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BIM+GIS的长距离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56 浏览:391

蒋乐龙 张社荣 潘飞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可控性弱、信息共享交流困难等问题,提出了Skyline平台集成BIM信息模型的方法,实现了施工进度模拟和工程量统计,通过Skyline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网络的长距离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系统以三维空间大场景为可视化交互环境,为各参建方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平台,同时实现了以进度和工程量管理为核心的八大项目管理功能,满足引水工程建设管理需求,体现了BIM和GIS融合在引水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系统已应用到某引水工程中,效果良好。

某燃煤电站取水工程泥沙淤积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载:77 浏览:467

徐海奔1 李颖茹1 林志坚2 《中国电气工程》 2019年3期

摘要:
取水工程泥沙淤积严重影响火电厂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印尼某燃煤电站河水取水工程为实例,采用实测资料和理论计算对雨季和旱季引水渠道和泵房进水间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沙和清淤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雨季河水泥沙含量高,泥沙淤积严重;旱季泥沙含量低,但水深较浅。通过采用延长引水渠道和泵房进水间设置高、低位进水孔等措施,尽量让泥沙在引水渠道上沉淀而不进入泵房进水间,并定期对引水渠道及进水间进行清淤,保证取水安全性。此外在运行过程中还需不断监测河流水文资料,为今后电厂运行积累经验。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胶东调水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45 浏览:515

陈盟 杨波 李肖男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胶东调水工程是山东省内一项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山东省优化水资源配置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水质保护工作,保障供水水质安全,胶东调水工程建设采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具备全自动、全天候运行,精度高,准确性强等特点,可实现一套系统多参数监测。相较于传统实验室检测手段,该系统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数据支撑,为调水工程的运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的水质保护工作经验和参考。

胶东调水工程供水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对策研究 下载:44 浏览:352

孙博 郭小雅 曹倩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胶东调水工程是山东省"T"字形调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流域、线路长、水工建筑物复杂、多明渠输水等突出特点。近年来,工程引调水量逐年增大,供水安全一直是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总结工程供水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影响供水安全的各项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工程供水安全隐患整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胶东调水工程供水安全管理水平。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84 浏览:453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及品位的主要环节 下载:60 浏览:409

董文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水利建设不仅要承担蓄水抗旱、防洪排涝、供水发电等除害兴利功能,还要体现先进设计理念,展示建筑美学、营造水利景观、承载文化传承功能,要把当地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及品位应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着手;需以诗心、文韵、书骨、画眼、园趣、乐感、哲理、创新的思维去营造;还需抓住发掘、鉴赏、开发、保护、利用和传播各环节方能实现。

大汶河流域洪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 下载:64 浏览:499

赵洪丽1 张立民2 张涛3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大汶河流域具有一定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利用东平湖调蓄,按照弃水阶段调水和洪水预见期调水两种调度方式,对不同典型年短历时场次洪水进行实时调算。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外调洪水资源,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危机。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河道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新建县石埠镇集中供水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点 下载:65 浏览:387

邓颖新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农村供水工程施工管理是确保供水工程建得成、建得好、长受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江西省新建县石埠镇集中供水工程为例,浅议农村供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要点。石埠镇集中供水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严格的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方法选择及施工质量管理,坚持"施工进度服从建设质量"的总体原则,工程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农村供水工程施工管理有借鉴意义。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下载:94 浏览:489

连振龙1 郭艳波2,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4期

摘要: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调水近、中期重点工程,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工程建设中动用土石方量较大,在分析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流失防治等,探讨引水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61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红外光谱技术在防水工程检测鉴定中的应用 下载:83 浏览:487

薛书敏 杨亚萍 徐翰林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某防水工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进行分析并鉴定。通过分析争议防水层的红外特征频率,判断是否使用了设计或合同约定的防水材料,可避免因人为观察和目测带来的不确定性,为防水工程检测鉴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基于Google Earth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估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476

何斌 徐新兰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5期

摘要:
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免费的卫星影像浏览软件,其采用"虚拟地球"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多种分辨率的全球卫星影像,具备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是卫星影像和地图相关资讯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近年来在地质行业受到了广泛欢迎。作为一个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加强和及时做好区域地质灾害评估对于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预防及应对措施非常关键,而Google Earth因其具有影像库丰富且多时段、多尺度的,自动更新时效性强,软件操作界面友好以及免费的特点,为其使用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本文以泥石流灾害调查为例介绍了其在区域地质灾害评估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更多的地质灾害评估研究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设计与灵敏度研究 下载:40 浏览:1243

张晓 田亮 蒋喻栓 刘军 《海洋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海洋能源开发工程的不断发展,海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工程结构,这些工程结构会受到海风、海浪、海流甚至海冰和地震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海洋平台结构动力响应优化内容进行分析,在了解海洋平台结构特点后,从整体优化策略算法入手,分析动力响应的灵敏度情况,以供参考。

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填筑施工技术和方法 下载:14 浏览:387

胡月军 2018年2期

摘要:
大坝填筑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下文统一简称为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关键过程中其不仅施工量大,而且工程施工起来比较复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做好对其施工技术与方法的探讨,从而确保工程的最终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标准。

岱岳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83 浏览:480

赵发权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分析了岱岳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 下载:42 浏览:477

王雪鸣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5年3期

摘要:
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应该加强解决给排水施工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很多城市发生了积水事故,人们意识到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有多重要,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施工各项环节,从而确保建筑给排水系统更加优质。在给排水工程实施的过程应该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使其分别做好各自负责的技术工作,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实际落实。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下载:48 浏览:533

陆奇峰 宋子悦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扩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对水土资源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城市规划和生态修复、强化林业和采矿的环境监管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应对策略,以期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利规划中的智能技术应用与信息化管理研究 下载:93 浏览:1002

虞道健 郭若晞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在水利规划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水利规划中的应用,以及信息化管理对水利规划的重要影响。首先,本文概述了智能技术在水利规划中的关键应用,包括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和物联网技术等。其次,分析了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优化规划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加强技术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标准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在水利规划中的应用和发展。

市政工程雨污分流改造设计研究 下载:106 浏览:1147

孙侗燕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排水系统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深入研究了市政工程雨污分流改造的意义、设计原则、常见模式及具体措施。首先,从应对城市排水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改造的意义。接着,探讨了雨污分流改造设计中的系统整合、环境可持续性及经济效率原则。进一步,分析了截流式改造、新增污水处理系统和分类改造等常见模式。最后,详细讨论了雨水径流控制和防涝系统建设措施。

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下载:62 浏览:761

李利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当前,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雨水淤积,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这种现象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及生产均造成了巨大影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只有尽可能消除这一现象,才能使城市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过渡。所以,针对城市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