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扎根理论的PPP项目再谈判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4 浏览:369

王帅 郝生跃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实践中发现再谈判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再谈判实质上是公私双方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不完备、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各方认识不到位,目前再谈判出现了效率低、结果差等问题,与再谈判的本质相背离。利用扎根理论对PPP项目再谈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主轴及选择性编码探索出再谈判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访谈构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并验证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有效性,为PPP项目再谈判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373

杜亚丽1,2 袁正伦1 李大光3 苏京晖3 刘志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4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前期,为PPP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以《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 下载:29 浏览:316

朱思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列举《俄狄浦斯王》《奥菲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古希腊歌剧和西方经典歌剧为例,分析歌剧的表现形式、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交融,探寻古希腊悲剧的审美特征"悲剧美"在不同时期歌剧中的体现,以及探讨"悲剧美"在西方音乐中的嬗变。

拉萨根培乌孜山阴阳坡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比较 下载:52 浏览:509

明升平1 钟杨2 许敏3 扎西次仁4 拉琼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根培乌孜山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属于拉萨河谷典型的高山山地,拥有独特的高山带植物群落。为系统研究根培乌孜山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特点,沿其南北坡海拔梯度对维管束植物进行样方调查。结果发现:根培乌孜山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83属,377种;坡向对其植物区系组成有一定影响,阳坡在科、属、种的组成上高于阴坡;科的优势现象明显,阴阳坡优势科保持一致,属的优势现象不明显,种分布分散,单种属丰富,种的优势现象明显,稀有种丰富;全山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型单一,科以泛热带为主,属以世界分布为主;种子植物分布型丰富,科以世界分布为主,属以温带分布为主,东亚成分次之,热带成分、地中海成分和中亚成分鲜有掺入;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从乔木、灌木到草本,物种丰富度依次递增,阳坡在群落演替中具有滞后性;阴阳坡在种的组成上差异大,但科、属的亲缘关系很近。

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75

倪国栋1 李琨2 徐恒1 许娜1 邓勇亮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将资料中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的相关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编码处理,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4项主体因素、1项客体因素和4项环境因素是当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知识共享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智能煮粥产品设计与开发 下载:56 浏览:319

叶根军 刘柏良 梁辉 刘桥 《设计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解决现有用户煮粥难,电饭煲等预约煮会造成米长时间浸泡,口感差、体验差等问题。采用剧本引导、行为逻辑设计等方法,分析用户煮粥需求、体验场景、烹饪方法、食材加热技术等,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行设计与开发。完成智能粥煲产品设计开发,并经过用户体验测试,获得良好评价。智能粥煲产品具备两个料仓、分时自动投料,满足人们对喝粥的美好生活需求。

小麦蚕豆间作改善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与减轻蚕豆枯萎病的作用 下载:86 浏览:526

王宇蕴1 任家兵1 张莹1 郑毅1,2 汤利1,3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和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BIOLOG技术,通过比较单作和单作蚕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c Intosh均匀度指数(U)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尖孢镰刀菌和拮抗菌的基因拷贝数等指标,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接种蚕豆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间作蚕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86.9%和23.4%,差异显著;小麦蚕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量,且微生物总量提升主要来源于细菌,其贡献率为83.72%,促进了蚕豆根际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小麦蚕豆间作还能够提高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Mc Intosh指数,有效降低Simpson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蚕豆间作蚕豆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32.46%、基因拷贝数降低了17.52%,短短芽孢杆菌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86.06%,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了46.6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小麦蚕豆间作能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微生物总量,增加细菌在微生物总量增加中的贡献,提高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一度,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及其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减少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增加短短芽孢杆菌基因拷贝数是小麦蚕豆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重要机制。

施用生物炭对白菜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88

高凤 杨凤军 吴瑕 赵立琴 李玥铮 宋英吉 于宝龙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生物炭土壤有机质及白菜叶片中糖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共设4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CK);施用1%,3%,5%生物炭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白菜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施用3%和5%生物炭提高了白菜叶片中糖含量,根际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以及EC值显著提高,而土壤pH的变化并不明显。综上,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白菜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促进了白菜生长并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施用3%生物炭改善效果较为明显,相当于在每公顷农田施入10 t的生物炭,可以在白菜生产上试用推广。

SOX2在胰腺癌干细胞干性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载:44 浏览:374

董云益1 黄健2 吕根生3 《肿瘤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对胰腺癌干细胞干性与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将培养至指数生长期胰腺癌干细胞随机分为SOX2抑制组、空白对照组与SOX2组,其中SOX2抑制组细胞与SOX2组细胞分别给予SOX2基因敲除与SOX2基因高表达处理,检测各组细胞SOX2 mRNA、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mRNA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mRNA表达水平;观察各组细胞增殖、侵袭及各组细胞对顺铂的耐药程度及在不同浓度顺铂处理下的凋亡情况。[结果] SOX2组细胞SOX2 mRNA与OCT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OX2抑制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P均=0.001);SOX2抑制组细胞增殖率与侵袭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SOX组(P<0.001);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率与侵袭率明显低于SOX2组(P<0.001);SOX2组细胞SOX2顺铂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SOX2抑制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P<0.001);各浓度顺铂处理下的SOX2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小于SOX2抑制组与空白对照组(P<0.001);SOX2组细胞GPX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OX2抑制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P<0.001)。[结论] SOX2能促进OCT4与GPX3表达,上调胰腺癌干细胞干性与化疗耐药性。

基于生物质裂解活性有机物的有机-无机水溶肥对空心菜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95

王盼 郑庭茜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土壤》 2019年1期

摘要:
市售商品水溶肥(D)对比,分析对空心菜产量、叶绿素、品质、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水溶肥对空心菜产量、品质及养分的影响与肥料施用的稀释倍数密切相关。同D4x相比,S10x、S8x和S5x显著提高空心菜产量达22.60%~38.98%,S10x和S8x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7.68%和8.78%,S12x、S10x和S8x显著提高全N含量达4.76%~8.70%,S8x和S5x显著提高全K含量均约24%。炭基水溶肥与市售水溶肥都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同CK相比,S12x、S10x和D4x的降幅为15.69%~22.41%。炭基水溶肥还显著提高空心菜Fe、Mn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以S10x和S8x处理效果尤为显著。施用炭基水溶肥具有空心菜增产优质的综合作用效果,且以8x~10x稀释处理效果最佳,且大部分指标明显优于供试的市售水溶肥。因此,生物质热裂解产品在开发有机-无机水溶肥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背根神经节在骨癌痛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33 浏览:354

潘雅斯1 赵晨1 舒宇航2 宋启斌1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癌症引起的疼痛是严重的慢性疼痛之一,而骨转移性癌痛困扰着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无论在解剖学结构还是功能学位置均位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交界处,具有传导和调节内脏感觉的作用,在骨转移性癌痛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全文综述了关于DRG在骨癌痛研究的最新文献,以期阐明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治疗或缓解癌症疼痛的有效措施。

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下载:37 浏览:385

董丹丹 黄馨禾 刘倩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由于缺乏一项满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明这两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所以对于早期宫颈癌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争议不断。近期发表的两项早期宫颈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比开腹子宫切除术的研究使大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了重新认识,开腹手术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而腹腔镜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和累积死亡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两者的术后并发症和1周后生活质量则无明显差异。因此开腹手术被认为是早期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标准程序,但并不能因此完全否定腹腔镜手术价值,应该对腹腔镜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 下载:33 浏览:309

茅慧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发展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艺术观念、实践理念,总体而言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和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受文坛"文化寻根热"思想主潮的影响,触发了中国舞蹈界的文化意识觉醒,在舞蹈界的主流媒体上,"舞蹈寻根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民间舞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领域,采取的是一种叫作"课堂元素教学法"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提供孵化器。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自上而下的营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对同时冲击创作者思想的并头潮。"非遗舞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持续纠缠于舞蹈界思想的命题。

血清ProGRP、NSE和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0 浏览:203

夏彦东 赵天源 张颖根 常延河 《肿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50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7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40例肺良性病变者血清中Pro GRP、NSE及MMP-9水平。[结果] SCLC组和NSCLC组血清ProGRP、NSE及MMP-9水平显著性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在SCLC组中,ProGRP、NSE和MMP-9在广泛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局限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NSCLC组患者中,ProGRP、NSE和MMP-9在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者显著性高于肿瘤TNM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roGRP、NSE、 MMP-9诊断肺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3 (95%CI:0.953-0.994),0.890 (95%CI:0.840~0.940),0.830 (95%CI:0.769~0.891)。[结论]检测ProGRP、NSE、MMP-9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血清ProGRP、NSE和MMP-9可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及特点 下载:59 浏览:402

朱恺 顾永昊 王志玲 柯根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及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及其特点。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感染性眼内炎106例(10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方法及特点。结果 106例感染性眼内炎中,白内障术后感染者68例,占64. 15%,其次为外伤及玻璃体切除术后及青光眼术后。眼内手术后感染发病时间为术后3~120 d,平均为(23. 76±31. 59)d。治疗方式全部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根据前房反应及眼内感染程度8例先行玻璃体腔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2例行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术后未见明显好转,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83例患者充填灌注液(78. 3%),23例患者充填硅油(21. 7%)。另外白内障术后有人工晶状体患者66例,22例患者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33. 3%)。房水及玻璃体病原体检出共56例,阳性率为52. 83%,多见为表皮葡萄球菌(15例,26. 7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23. 21%)。结论眼内炎作为眼科急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并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且愈后差,我院临床治疗的眼内炎均积极采取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研究表明玻璃体切除手术有利于获得玻璃体标本,可以直接清除感染病灶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可能。

木醋液—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7

解秋 王敏 张旭辉 卞荣军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玉米秸秆炭、木醋液与化肥等原料制成生物质炭基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炭与木醋液复配制肥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炭基肥比较,添加20%、40%木醋液的炭基肥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3.87%和23.49%。炭基肥处理对玉米苗期各农艺性状有显著(P <0.05)提高作用,其中木醋液添加量在40%的炭基肥处理最大叶面积较常规炭基肥显著提高10.24%,地下部生物量比其他处理提高9.16%22.76%。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炭基肥各个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化肥,20%和40%高木醋液含量的炭基肥处理玉米植株茎和叶的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常规炭基肥提高14.95%、17.45%和60.98%、75.61%。因此,复配木醋液的生物质炭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潜力。

晋华宫矿煤矸石山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 下载:86 浏览:490

李侠1,2 任豪1 贝水宽2 何广2 戎婷婷1 苏世鸣3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为明确煤矸石山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素,以山西省大同市晋华宫矿自然恢复煤矸石山(恢复年限约50~60年)为研究对象,对该煤矸石不同部位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化及土壤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矸石山共分布有9科14属18种植物,优势种为万年蒿,亚优势种为白茅、狗尾草和猪毛菜;煤矸石山不同部位间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密度和盖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植物总生产力、总盖度和总密度从煤矸石底部到顶部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有机质是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AM真菌是影响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相关结果可为今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管状胃两种上提途径分析 下载:37 浏览:350

许挺辉 岑浩锋 申文明 吴彪 《肿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管状胃经食管床和胸骨后两种不同上提方式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5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患者经食管床径路上提食管(A组),48例患者经胸骨后径路上提食管(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213.68±20.86min)、术中出血量(150.33±12.53ml)及住院时间(13.76±1.07d)均少于B组(手术时间219.85±21.42min、术中出血量157.63±23.57ml、住院时间14.34±2.6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538.64±42.62 ml)和胸管引流时间(125.48±5.48 h)均多于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321.47±28.43 ml、胸管引流时间83.36±4.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20.37%)、肺不张发生率(14.81%)高于B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6.25%、肺不张发生率2.08%),A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85%)低于B组(12.50%)(P<0.05)。[结论]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不同上提方式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均是安全、有效的路径,各有优缺点。

巩膜扣带术后硅胶暴露或硅胶感染6例分析 下载:53 浏览:358

胡迪 柯根杰 董凯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后发生硅胶暴露或硅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由我院收治的巩膜扣带术后发生硅胶暴露或硅胶感染的6例(6只眼)患者的临床表现。经拆除巩膜硅胶后,了解患者症状是否消除,视力是否发生变化,视网膜是否再次发生脱离以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4例发生硅胶暴露的患者中有3例仅有异物感,不伴结膜充血和疼痛以及脓性分泌物等临床感染症状,1例患者伴血泪和脓性分泌物,在拆除外加压块后送检行细菌培养显示阴性。其他2例无硅胶暴露,其中1例眼红痛,脓性分泌物增多伴结膜息肉,另1例眼红痛,脓性分泌物增多伴结膜囊肿和复视。两例患者送检的硅胶细菌培养均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视力无变化的有3例,视力提高的有2例,视力降低的有1例。术后随访4~31个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除,视网膜未再发生脱离。结论硅胶拆除术可以有效治疗巩膜扣带术后硅胶暴露或硅胶感染,该手术安全有效。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下载:63 浏览:398

周恩亮 柯根杰 董凯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1~12个月。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8例(93. 3%),最终复位30例(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3例(76. 7%)。主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症、脉络膜脱离、黄斑前膜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眼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手术并发症较少。
[1/22]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