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长制”政策效力评估——基于2008~2018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下载:59 浏览:337

艾丽娜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8期

摘要: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2008~2018年"河长制"政策为研究对象。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政策量化分析,并且构建政策效力评估模型。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长制"政策整体效力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且变动趋势与政策数量大体上具有一致性,但"河长制"的年平均效力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波动,且年平均效力值普遍较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值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政策主体地位较低,政策文本中一般政策目标明确但涉及到详细的量化指标却较少。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长制"的政策效力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仍需要多元力量参与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注重明确政策目标和具体的量化指标。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平面上升的生计影响与社区响应——以色林错周边村庄为例 下载:52 浏览:362

陈阿江1 王昭2 周伟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川融化速率加快,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出现湖平面上升的现象。通过青藏高原色林错的案例研究,发现湖平面上升淹没了周边地区大量的草场,畜牧业的衰退对当地牧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贫困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现行的草场承包责任制度弱化了牧民的应对能力,牧民自发组织与合作起来,恢复了传统的草场集体使用方式,利用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以适应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计与环境问题。

权益隐性失衡及其纾解——水库移民妇女的困境与出路 下载:45 浏览:371

施国庆1,2 吴蓉3 周潇君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因非自愿性迁移活动,水库移民妇女遭遇权益隐性失衡的困境。以《妇女权益保护法》为审视依据,可以发现水库移民妇女权益隐性失衡表征在村两委权职和准入门槛的政治权利,技能培训的文化教育权益,就业机会、同工同酬、薪酬谈判的劳动权益,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申请和承包地流转决策权的财产权益,生理心理的生命健康权益等方面权益的失衡。造成权益隐性失衡的成因有移民外来者身份和项目利益驱动型发展模式,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不合理,自身人力资本不足、"等闲靠"思想侵蚀、安置区雇主聘用偏好和务农收入下降,安置区土地的稀缺和高附加值,家庭生计受损和自然环境依恋,针对这些情况培本固元型和对症下药型两种策略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结构之变” 下载:65 浏览:437

王蓓蓓 高雪梅 《物理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迅猛展开,国家所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对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新型的卓越工科人才,产业升级转型引发工科教育的新一轮变革,我国的"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研究发现,"新工科"建设使得工科高等教育的相关结构发生变化,如:学科产业结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等。为了解"结构之变"的变化之处,本文将对"新工科"建设的相关结构变化进行研究。

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与我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比较研究 下载:43 浏览:435

陈绍军 沈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论文阐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中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起源、发展、内容和政策框架,分析了两套评价体系在目标、内容、措施要求、周期要求和监督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借鉴世行贷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经验,提出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精准识别社会风险和建立评估动态跟踪监测机制等建议,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下载:409 浏览:419

赵明敏1,2 蔡慧3 杨坤4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综合问题。通过对淳安县的实地考察,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所涉及的群体分为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技术支持三大主体,分析其各自面对的困难。提出从提高机构待遇,加强产业扶持;进一步完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制度;推广示范点,发挥带头人作用;开展校地合作,加强技术支持等6条建议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多重激励机制下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以GC县河长制实施为例 下载:63 浏览:447

赖慧苏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河长制作为一项新的治理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GC县乡镇政府在时间、绩效、体制和榜样等多重激励机制影响下,采取"借力执行"和"办公室执行"的抗拒行为。为破解河长制实施中的困境,需要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的考核、监督和奖惩体系,促进制度的地方化建构,发挥高位推动的示范效应,实现水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多重激励机制下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以GC县河长制实施为例 下载:63 浏览:442

赖慧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河长制作为一项新的治理制度,在基层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GC县乡镇政府在时间、绩效、体制和榜样等多重激励机制影响下,采取"借力执行"和"办公室执行"的抗拒行为。为破解河长制实施中的困境,需要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的考核、监督和奖惩体系,促进制度的地方化建构,发挥高位推动的示范效应,实现水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环境正义视野下的机场噪声污染纠纷研究——以东部L机场为例 下载:67 浏览:477

李璇 刘礼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航空交通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机场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导致机场噪声扰民的问题也不断加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激励下,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深受噪声影响的居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机场周边居民的环境非正义,加剧了机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运用环境正义的相关理论,对东部L机场及其周边的HD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机场噪声污染的非正义现象并就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路径的整体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98

杨阳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无论是从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语义变迁还是治理模式的路径变迁来看,其变迁的本质都是为了解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低效化和碎片化问题。在如今公共管理转型和水环境治理严峻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理论溯源及适用性分析,结合治淮二十载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整体运作的创新路径。可行的方案是:通过结构的创新和制度的规约,最大限度激发出市场与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通过重新评价水环境治理过程以夯实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基础,以整体精神和技术支撑塑造出整体政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