系安全性能好的优点,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解质。ASPE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本文结合并比较了典型的ASPEs(聚醚、聚酯、聚氨酯、聚硅氧烷)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本课题组的工作,回顾了这几种固态聚合物的发展,对高性能锂电池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设计、新型锂电池、界面调控和制备工艺成型等方面作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金催化去芳构化反应研究进展 下载:57 浏览:403

吴文挺1 张立明2 游书力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均相金催化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催化效率和非常强的官能团兼容性.另一方面,催化去芳构化反应能够直接高效地将芳香化合物转化为高度官能团化的具有丰富三维立体结构的分子.因此,金催化去芳构化反应将会为天然产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新颖直接高效的路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金催化去芳构化反应的例子,主要可分为金催化的重排反应和炔烃/联烯的氢-官能团化反应两方面,同时还介绍了这两类反应的特点与可能的反应机理.

含硼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 下载:61 浏览:411

杨智文1 詹迎迎1 籍少敏1,2 杨庆旦1 李琦1 霍延平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硼元素因其独特的价层电子结构——价电子数少于价轨道数,而拥有一个空的p轨道,其三配位化合物既可以和邻近的π体系产生有效共轭,又可以容易地与路易斯碱发生络合,形成四配位化合物。将硼元素引入传统的光电功能分子当中,往往能给整个体系带来独特的光电性质,这已成为新型有机光电功能分子设计的重要思路。本文围绕硼元素的三配位化合物和四配位化合物,从分子设计理念、化合物光电性质、相关器件的结构与效率等方面对含硼有机光电功能分子及其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含胍基抗菌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下载:91 浏览:415

张浩1,2 刘静1,2 崔崑1 姜涛2 马志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开发能与细菌非特异性结合的新型抗菌剂是解决细菌感染难题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具有持久广谱高效抗菌性、无真核细胞毒性和细菌很难产生耐药性的含胍基抗菌聚合物;接着详细介绍了含胍基抗菌聚合物与细菌非特异性静电结合的抗菌机理;然后重点评述了主链含胍基抗菌聚合物、侧链含胍基抗菌聚合物以及表面接枝含胍基抗菌聚合物的设计理念、合成方法和抗菌性能;最后对新型含胍基抗菌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策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动态配位空间的构筑与调控 下载:58 浏览:415

李娜1,2 常泽1,2 陈强1,2 尹佳成1,2 卜显和1,3,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配位空间"(CoordinationSpace)是无机-有机杂化体系中的构筑基元通过配位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这一概念为基于配位键的框架体系的定向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典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及金属有机笼(Metal-OrganicCage,MOC)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这类材料的构筑与性能调控的核心可以认为是对其配位空间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具有刺激响应性的MOF可展现动态的配位空间,使其在吸附分离、传感、药物投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以动态金属有机框架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简述动态配位空间研究的近期进展,包括其动态行为产生的结构基础、诱发因素及相关性能,归纳结构-性能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常压电喷雾离子化的机理及应用 下载:60 浏览:407

李瑜玲 赵君博 郭寅龙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作为最有前景的分析仪器之一,质谱技术已在药物、食品、环境、人类健康、国家安全及相关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种类的分析物具有多种特征,这为直接离子化及质谱分析增加了难度。常压敞开式离子源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离子源,这类离子源具有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方便、快速、非破坏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好、能实现实时原位、高通量分析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基于电喷雾离子化(ESI)原理的各种离子源的电离机理、特征及应用,展望了常压敞开式离子源的发展趋势。

具有相分离结构的PMMA/PEG半互穿网络形状记忆高分子 下载:87 浏览:430

李兴建1 白宝仕1 刘升1 苗玉杰1 郑朝晖2 丁小斌2 《新材料》 2020年3期

摘要:
采用一步法,将不同分子量的线型聚乙二醇(PEG)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和交联剂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相分离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热力学分析(DMA)和应力-应变分析,对具有不同分子量PEG的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DMA对其双形形状记忆效应和三形形状记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同时具有PEG的结晶相和复合网络的无定形相区,由于PEG结晶熔融温度处于复合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区,能够辅助增强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其固定率和回复率都可达99%以上,而且利用这两个热转变作为形状记忆的开关相可以实现PMMA/PEG semi-IPNs优异的三形形状记忆功能,并对其三形形状记忆效应机理进行了阐释。

环糊精超分子凝胶的构筑及其功能 下载:91 浏览:510

赵倩 李盛华 刘育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环糊精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的大环主体,因其对无机、有机和生物底物的特异性键合而倍受关注。凝胶材料则凭借其结合了固体弹性以及液体流动性等特性而有着广泛的应用。环糊精超分子凝胶融合了环糊精和凝胶的优势,在软材料领域研究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环糊精凝胶的构筑出发,从氢键、主-客体键合和离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其形成超分子凝胶的驱动力进行讨论,并对超分子凝胶在生物、检测、吸附及智能材料(包括滑动环类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筑新型环糊精超分子凝胶、开发该类凝胶的新功能提供参考。最后,对环糊精超分子凝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环糊精超分子凝胶的构筑及其功能 下载:92 浏览:501

赵倩 李盛华 刘育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环糊精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的大环主体,因其对无机、有机和生物底物的特异性键合而倍受关注。凝胶材料则凭借其结合了固体弹性以及液体流动性等特性而有着广泛的应用。环糊精超分子凝胶融合了环糊精和凝胶的优势,在软材料领域研究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环糊精凝胶的构筑出发,从氢键、主-客体键合和离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其形成超分子凝胶的驱动力进行讨论,并对超分子凝胶在生物、检测、吸附及智能材料(包括滑动环类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筑新型环糊精超分子凝胶、开发该类凝胶的新功能提供参考。最后,对环糊精超分子凝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幻数团簇丝氨酸八聚体:结构和手性特征 下载:88 浏览:505

任娟1 边申1 王奕允1 孔祥蕾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自从2001年丝氨酸八聚体第一次在质谱中被观察到,这种奇特的幻数团簇就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丝氨酸八聚体具有显著的同手性优势,而且它的手性能够通过对映选择性取代反应传递给其他分子。一些研究者提出这种丝氨酸八聚体的同手性优势很可能与生命的同手性起源相关。本文综述了丝氨酸八聚体的产生、结构和手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其中包括运用串联质谱(MS/MS),气相H/D交换,离子淌度,红外解离光谱等多种实验方法以及理论计算对丝氨酸八聚体及含有取代单元的八聚体的相关研究。这些结果逐步地揭示了丝氨酸八聚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其在手性识别和手性传递方面的作用的理解。然而,由于体系的复杂性,真正地理解其结构、同手性选择性的原因以及其在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中的作用仍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异山梨醇基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66 浏览:323

申小龙1,2 王自庆1,2 王庆印1 王公应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异山梨醇(I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基化工中间体,具有刚性分子结构和手性化学结构等特点以及无毒无害的优点,作为功能性聚合单体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或改性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IS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综述了IS在聚醚、聚酯、聚氨酯、聚酰胺和聚碳酸酯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和改性领域的研究进展。降低IS的生产成本以及开发合成IS基聚合物高效催化剂等新技术是实现规模化制备和应用的关键。

一种基于咪唑-咔唑蓝色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载:32 浏览:333

彭化南1,2 郑大贵1,2 陈熙2 韩耀静2 吴丽丹2 杨彦春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联苯甲酰、对溴苯甲醛和乙酸铵缩合得到2-(4-溴苯基)-4,5-二苯基咪唑,再与4-(9H-咔唑-9-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一种蓝色荧光材料4,5-二苯基-2-[4-(4-(9H-咔唑-9-基)苯基)苯基]-1H-咪唑,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TGA、DSC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化合物的光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41 nm,荧光发射波长为416 nm,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29 eV和2.11 eV。TGA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微波辅助高效合成吡啶并咪唑类衍生物 下载:35 浏览:364

雷杰1,2,3 唐典勇3 徐志刚3 朱槿1,2 陈中祝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2-氨基吡啶和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开发了新型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产率都在90%以上。在该反应中,通过微波辅助的作用,仅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同时该合成方法在克级规模的实验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目标产物的收率为91%。

决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下载:99 浏览:529

许鹏飞 孙学斌 黄尹琦 单义珠 吴延丽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疾病,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病理表现的病症,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决明子作为传统中药凭借其药源丰富、降脂作用温和、疗效确切稳定、多层次、多靶点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决明子相关文献的查阅,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所提及的中药决明子降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其降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决明子降脂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下载:48 浏览:446

侯君霞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合成化合物的方法,以及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有机肥料、医药产品等方面的联系。而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也需要对此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难以培养出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做好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如何在高中有机化学中渗透学科素养 下载:83 浏览:912

张友才 刘颖 张庆春 《化学研究前沿》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科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学生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有机化学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有机化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政浸润探索 下载:146 浏览:1502

史林芳 李洁 关莹 杨雪娟 《化学研究前沿》 2023年10期

摘要:
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理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之一,其知识体系处处都蕴含着育人因素。有机化合物和衣食住行关系密切,有机化学反应原理与日常所见的现象有太多的相关性,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系统的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向学生倡导低碳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生态品格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秉持育人理念,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