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媒介操作下的历史记忆——亚洲档案艺术与近代殖民历史反思 下载:59 浏览:263

唐宏峰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陈旻、库斯诺和陈界仁的作品为中心探讨亚洲当代档案艺术如何通过媒介操作对近代殖民历史进行反思。档案艺术以历史存留的现成媒介材料为对象,从媒介物走向媒介操作,在主体、媒材和作品之间斡旋调节,同时突出媒介的物质性与媒介性,形成一幅媒介与信息、物与叙事、影像与已逝生命交融一体的历史图景。历史的叙述与记忆依赖于媒介,媒介操作召唤出往昔历史的记忆,艺术家通过激活作为"死后生命"的影像,打开封闭的历史时空,将被遗忘的近代亚洲殖民历史的肉身经验再度复活,提示我们正视迄今仍位于亚洲地缘政治核心地带的殖民结构。最终,每一种媒介操作都会反过来指向自身,在殖民主义与媒介操作的紧密联系中,档案的建构性、知识的生产性与媒介的不透明性被暴露出来。

“边缘之地”:19世纪俄属加利福尼亚殖民地的兴衰及影响 下载:20 浏览:195

梁立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19世纪前半期,俄美公司以罗斯河流域为重点,在加利福尼亚进行了40余年的探险和征服运动。罗斯拓殖以狩猎、贸易和土地为目标,并依沙俄政策与地区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在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俄美公司最终放弃这块"边缘之地"。罗斯殖民不仅是俄美公司商业扩张的自然延伸,同时作为引发北美西海岸国际秩序震荡的重要事件,展现出近代美洲太平洋殖民历史中商业扩张与政治角逐的辩证关系。而围绕"边缘之地"的经济开发与政治交涉,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加利福尼亚融入正在形成中的现代世界体系的生动体现。

19世纪加拿大责任制政府的形成 下载:19 浏览:142

甄小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19世纪加拿大责任制政府的形成 下载:19 浏览:148

甄小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美利坚殖民地史研究的帝国转向:“帝国学派”史学述评 下载:57 浏览:338

吴万库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自美国革命以降,美利坚殖民地史长期囿于"国族"视域之下,成为立国前史的点缀,被矮化、边缘化,直至19世纪末,帝国学派率先借力新情势、新方法、新史料,倡导跳出国族框架,用英帝国的视域来关照美利坚殖民地史。这种带有"空间转向"的研究方法,不断渗透到其他史学流派和学科领域中,为美国史学带来新路径和新课题,在美国历史编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英格兰教皇节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大众政治文化 下载:69 浏览:427

王仲达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教皇节(Pope’s Day)亦名为"教皇之夜"(Pope-ni ght),起源于英国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是流行于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节日,颇受中下层民众的欢迎,其中尤以新英格兰地区的庆祝活动最盛且富有代表性。教皇节自17世纪中后期举办至美国独立后逐渐消亡,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是美国早期历史上的重要政治节庆之一。其中表现出的政治文化内涵随着北美殖民地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逐渐由一个以反天主教为旗号、带有底层民众狂欢色彩的节日,转变为殖民地大众反抗英国统治的政治活动。

喀麦隆和卢旺达:后殖民时代经济史的比较分析 下载:58 浏览:245

快思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近百年来,非洲国家和非洲社会始终在与人类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做斗争。在当今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背景下,这一斗争影响着非洲发展所带来的国内和国际的价值。本文主要关注喀麦隆和卢旺达后殖民时代的经济,它们的政治经济状况在非洲具有代表性,它们面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挑战也是所有非洲国家,乃至世界上其他亟需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国家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这些国家的政治演变以及它们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环境,共同塑造了它们当前的经济体制;历史环境、民粹主义政治以及国家金融资本主义创造了新殖民主义经济,喀麦隆和卢旺达则在这种新殖民主义经济中继续发展着。

后殖民时期坦桑尼亚的历史教育 下载:63 浏览:77

优素福·拉维 徐哲 陆旻红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探究的是后殖民时期坦桑尼亚的中学历史教育的历史。以1961年坦桑尼亚独立为起点,考察了独立以后50多年来坦桑尼亚三个重要阶段的历史教育演变,包含了学校历史课程设置、教科书以及教学过程。本文尤其注重对历史教育变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分析,以及不断变化的背景对历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历史教育本质的影响,并在论述中着重说明意识形态、政治基础以及其中显示出的身份认同的概念及其试图在学习者中培养的价值观。

“国语运动”中的台湾话文论争——1930年代台湾文学的语言问题与“民族形式”之难 下载:54 浏览:394

欧阳月姣 《中国文学》 2020年2期

摘要:
1930年代的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一方面是"五四"新文学进入台湾以后所引起的自发和自律的"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深入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抗日本殖民者强制普及的"国语"(日语)教育进程中愈发深重的"汉文危机"而产生的汉语文改造与保存的实践运动。本文试图以东亚的"国语运动"为背景、以"民族形式"为理论入口,将这场论争的复杂面向,还原到当时的殖民统治、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语境下,发掘论争中有关地方语言和文学形式问题所指向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分裂与想象性弥合。

美国早期反奴隶制活动的演变及其意义(1688—1830) 下载:68 浏览:317

杜华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自17世纪末开始,贵格派信徒就从宗教思想出发,抨击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美国革命时期,普遍自由和权利平等的革命意识形态极大地激发了反奴隶制思想的发展。美国建国初期,北部州首次出现了组织化的反奴隶制运动,反奴隶制组织致力于以游说和立法等措施渐进地废除奴隶制。19世纪初,将自由黑人和黑奴移除美国的观念盛行一时,被大多数美国白人视为最具可行性的废奴策略。与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废奴运动相比,美国早期的反奴隶制活动具有明显的"常规政治"的特征,但是其思想和观念仍具有持久的影响。

文本内部的日本——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殖民记忆 下载:57 浏览:379

赵牧1,2 《中国文学》 2018年11期

摘要:
日据时期的殖民地记忆构成战后台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陈映真在书写相关记忆时更多从象征层面发掘其意义。在他早期的"密教"式书写中,较少触及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普遍的殖民臣服意识,而是尽力发掘其间的抵抗记忆,并通过象征方式将其隐秘地纳入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1980年代以降,台湾左翼思想来源中的大陆因素在其创作中得到正面表现,殖民地抵抗记忆开始与革命想象明确关联起来,但清理历史负担和资本批判的同时,也试图于正反两方面从日据记忆中询唤出新型跨国经济和文化殖民的叛逆者。

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高等教育 下载:49 浏览:517

汤晓蒙 刘晖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7期

摘要:
台湾高等教育起源于1918年日本殖民者建立的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医学专门部,其产生涉及日本对台殖民政策的转变、向南侵略的更大企图和台湾学制系统自身生长逻辑等因素。日本殖民者最终建立起包括1所大学、5所专门学校和3所高等师范学校在内的殖民地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存续27年,呈现出显著的殖民地教育和南侵政策工具等特征。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殖民越南后对越南当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下载:264 浏览:2521

陈忱 《国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1858年法国殖民者进入越南,期间遭受了种种阻力,究其原因,与越南当地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此同时,法国殖民者在文化上采取措施,限制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发展,以切断中越之间的联系,达到同化越南的目的。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挖掘法国在殖民越南期间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越南当地儒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