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下载:75 浏览:501

张泽霆1 陈英1,2 陈东1 顾强1 董炎青3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超亲水超疏油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下载:60 浏览:417

袁静1 廖芳芳2 郭雅妮3 梁丽芸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超亲水-超疏油油水分离膜是一种过水隔油的特殊分离膜,在处理海洋溢油污染、环境含油废水时具有保持分离膜不被油污染的优势,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掌握近年来超亲水超疏油分离膜的发展动态,本文首先以液体静压力与毛细作用力为基础阐述亲水疏油膜的油水分离机理;然后分类概括超亲水-超疏油金属基底网膜、刺激响应油水分离膜、无基底聚合物膜材料的制备及各项性能的研究新进展;最后总结目前在该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汽轮机润滑油污染与净化的分析 下载:72 浏览:355

潘炜 《能源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国内外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各种事故中轴承故障占较大比例,通过分析润滑油液污染是轴承产生故障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润滑油污染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润滑油的油质管理、监督,是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 下载:47 浏览:389

黄妙芬1 骆蔚健1 刘杨2 邢旭峰1 庄炀1 《海洋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一种氢气取样净化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及应 下载:91 浏览:899

张智建 《电力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华能九台电厂670MW机组为氢冷机组,发电机腔体散热系统由氢气作为介质,通过氢冷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电机绕组的热损耗从而提高发电效率。但问题是在发电机氢气系统中由于同时要使用油封等方式密封发电机的输出轴,防止发电机腔体内氢气的泄露,当氢冷发电机组励侧和汽侧油密封出现问题时,会造成发电机氢气系统中含有油或者油气,使安装在发电机氢气系统上的检测仪表及便携检测仪表受到污染,使仪器测量不准或造成仪表故障。市面上用于发电机氢气取样净化自动控制装置比较少,且现有的装置通常存在体积较大,过滤精度较低,复杂难以维护等问题。该氢气取样净化自动控制装置能有效解决检测仪表因污染问题而造成的使用寿命短、测量数据不准等问题,同时兼顾了体积小,过滤精度高,方便维修等优点。

原油污染土壤翅碱蓬根际效应和降解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14

刘欢1,2 何洁1,2 樊晓茹1,2 王庆芝3,4 刘远1,2 魏海峰1,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为研究植物的根际效应对原油降解的影响,以中国北方沿海滩涂优势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为对象,通过多隔层根箱种植试验,测定原油胁迫90d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和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中不同根际距离(0~3.0、3.1~6.0、6.1~9.0、9.1~12.0 mm和﹥12.1 mm)区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小分子有机酸相对含量、总糖含量、酶活性、细菌数量变化,以及土壤中原油、菲和芘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土壤低分子有机物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土壤中相应成分(P<0.05),其中总糖与氨基酸含量在0~3.0mm根际距离区最大,草酸含量在3.1~6.0mm根际距离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各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1~6.0mm根际距离区,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各根际距离区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原油降解率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P<0.05),最大值出现在3.1~6.0mm根际距离区,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土壤原油浓度总体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翅碱蓬根际环境有利于降低土壤的原油浓度,且在3.1~6.0mm根际距离时效果最为显著。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船舶溢油污染的人为因素研究 下载:37 浏览:353

张继平 赵霞飞 李强华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为因素中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通过对相关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分析发现,船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装油作业操作失误、航行中操作不规范和卸油作业操作不当;究其原因,海事机构监管不严,航运公司管理不到位和教育培训机构忽视船员培训质量,最终导致船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要对船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偏,需要加强海事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航运公司对船员的管理和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对船员的培训质量,以减少船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保障船舶的安全。

油田废弃井场土壤质量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下载:374 浏览:3869

任远 《土壤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土壤石油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各大油区普遍存在,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本行业对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烃和盐类,污染因子比较单一。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内油气田必须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但是没有明确的修复标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都有局限性,本文选取废弃的采油井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条油田废弃井场土壤质量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

浅谈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下载:123 浏览:1569

李岩松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5期

摘要:
土壤资源是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对石油不断地开发利用,大量原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环境中,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石油由于其组分结构复杂较难降解。物理、化学修复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修复具有修复效果好、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不同外源刺激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下载:187 浏览:1831

魏样1,2,3 肖映瑱1,3 《中国石油工业》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及其制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尤以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石油是具有很高疏水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会在土壤中进行富集,对土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将有机无机外源刺激进行组合,探讨其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外源刺激均会促进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其中以电刺激和鼠李糖脂化学组合刺激的促进作用最强;外源刺激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含量,这可能是引起外源刺激提升石油污染物降解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分析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机理,指导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借鉴。

浅谈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机理研究 下载:97 浏览:1093

​李岩松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土壤资源是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对石油不断地开发利用,大量原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环境中,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石油由于其组分结构复杂较难降解。物理、化学修复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修复具有修复效果好、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下载:108 浏览:1244

​崔迪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以LB培养基为实验基质,从石油污染土里面抽取石油降解菌,完成鉴定,接着开始测定出石油降解率,按照培养温度、时间以及pH值这几个指标对5种石油降解性能良好的菌株,依次完成单因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完成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降解性能相对良好的菌株,明确菌株降解石油最为理想的条件。实验结果:分离获得的这9种菌株,都表现出卓越的降解性能,5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以及戈登氏菌),其最理想的条件归结为:培养温度32℃,pH值7.0,时间20h,石油降解率分别是70.12%、76.42%、75.66%、77.50%还有73.22%。

外源刺激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分析 下载:176 浏览:1811

魏样 张钊熔 《生物技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石油烃是常见的具有较高疏水性与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其在土壤上大量富集,会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功能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并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侵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应能力强,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修复技术之一。通过添加无机和有机外源刺激物会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一定程度上强化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达到土壤修复改良的目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