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C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研究要求提供血样,两组患者的血样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统计疾病组、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结果:疾病组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两项指标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出结果更可靠,检查耗时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坚持促进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创造性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让技术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常态和新引擎。本文首先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举措。
摘要: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以疑似尿路感染行尿常规检验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普及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次日清晨提供四份尿液样本,一份应用干化学法检验,一份应用尿沉渣法检验,一份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联合(简称联合法)检验,一份应用显微镜法检验。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统计检出的阳性、阴性例数,计算五项检验参数。结果:显微镜法显示,阳性患者96例、阴性患者34例;干化学法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53例;尿沉渣法显示,阳性患者82例、阴性患者48例;联合法显示,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37例。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白细胞阳性率小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红细胞阳性率大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提高检验准确性与检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摘要: 探讨分析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尿液检验的患者共44例,对患者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比较对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比较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以及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尿干化学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与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与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比较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错误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单一检验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错误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可以获取对患者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有效避免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问题,从而保证对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有必要大范围应用。
摘要: 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防疫,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开展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综合考虑消杀效果、消杀成本、安全环保性与操作便捷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正确的应用,是保证公共场所消杀防疫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重点围绕化学物质在公共场所消杀防疫中的相关应用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摘要: 侧柏叶具有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止血化瘀,止咳祛痰,生发乌发之功效。侧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止血,抗肿瘤,降血脂,促进毛发再生,增强毛囊代谢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关于侧柏叶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对侧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侧柏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摘要: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90名患者,按照检测方法分为干化学组(30例)、尿沉渣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干化学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进行常规检测;尿沉渣组的尿液样本用尿沉渣法进行常规检测;联合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进行常规检测。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红细胞定量和白细胞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误诊率和漏诊率,并计算出总误差率。结果:联合组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6.67%、尿沉渣组的6.67%,联合组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0.00%、尿沉渣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尿液检测中,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常规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摘要: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合成化合物的方法,以及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有机肥料、医药产品等方面的联系。而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出发,也需要对此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难以培养出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做好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 新高考育人理念秉持以人为本,为高校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快完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在教学期间关注考查形式、学习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情况,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特色,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化学课堂,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顺利落实化学育人目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成效。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显示,整合OBE和课程思政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促进了其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形成。此外,研究还指出了此教学模式在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职业成长的潜力,并探讨了未来教育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本研究为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与OBE理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实证基础,并建议未来研究应继
摘要: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题目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审题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解题失误,影响了学习成效。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出发,探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倡导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知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摘要: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史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知识点中的德育渗透则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科学态度;而化学实验的参与则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元素,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领域迎来了变革的契机与挑战。大单元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范式,致力于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构建学生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详细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革新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通过建设相关情境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拓展课程内容以丰富教学资源,强化直观演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以及信息平台赋能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旨在构建一个互动性强、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初中化学教学新模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三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升策略,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例,分析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实验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反思等方式,确保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体系,旨在为高三化学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摘要: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校本作业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校本作业在促进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提升实验技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及增强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本文揭示了校本作业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不可替代性,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本文还提出了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的建议,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实践参考,进一步发挥校本作业在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中的核心作用。
摘要: 基于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探寻大单元教学策略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以结构化模式呈现知识的教学形式,更强调知识内容的系统整合,以驱动学生展开富有逻辑的课程实践探索。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探寻大单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综合效能,持续深化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绿色化学作为一种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新理念,引起了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绿色化学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