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阶梯型与等截面管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对比研究 下载:76 浏览:466

黄礼胜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在管桩材料用量及所处的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阶梯形变截面管桩复合地基中的桩-土应力比要高于等截面管桩复合地基。因此,采用阶梯型变截面管桩复合地基技术,对充分发挥桩的承载性能具有较好的作用。阶梯形变截面管桩桩端反力明显小于等截面管桩桩端反力,这说明阶梯形变截面管桩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等截面管桩。因此,阶梯形变截面管桩对充分利用浅层土的承载能力来改善单桩的荷载传递性状,提高单桩及其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的发展:机理及关键材料 下载:28 浏览:318

徐昌藩1 房鑫1 湛菁1 陈佳希1 梁风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金属-二氧化碳(Me-CO2)电池结合了先进储能和有效固定CO2的双重特性,被视为下一代能源转换和储存以及CO2捕获和利用器件的潜在候选者。然而,目前Me-CO2电池面临如倍率性能差、高极化率、CO2转换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一系列的挑战。为了便于了解Me-CO2电池的最新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系统地总结、比较和讨论了基于金属(锂、钠、铝、锌、钾)阳极的Me-CO2电池的发展,包括电池放电/充电机制、阴极材料/电催化剂、电解质、金属电极等,着重阐明了电极和电解质等功能材料对电极反应稳定性和速率的影响,展望了合理构建电池材料的前景和方向,为Me-CO2电池的发展提供指导。

碳在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下载:31 浏览:315

张伟1,2,3 齐小鹏1,2 方升1,2 张健华1,2,3 史碧梦1,2 杨娟玉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低比容量硅碳复合材料(<500 mAh/g)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也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许多方法被用来解决硅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300%)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材料结构方面,从最初的硅材料纳米化、硅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技术手段转变到了硅碳复合材料二次颗粒的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层设计等方法;在应用性能方面,除了早期文献报道的材料比容量、循环性能等参数外,还增加了材料比表面积、振实密度、首次及循环库仑效率等更符合电池实际应用要求的性能参数研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组成、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了由石墨、软碳、硬碳、碳纤维和石墨烯等碳源合成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了碳在硅碳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上发挥的作用。最后,对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设计要求和碳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钠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在能源上的应用 下载:61 浏览:407

张庆凯 梁风 姚耀春 马文会 杨斌 戴永年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由于以钠基固体电解质为核心的新型钠电池体系具有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在能源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高离子电导率和稳定性是钠基固体电解质应用于新型钠电池体系的前提。近年来,人们通过对制备方法改进和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显著提高了钠基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稳定性。此外,新型钠电池体系亟需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性差和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β″-Al2O3、NASICON型、硫化物类和聚合物类钠基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钠基固体电解质在以钠-硫电池,有机/水混合系钠-空气电池和全固态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钠电池体系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界面问题和采取的解决策略进行系统论述。基于固体电解质的新型钠电池体系在能源上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电池材料、界面和电池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同时突破。

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 下载:83 浏览:458

陈志国1,2 方亮2 吴吉文1 张海筹1 马文静2 白月龙3,4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获得具有细小、近球状晶粒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功率和二次加热温度是影响二次加热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随加热功率的增加,坯料心部和边部的组织差异变大,而随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细小、不规则的晶粒逐渐长大并呈现出球化趋势。分析各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二次加热工艺为:加热功率7 kW、加热温度530℃。此条件下获得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2μm,抗拉强度为418.5 MPa。

激光辅助冷喷涂制备高硬度材料涂层的研究进展 下载:91 浏览:458

杨理京1 李争显1 黄春良1 王培1 姚建华2 《新材料》 2018年10期

摘要:
冷喷涂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固态涂层制备技术,在制备温度敏感、相变敏感、氧化敏感材料涂层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但单纯冷喷涂技术无法沉积高硬度材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冷喷涂的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该问题,激光技术被引入冷喷涂沉积过程中同步软化喷涂颗粒与基板,这不仅能使高硬度材料实现有效沉积,还能提高冷喷涂涂层的沉积效率、致密度和结合强度等,拓宽冷喷涂沉积材料的选择范围。阐述了激光辅助冷喷涂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势,综述了该技术在沉积制备高硬度金属及金属基耐磨复合涂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69

李安敏1,2 史君佐2 谢明款2 《新材料》 2018年9期

摘要:
高熵合金作为一类新型的合金,具有许多优于传统合金的性能,在诸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熵合金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力学性能方面,它的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展现出了其作为在严酷条件下服役的结构材料的潜力,但目前对高熵合金的研究仍处于探索性阶段,所以研究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综述了组分、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冷轧等对高熵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高熵合金的应用前景。

块体非晶合金韧塑性研究现状 下载:88 浏览:461

赵燕春1,2 许丛郁1 袁小鹏1 何旌1 寇生中1,2 李春燕1,2 袁子洲1,2 《新材料》 2018年8期

摘要:
提高室温塑性和断裂韧性是块体非晶合金作为先进结构材料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理解应力加载时的室温塑性变形机制是提高其韧塑性的前提。块体非晶合金通过高度局域化的剪切带形成和扩展而产生塑性变形,提高其室温塑性取决于剪切带的均匀化分布程度。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如喷丸、设计高泊松比的非晶、设计具有微观起伏结构的铸态相分离非晶以及引入晶相增韧等,使块体非晶合金的韧塑性得到有效改善。从第二相韧塑化非晶基复合材料、泊松比判据、尺寸效应、非晶表面涂层增韧、通过预变形预制多重剪切带改善塑性、冷热循环处理抗非晶合金老化等方面,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韧塑化的研究热点,韧塑性判据,控制剪切带形成、扩展和分布的方法,指出获得良好拉伸塑性和断裂韧性仍是不同体系非晶合金的研究目标和重要发展方向,推动着块体非晶合金作为新型功能结构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

基于VAR模型研究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传导效应 下载:56 浏览:411

张双妮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7期

摘要:
铜、铝、锌、铅期货是大宗金属期货的重要品种,文章采用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的SHFE铜、SHFE铝、SHFE锌、SHFE铅指数,并选取16只有色金属股票,通过构建VAR模型,并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有色金属的期货市场价格对股票市场价格的传导效应。

不同辐照粒子下钨及钨合金辐照损伤行为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66

罗来马1,2 徐梦瑶1 昝祥1,2 朱晓勇2,3 李萍1,2 程继贵1,2 吴玉程1,2,3 《新材料》 2018年3期

摘要:
研究核聚变、准稳态等离子体下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行为,发展适合于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长脉冲高参数运行乃至未来聚变反应堆稳态运行的高性能面向等离子体材料是当前核聚变研究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钨因具有高熔点、高导热率、低溅射腐蚀速率、高自溅射阀值以及低蒸气压和低氚滞留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聚变装置最具有前景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综合评述了钨及钨合金在不同辐照粒子下损伤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粒子辐照造成的微观缺陷在钨及钨合金内部累积,辐照造成缺陷的形成和数量与钨基材料颗粒微观结构、第二相成分等密切相关,辐照缺陷情况各异。同时,辐照粒子种类、能量、剂量和温度等辐照条件都会对钨材料辐照后的形貌特征和缺陷产生重要影响。

地面磁法勘探中总基点T0 的确定方法 下载:38 浏览:408

韩善朋 王堆仓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在地质矿产勘查中,高精度磁法测量方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勘探精度大,磁异常的可读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中,磁场背景值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磁异常的划分和磁测成果的好坏。因此,重点讨论了求解磁场背景值的三种方法,并以延边小回屯地区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比。

高频电磁法结合高密度电法综合确定垃圾填埋场分布 下载:64 浏览:425

何委徽1,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城市垃圾填埋造成的地下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垃圾填埋场进行高效探查是当前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填埋场地的探查效率,提出以高密度电法作为剖面测量控制、以高频电磁法(GEM-2仪器)作为面积性快速探测手段,对福建某地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快速平面探查工作。由高频电磁法得到测区电导率的平面分布特征,与两条关键剖面测量的高密度电法反演结果确定的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结合较好地推断了测区垃圾填埋场的分布边界。两种方法通过剖面和平面结合的测量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综合解释结果的可信度,为类似问题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高精度磁测在黄沙泉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下载:48 浏览:353

朱晓泉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在甘肃省肃南县黄沙泉铁矿开展探矿工作,首先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和岩(矿)石磁性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矿区进行1∶10 000高精度磁法测量,通过磁测剖面测量,对磁铁矿体及隐伏矿体埋深及产状进行进一步推测。结果表明,磁法测量是该区寻找磁铁矿和隐伏矿体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为探矿工程提供依据。

基于深度学习的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深部三维预测模型 下载:45 浏览:442

邓浩1,2 郑扬1陈进1,2 魏运凤1毛先成1,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找矿指标对矿化富集部位的指示性。然而,找矿指标容易受到找矿概念模型可靠性和成矿信息提取有效性限制,从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论文以山东大尹格庄金矿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为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矿床深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模型,旨在利用深度网络模型,学习获得对矿化具有显著指示性的找矿指标,提升三维预测的准确性。该方法将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形态特征转换为适合卷积网络二维图像,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找矿指标的自动提取,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到矿化富集地段的定量关联。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大尹格庄金矿的三维预测模型,经与几种人工建立找矿指标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较大地提升了预测准确性。

胶西北金矿集区深部成矿构造三维建模与找矿意义 下载:67 浏览:482

毛先成1,2 王琪1,2 陈进1,2 邓浩1,2 刘占坤1,2 王金利1,2 陈建平3,4 肖克炎5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近年来深部资源勘探在胶西北地区取得重大成果。深部勘探显示,胶西北深部金矿体的产出规律与浅部一致,严格受区域走滑断裂控制,因此深部资源的增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深部成矿构造形态、分布与结构等的认识程度。本文提出深部成矿构造三维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等数据,建立浅部建模与深部推断相结合的初始模型,进而,采用多源数据耦合处理的方法,构建胶西北金矿集区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和招平断裂三条断裂带地下3000 m以浅的深部成矿构造三维模型。基于深部成矿构造三维模型,圈定了研究区深部金矿的12个找矿靶区,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深部三维定量成矿预测 下载:65 浏览:403

陈进1 毛先成1 邓浩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大尹格庄金矿是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的大型金矿床,但随着逐渐的开采其保有资源量不断下降,急需在矿床的深边部区域开展接续资源找矿工作。本文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模型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了相关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提取地质体与成矿相关的控矿因素指标和矿化指标,并建立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大中型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其三维及定量化的预测结果能够为后续的勘探及开采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 下载:65 浏览:401

沈洪运1 解雪峰1 濮励杰1,2 朱明1 黄思华1 阚博颖1 魏文杰3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著,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三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

矿山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故障的检测与维护 下载:88 浏览:483

周永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升是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与保障,机电设备安全性能的稳定是机电设备运行的关键,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故障的防患和处理是矿山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通过机电设备电气断路故障检测技术为切入点,综合概括了电气断路故障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过程中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给予设备管理、技术和维护人员一定的帮助。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探讨 下载:71 浏览:425

王新宇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有色金属在我国国防工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随着有色金属的大量开采,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工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压力。故而,深入探究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银纳米簇传感器应用于醋酸浓度的检测研究 下载:31 浏览:323

郭永艳1,2 田雁飞1 杨萍1 伍恵玲1 龙云飞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pH调控的变色酸2R稳定的银纳米簇构建一个pH荧光传感器,尝试将该传感器应用于检测弱酸溶液浓度。通过一列的条件探究实验得到最佳检测条件。在最佳检测环境中,成功的实现了对醋酸溶液浓度的检测。检测结果与标示量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小,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良好的实验结果证明该pH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弱酸溶液的浓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